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走读厦门:二十四崎

2020-04-27 13:31:42旅游攻略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图 1:曾经的“二十四崎脚”厦语中的“崎”,多指的是“台阶”,如土(涂)崎巷、五崎顶、十五崎、十八层崎、二十四崎、三十六崎……二十四崎顶:旧地名。在今大中路与升平路交界处、棉袜巷口。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走读厦门:二十四崎

图 1:曾经的“二十四崎脚”

厦语中的“崎”,多指的是“台阶”,如土(涂)崎巷、五崎顶、十五崎、十八层崎、二十四崎、三十六崎……

二十四崎顶:旧地名。在今大中路与升平路交界处、棉袜巷口。古时大走马路末端高于棉袜巷地面,有二十四级石阶供行人上下,其上称二十四崎顶,通大走马路;其下称二十四崎脚,通棉袜巷,为交通要冲,并衍化为崎顶、崎脚地名。 [1]

二十四崎,即二十四级台阶。旧时联系着文圃山与神前澳。崎顶传说有“厦门景外景”之一的“广福朝阳”。

广福宫在市之廿四崎顶,大走马路之尽处,祀福德正神。传是处未启为市区时,则海道焉。廿四崎脚则渡头也。登岸乃广福宫,背有山名大文圃山(旧为三警署署址,现移鹭江道)。当露稀朝阳东窥,一线曙光,万道金丝。市中庙宇见乌,广福先占鳖魁。故有“广福朝阳”之称。昔郑延平郡王,设观操台两。一在鼓浪屿日光岩上,一在厦市大走马路。鼓今废而址尚存,均郑氏阅水操所也。于是“广福朝阳”之誉益隆。据传文圃山则其台址,小榕林则其憩辕。 [2]

二百多年来的城市变迁,神前澳填成陆地,文圃山夷为街衢。二十四崎顶并入大中路一段,崎脚处连接着棉袜巷。

棉袜巷,旧名“廿四崎脚”,古为鹭江海岸,里巷交错如网,店铺作坊群集。早年,巷内有红铜茶壶店,工艺精良,远销海内外,又有“会文堂”书斋,印售闽南方言歌册,销路极广。清末,广东人至此开“有名斋”,专售长短统布鞋,状如古装戏之靴鞋,人称“明鞋”,寓意“抗清复明”,更有“义耕源”,专售戏服头饰。后因“金可行”、“天元斋”等老铺,专营棉与袜子,因名“棉袜巷”。 [3]

清末歌仔册《厦门市镇歌》唱道:

崎脚街名棉袜巷,生理一人做一项。

福州有人做打铜,勤谨早早就上工。

亦有银店十外号,亦有绣补卖铜罗。

有人少年爱风梭,买卜箫品去勅桃。

又有车角共柴梳,虱蔑妆台物件齐。

书店会文在街头,就是同兴巷仔口。

各种书册尽齐到,新歌出有百号头。

……

廿四崎顶走马路,店头生理卖色布。

自染各布格足乌,交关人客有主顾。

棉袜巷窄窄的一条短巷,商铺却是鳞次栉比。1932年的《厦门工商业大观》记载,巷中门牌32户,有商家36户。其中有“打铜”的铜器店“福金仁”“福全仁”“新合春”3家;有名号为“聚兴”“镒金”“金合美”“藏珍”“谦美”“瑞兴”“兴记”“金怡泰”的金铺、银店、银楼;有绣服店 “义耕源”,有铜锣店 “金雷山”,有专卖角梳的“复成”和“老合成”,什么(虱蔑)木梳(柴梳)、梳妆台物件样样齐全;也有专卖首饰的“建兴”“谦成”和“隆慎”,供给风骚(风梭)的少年,炫耀(箫品)和玩耍(敕桃)。

2 :今日棉袜巷

“义耕源”做绣服,也做戏服。其名气直入史书:

厦门义耕源戏装店:店址在厦门市棉袜巷十二号,店主王子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厦门同美布店老板资助下创办。初创时制作绸花工艺品,雇工两三人。不久,经营范围扩大,增加刺绣、戏服等产品。店里设有作坊,固定工三十四人,店员两人,厨师三人。另外,还有分布在厦门、漳州,福州等地的店外工一百余人。该店刺绣工艺专业化程度较高,分为画花、绣花、裁剪、成衣等工段。产品主要有戏服、桌围、锦彩、道士衣、袈裟、寿图、帐眉等,产品畅销东南亚。除自产自销外,亦经销外地生产的戏具、工艺品,并设出租结婚礼服的业务。 [4]

棉袜巷知名度最高的,还是这里的出版业。巷中7号有“博文书店”、19号有“大隆兴书店”、21号有“会文堂书店”。说是书店,也称书局。卖书,更出书。其中会文堂影响最巨。

会文堂:经营年代由同治至清末,设在福建厦门,创办人不详。以印行锦歌、南曲等福建流行的“歌仔册。(曲艺唱本)为主业。多传统“老本”,刻工颇佳,价格低廉,畅销于福建、厦门

3 :明信片上的杨砚农(陈亚元收藏)

到了20世纪20年代,盛极一时的文圃茶庄已经步入式微。1929年10月20日的《厦门小报》,刊登署名“射潮”的调侃文字《文圃招牌的估价》:

因为文圃茶庄招牌价值的问题,弄得思明法院和茶商公会,天天排着算盘大算特算。究竟算来算去,总算不出得数来。他想起算法最好莫过于商业中人,那总商会是商人二十四

4 :昔日的二十四崎顶已成大道通衢

[1] 方文图:《厦门路路通》

[2] 《厦门工商业大观》第二章 名胜古迹 景外景

[3] 《厦门市政公用事业大观》

[4] 《中国戏曲志·福建卷》

[5] 《中国图书发行史》

[6] 张水存:《文圃茶庄与杨“大舍”》;《厦门工商集萃 第2辑》

[7] 《厦门市志》第5册,卷48 民俗

[8] 张水存:《文圃茶庄与杨“大舍”》

[9] 《申报》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八日

[10] 《大公报》光绪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往期导读:

LOOK • 厦门:苎溪古桥,一座有格调有故事的宋代石桥

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厦门记忆:中山公园内有个魁星山

厦门记忆:鹭江,十三路头明月在?

厦门记忆:虎头山上家国泪,十万坟冢地,险成日租界

厦门大观

作者简介:刘瑞光,厦门人,笔名海峡问史,曾贡献于教育界,现悉心精研厦门文史。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