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精美绝伦的天宫楼阁与合掌微笑的东方维纳斯,就藏在大同的华严寺

2020-04-06 22:37:31旅游攻略
大同的古与今这几年我也来过大同好几次了。第一次去的时候,古城的新城墙还没修完,城墙脚下还是一片黄土,古城一部分是新的,一部分是旧的。

说到晋北的古建筑,不得不提大同。

大同的古与今

这几年我也来过大同好几次了。第一次去的时候,古城的新城墙还没修完,城墙脚下还是一片黄土,古城一部分是新的,一部分是旧的。最近一次去,城墙已经完工,可以免费上去散步,还算热闹。而古城依旧是新旧参半,从闹市到废墟也就几步路,倒有一种魔幻的感觉。主导大同改造的耿市长,在当地人气颇高,但在古城的保护上,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精美绝伦的天宫楼阁与合掌微笑的东方维纳斯,就藏在大同的华严寺

古城内废墟与空地依旧有不少

无论如何,大同的历史,还是很辉煌的。

大同,兴起于北魏初,名曰平城,是当时北魏的都城,云冈石窟最早就开凿于此时。到了辽宋时期,大同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其地「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五代时,石敬瑭将大同所在的云州割让给了辽国,之后无论辽、金,都从此处出兵南下进击雁门关。辽兴宗兵败西夏后,设大同府为西京,成为辽国的西部屏障。

傍晚的大同古城南城墙

华严寺的千年历史

如今位于古城西门附近的华严寺就是辽代大同府的一座大寺,寺内辽金遗构留存至今,非常珍贵。它最早的建设年代,很可能就是兴宗朝。其中大同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就建于辽兴宗重熙七年(公元 1038 年)。它的建成,与当时编纂的《辽藏》关系很大。《辽藏》,又称《契丹藏》,即辽代官方主持雕造的大藏经,整个编纂、雕印的过程从辽圣宗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道宗朝。而薄伽教藏殿就是用来保存雕印完成的部分经书,殿内金代石碑上的碑文对此有所记叙。

《大华严寺重修薄伽教藏碑记》记录了重熙年间藏经的历史

清宁八年(1062 年),大华严寺在辽道宗的敕命下建设落成,严格来说,应该是在辽兴宗的建设基础上扩建而成。辽代华严宗盛行,华严寺的建立正反映了皇家对其的推崇。

华严寺是国内少有的坐西朝东的寺院,这和契丹民族崇拜太阳的习俗有关,在一些辽代寺院遗址中,这种布局其实并不少见。当时寺内的建筑很可能是按南北两路轴线分布,薄伽教藏殿就位于南边的副轴。根据史料的记载,此处还有一座宝塔,很可能位于薄伽教藏殿的东边。

华严寺中辽金建筑位置(图:中国营造学社)

辽金更替之时,大同成了战场,华严寺也遭战火,金初仅余薄伽教藏殿、守司徒大师影堂(即海会殿)和宝塔、斋堂等建筑。天眷三年(公元 1140 年),在几位高僧的募资和主持下,华严寺迎来了大规模复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雄宝殿即为此时所建,它就重建在辽代大殿的原址之上。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原来的辽代大殿很可能是一座十一开间的巨构,里面存放着辽道宗之前七位皇帝的造像,乃皇帝祭拜御容之处。这是辽代非常重要的仪式,足见华严寺在西京的地位之重。

金元时代,华严寺在数位高僧的主持下,一直处于帝国佛教网络之中,建筑和规模都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与发展。到了元末,佛寺又遭战火侵袭,仅余薄伽教藏殿、海会殿和大雄宝殿。明朝的大同作为军边重镇,一切以军事为重。明初衰颓的华严寺也成了一大粮仓,辉煌的寺业就此中断。

在华严宝塔上俯瞰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就位于左侧

如今华严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华严寺为北边大雄宝殿这一路,下华严寺则是南边薄伽教藏殿这一路。这两部分的区隔始于明朝,下寺在明洪武年间先恢复,上寺则在明宣德至成化年间得到一波建设,大雄宝殿中的五方佛即为这段时间所造。

虽然明清华严寺屡有修建,但失去了和中央政府的紧密联系,不再能恢复往日的宏伟规模,上、下二寺界线也愈加清晰。

民国时,华严寺也得到了一些小修缮,基本保持晚清的样貌,当时寺内尚存有两座辽构、一座金构。令人痛惜的是,其中的海会殿,当时唯一的悬山顶辽构遗存,在 1950 年被当时占用下寺的小学拆毁。

最早发现大同辽金寺院的是日本学者伊东忠太,那还是尚处清末的 1902 年,随后关野贞和村田治郎都对华严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国学者也不甘落后,营造学社在 1933 年前往大同考察,收获颇丰。梁思成和刘敦桢随后写出了著名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将实地考察和对《营造法式》的研究结合起来,其系统性的理论后发制人,一举超越了日本学者。

伊东忠太考察手稿

华严寺最近的大修是在 2008 年到 2010 年,新建了不少仿古殿宇,开放后成为大同古城内人气最旺的景点。今天我们去华严寺,看到的是一座又大又新的寺院,但其中的重点还是那两座老木构: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

薄伽教藏殿的外观

进山门往南路走,不多时便可看到一座高台与其上的大殿,这就是薄伽教藏殿。它的名字可一拆为二,「薄伽」就是世尊音译「薄伽梵(Bhagavad)」的简称,而「教藏」则指明这里是藏经之处,所藏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辽藏》。殿内四椽栿下有「重熙七年」的墨书题记,即大殿的修建年份(公元 1038 年),距今将近千年。

薄伽教藏殿坐西朝东,建于一凸字形的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架椽,为单檐歇山顶。这处台基的高度达到了 3.53 米,与其上大殿的体量相比可说是非常高大了,这也突出了薄伽教藏殿的重要性,背后则是皇室对《辽藏》的重视。

高台上的薄伽教藏殿

从背面俯瞰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正立面(图:中国营造学社)

大殿屋顶举折甚缓,比例协调,四角结合檐柱的生起微微上翘。根据上世纪 80 年代大修前的调查,飞椽有被锯短的迹象。如今屋顶的瓦作、脊饰、套兽等都在大修中被替换,原来的鸱吻为辽金遗物。

薄伽教藏殿背面

原有鸱吻(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大殿门窗为上世纪 80 年代大修时所换,依旧是斜格与方格的装饰

清康熙年间的匾额,字体浑厚,颇有古意

大殿的外檐斗栱一共有三种。柱头上是重栱计心造的五铺作,耍头为屋内乳栿的后尾。补间铺作同为两跳,立于直斗之上,第二跳华栱直接以替木承托撩风槫。转角铺作相对复杂,也是五铺作,在栌斗上出斜向的抹角华栱,两跳之上就出现了四个并排的耍头。转角铺作中的抹角栱,是辽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它增加了转角铺作之重,与收缩的补间铺作、扩张的柱头铺作形成了一放一收的韵律。

外檐三种斗栱

转角铺作

殿内空间

进入殿内可以看到大殿柱网为金厢斗底槽,也就是内外两圈柱子围合,中间俩四椽栿下的柱子为后世所加。柱头卷杀明显,底部柱础石不加雕饰。殿顶布满平棊(天花板),将部分梁架藏了起来。平棊上的图案非常丰富,其中有明代添配的,也有上世纪大修中补换的。其中的散花飞天彩绘姿态生动,虽经过后世重描,仍含古意。中间佛像上有三个八角形藻井,与独乐寺观音阁类似。

薄伽教藏殿平面图(图:中国营造学社)

平棊上的飞天(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梁架结构为殿堂造,在当心间的平棊之下可以看到四椽栿对前后乳栿,其上用垫木和圆柱支撑起我们看不到的草架(剳牵、四椽栿、平梁)。而在次间柱缝上用柱头枋代替了四椽明栿,其上的草架结构也略有不同。整体来说,大殿的梁架风格简洁,直来直往,少有装饰。

薄伽教藏殿纵剖面图(图:中国营造学社)

当心间梁架横剖面图(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次间梁架横剖面图(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壁藏与造像营造的佛国世界

薄伽教藏殿的木作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围绕三面墙而立的木造壁藏和天宫楼阁,可谓是辽代小木作的精品,极为珍贵,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这也是当时安置《辽藏》的经橱,如今经书已失,壁藏犹存。只可惜我们没法走近看这些壁藏。尤其是最为精妙的天宫楼阁,位于大殿最后面,只能透过佛像的空隙瞥见一部分,却也足以让人惊叹。

这些小木作的精巧设计,也反映了华严宗中无穷无尽的华藏世界。一粒沙里见世界,小楼阁和大殿宇的对应关联正反映了佛教世界观中自相似式的无限循环。

南侧壁藏

壁藏立面图(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精致的天宫楼阁(图:来源网络)

大殿的内槽是一个凹形的砖砌佛坛,上面一共有 34 尊塑像,绝大部分为辽代原物。正中端坐于莲花座上的是竖三世佛: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佛、未来弥勒佛。这仨造型相似,背后是火焰形背光。菩萨、弟子、护法天王、供养人则散布在各处,最外侧是文殊和普贤,回归华严宗的主题。整组造像的布局非常有条理,而且从大门进来就会发现,当心间的佛正对着你,而旁边的胁侍菩萨也都侧着身朝向你,空间设计很好地考虑了礼佛者的视线。

三世佛

佛坛上一共有十四尊菩萨,四坐十站。与佛像一样,菩萨都面容圆润饱满,身上衣纹飘带都非常精致。其中立像皆身形修长,站姿优雅,不少呈 S 形,最为突出的就是南次间那尊著名的「合掌露齿」菩萨,也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菩萨头上的宝冠丰富多样,其中鎏金高冠为辽代菩萨的典型冠饰,来源于当时辽代贵族的穿戴。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心间两尊坐着的菩萨都穿上了甲胄,胸甲和云肩非常明显,这也反映了辽代统治者对佛教在军事上的护佑深信不疑。

除了菩萨以外,南北次间的四尊供养人像也都各有特点。虽然个头不大,但姿态各异,似乎各有各的性格,一同组成了听佛说法的生动场景。在南北次间的大佛前还各安置了一尊小佛,这种配置看起来很奇怪,从其风格判断应是辽金造像,很可能是金代对大殿进行修缮时从别处移入的。

以释迦佛为主体的当心间造像

以燃灯佛为主体的北次间造像

合掌露齿菩萨

整个佛坛上造像的布局极具整体性。无论是每一间从中间向两侧的排布,还是整体三尊佛像与四尊菩萨坐像的排布,都以一种弧形的围合方式呈现在观者眼前,展现出空间的纵深感,而不是单纯将塑像平铺开来。而作为主尊的三世佛与其上的藻井融合得恰到好处,凸显了其身躯的高大,给人庄严之感。四大天王分布在四角,基本背对佛坛,护法的意图表现得很明显。

造像的布局(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造像的整体围合效果(图:《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精致的壁藏和独特的造像布局,共同营造出庄严神圣的佛国世界。据学者推测,这与兴宗朝佛教末法思想的蔓延有一定关系,也就是当时人们对佛法可能遭受的损毁有所担忧。在这种背景下,对大藏经的梳理保存,三世佛的布置,以及表现四大天王的护法,都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佛法永续的追求。薄伽教藏殿的高度以及在全寺轴线中的位置,也都体现其在华严寺中的重要地位。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它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更是无比宝贵,值得我们好好保护、研究。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皆为本人拍摄)

参考资料: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梁思成、刘敦桢

《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 刘翔宇

《大同华严寺百年研究》 刘翔宇、丁垚

《大同华严寺辽代彩色泥塑赏析》 张丽


喜欢古建筑的朋友欢迎关注本头条号:时差博物院,下一篇我们继续来看华严寺的另一座辽金建筑: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