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追忆老德州的南码头

2020-01-25 17:24:03旅游攻略
德城区的豆腐巷街,是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古老街道和码头遗址。它位于南运河的东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偏斜的街巷,古时候,它是三面被运河环绕的小型河圈地。清朝雍正年间,大运河没改道前,德州城的零星码头相对集中成了四处。

追忆老德州的南码头

德城区的豆腐巷街,是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古老街道和码头遗址。它位于南运河的东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偏斜的街巷,古时候,它是三面被运河环绕的小型河圈地。

追忆老德州的南码头

清朝雍正年间,大运河没改道前,德州城的零星码头相对集中成了四处。这里便成了德州的南码头,也叫上码头、水营码头等,码头的具体位置,就在现胜利桥略南一点,即原豆腐巷街西的运河岸上。由在县衙里备案的,豆腐巷街名曰李二爷的为把头。




上码头与豆腐巷

德州城的上码头村因运河的改道,而注入了德州史册。现70岁左右的老德州人(特别是住城西一带的),对它的新址还略有印象,对他的旧址多数人没有记忆了。百年来,“上码头村”随着德州城的发展而几经动迁,最终还是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德州的版图上消失了。

1902年前的上码头村,它坐落在原山东航运局德州港南头的运河西岸。估计在胜利桥北的运河里,有可能也有它的部分旧址。

据清·乾隆《德州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2),绕上码头西另开引河,而张家嘴出河东”。据民国《德县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因皇殿河险,又在上码头筑坝遏塞旧道,于三里庄挑引河四百九十五丈长,至浮桥口接合旧流,自上码头至皇殿又为废河矣。”两部史志均记载在上码头西开凿新河,说明老上码头村的旧址,就在胜利桥北的运河东岸,即旧河海子景区的北岸。

顾名思义,上码头它肯定是运河上的一个码头,而且是南来的船只,进入德州城的第一个码头,也是出德州城的最后一个码头。这里的居民肯定多是从事为航运服务的行当,即除了装卸搬运,还有服务业和商业等。十几户人家的上码头,绝对承担不了如此繁杂的任务,起码它是一个近百户的中型村落。



清·雍正(1762)年后,由于运河的改道,上码头村的部分住户仍留在了河西(如许家摆渡口),而多数居民搬迁到了东头,致使村子整体东移到了原储运站一带。

这次最大变化是:整个村落由河西自然的到了河东。而且,由于运河的改道,德州城原来分散式的码头布局,变成了相对集中的码头格局。致使城南所有物质的装卸,相对集中到了此处,上码头的任务更加繁重了。故人口剧增出现了上码头和下码头两个村落。



清·光绪二十八年秋(1902),直隶总督袁世凯要在此修建“德县北洋机器制造局(本文称兵工厂)”,上码头村正处于子弹厂和弹药库的位置上。上世纪90年代初,原兵工厂的高大敦厚的土墙,倒映在碧水清波、柳绿荷塘之中,还屹立在现龙云湖的北岸。2012年,佰利房地产开发商,在原市商业局储运站院内挖地基时,用炸药炸毁的“三七灰土”地基面层,就是兵工厂的车间地面。可惜,德州兵工厂最后的残影古迹全部被毁灭了。



兵工厂系朝廷的工程,上码头的臣民只好“谢主隆恩”自寻出路了。上码头在这次迁移中,有亲的投亲、无亲的投友,大部分居民迁居到了石家园、豆腐巷、魏庄、三里庄等附近的村庄,以便继续靠着运河挣饭吃。多数人住到了豆腐巷一带,形成德州段运河的南码头,名曰李二爷的为南码头的把头。

在拆迁中有少部分住户,因生活困难,那寥寥无几的拆迁费,买起地、就盖不起房子。还有些住户,不愿意离开在一起住了几辈子的乡亲们。

这时,该村有位姓石的老汉,他家原在新上码头处有几亩薄地,石老汉常年在此以种菜为生,平时他一个人住在看菜园子的小屋里。这次拆迁,他家就将看菜园子的小屋扩建成了住宅,全家都搬到了此处。当石老汉听说部分乡亲,在拆迁中有困难时,就对大伙说:“谁家要是愿意来此处与我家作伴,我家的地可少算点钱(贱卖)”。就这样十几户原老上码头的居民,就在此处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