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2019-09-30 01:36:06旅游攻略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就像北京除了故宫、天坛,还有五塔寺、法源寺一样。拉萨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很多或隐匿在街巷深处,闹中取静,或偏安在山脚一隅,梵铃悠悠,比较小众却历史悠久的清修圣地。如果有游客,一般是老外,手拿攻略,很认真的聆听讲解。即使这样,人也不多。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药王山摩崖石刻

这些地方是老拉萨的“私人领地”。市内的,都不算远,徒步或者打车,很是方便。这几年,北京叫车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比出租还高。相比起来,拉萨打车很便宜。闹市区还有人力三轮车,和什刹海的老北京人力车相仿,车上的装饰,有浓郁的高原风格,算是拉萨街头一景。

药王山摩崖石刻

药王山摩崖石刻就是拉萨人的景点。

一位在拉萨工作的年轻人强烈推荐,很多人的婚纱照就是在这儿拍摄的。他的也是,如今虽然物是人非,但记忆中的那些美好,相信依然停留在时光深处。就像今夜,在拉萨沉醉的街头,你会想起谁?

除了偶尔的散客,少有旅游团队。这倒更显得它不被干扰的宁静。药王山位于布达拉宫西南侧,与布宫所在的红山隔白塔相望。很多人曾在药王山的观景平台拍摄过布达拉宫,这是几十年来拉萨最佳的网红打卡地。从20年前第一次进藏开始,我就是这里的常客。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磕长头的藏族信众

摩崖石刻就在药王山背后,大门深深的隐藏在徳吉南路的一条小巷中。与周边白色的墙壁颜色不同,进入巷子的墙壁是黄色的,所以倒也好找。这种黄色内地人很熟悉,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普陀山的普济寺,都有这种梵境特有的黄色。佛家的黄色并不浓郁,与皇家的亮黄有质的不同,色泽暗而不晦,淡而不妖,娴雅自适。像慈眉善目的邻家老伯,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曲折的巷子尽头,路两边是制作“擦擦”的摊位。“擦擦”,藏语对梵语的音译,就是以泥土为本,用磨具制作的佛像、佛塔等。在这里可以观察制作到各个阶段的擦擦,有纯泥土颜色的,有涂了一层白色颜料的,有刷完了金漆的,各式各样,排列整齐,很有气势。也有雕刻玛尼石的。默默干活的艺人们并不长发披肩,也不美髯飘飘,也不刻意干净的令人发指,很家常,甚至有些不修边幅,像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

进门就会被眼前的景观所震撼。这里的壮观,在于近20米的山崖绝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据说足足有五千余尊。大的3米多高,小的手掌大小,为西藏之最。最大的佛像叫“不动佛”,法相庄严,慈悲俯瞰众生。有藏族人在磕长头,非常虔诚。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秋阳下的石刻群

传说在14世纪时,大贵族多仁·班智达出资请人刻凿。在拉萨市民中,家境贫寒的人家有人过世,却请不起度亡唐卡佛像的时候,就买些颜料,把摩崖石刻的佛像刷新一遍,便可起到与请度亡唐卡佛像同样的功德。这种敬祖礼佛的习俗至今还在延续。所以,无论何时,药王山佛像的颜色一直鲜艳,生动,自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不是旅游旺季,售票处并不常有人看守。倒也落得自在,举起相机到处寻找合适的角度。午后的阳光,温暖舒适,山崖上的青草已经有些微黄了,不时有鸟儿从头顶掠过,拿转经筒的藏族嫫拉(老大妈)诵着六字真言慢慢从身边走过。院子里有两个藏族老乡在磕长头,也许是相机的快门声惊动了他们,一位老兄站起来把票从口袋里拿出来卖给我,他接着磕头,我接着照相,一切都显得那么随缘。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拍婚纱照的年轻人

对面的房间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酥油灯灿灿地跳跃着,显得房间里的人影更加幽暗了。帮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可以花上几十块钱请人供奉酥油灯为家人祈福保平安。

崖壁东侧的半山上,一座用石片堆砌,四周用角铁、钢筋固定起来的佛塔高高的矗立着。塔身主体金黄色,下午的阳光洒在塔上,整个佛塔金碧辉煌。爬上台阶,塔底座供奉着许多佛像,前面是用木架相连、半米多高的转经筒,塔身则均匀摆放着色泽艳丽的石刻浮雕佛像,四周是彩色的玛尼石堆。这就是著名的石刻《甘珠尔》塔。

塔始建于1995年,由一位活佛主持,历时14年建成。如今是拉萨年轻人拍摄婚纱的著名外景地。机缘巧合,塔下正好有一对情侣身着藏族盛装在拍婚纱照。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脸上洋溢着多彩的幸福。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甘珠尔》塔

历史与现实,佛门的安详、供奉者的淡然与年轻人的幸福,活泼泼的交融在一起,那么的和谐,让人艳羡。到拉萨寻古访幽,参禅也好,礼佛也好,哪怕只是给心灵放个假,也有别样的收获吧。

八廓街里的仓姑寺

仓姑寺,位于八廓街东南角,是拉萨老城区内唯一的尼姑寺,历史悠久,在西藏颇有影响。

沿玛吉阿米向南,穿过一条长长的胡同,寺院就隐落于东侧的市井街道中了。迎街的门脸儿房,都是具有藏式传统风格的小商店。不仔细注意,几乎可以错过不大的寺门。寺庙坐北朝南,面积不算大,甚至有一些局促,窄窄的厅堂前面,就是大殿。与其他藏传佛教寺庙游人如织不同,虽在闹市,尼姑庵游人很少,却香火旺盛。当地的藏族信众经常来这里烧香拜佛或请尼姑们念经。倒也是一处闹中取静、清心修炼的好地方。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八廓街的路灯

7世纪时,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并为两尊释迦牟尼佛像兴建小昭寺和大昭寺。当时,人们开始在拉萨东郊筑堤修坝,整治拉萨河。松赞干布曾在新河坝附近的一个洞穴里,以石板为垫,闭关修行,为拉萨河不再泛滥成灾而祈祷。在藏语里,修行洞被称为“仓空”。据说,现在的仓姑寺(又称仓空寺),就是在松赞干布这个修行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松赞干布之后,多位藏传佛教大师曾在这里静修。15世纪初叶,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古觉多登桑杰贝桑,就在这里修行。为把自己的修行证德传授给以修炼观世音修诵为主的十余名尼姑,他主持修建了有八根柱子的石头结构的大经堂,塑造了十一面观世音泥像、无量光佛、莲花生、绿度母等主供佛像,仓姑寺初成规模。20世纪初,在格鲁派的支持下,仓姑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如今,仓姑寺的松赞干布修行洞,以及塑造于十五世纪初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等,依然被作为镇寺之宝供人们瞻仰膜拜。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千手千眼观音

仓姑寺有着与众不同的传统和风格,在拉萨女性信众中颇有影响。旧西藏的达官贵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妻妾、女儿送进寺内,学习佛教、文化和各种知识。这里培养了很多有影响的人物,西藏著名的女活佛桑顶·多杰帕姆就曾在仓姑寺学习、修炼。

仓姑寺甜茶馆就在寺门旁边,原是院子里一个露天大棚,用栅栏与寺院隔开,在秋日的阳光下,弥散着氤氲的香气。这里的藏面,面汤鲜香,牦牛肉包子新鲜、香嫩,甜茶香甜、清爽、不腻,是拉萨食客口中传说般的存在。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发呆的白牦牛

在这里找个角落,静静的喝杯甜茶、吃碗藏面,聆听经文声声、感受香烟缭绕,或者只是发发呆,打打盹儿,在喧嚣的尘烟中,恍若穿越岁月,倏忽千年。

歌谣是藏地的传统。拉萨人是编作歌谣的圣手,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对应的歌谣传世。有的庄严,有的虔诚,但更多的是诙谐和幽默。这些歌谣代表大多数老百姓的呼声,流传甚广,其民俗学上的意义,不可多得。

关于拉萨的四座尼姑寺,西藏就有一首很著名的歌谣,形象归纳了她们的特点:“米穷日寺的尼姑,在悬崖顶上修行;曲桑日追的尼姑,在深山沟里放牧;朗古寺的尼姑,在佛堂里边喝酒;唯有仓姑寺的尼姑,既有佛法的修行,又过世俗的生活。”

藏传佛教的关帝庙——关帝格萨拉康

关帝格萨拉康,位于布达拉宫以西约500米处的巴玛日小山岗上,大门朝北,从功德林后门直登山顶就是关帝格萨拉康。没错,这里供奉的就是关公,而且是地道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属拉萨城关区夺底乡普布觉寺管辖。而普布觉寺又隶属于色拉寺。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色拉寺辩经

关帝崇拜,古已有之,民间大肆拜关公,于明清为盛。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公案。传说,乾隆皇帝梦见战神关羽时刻侧立身后护驾,问其何故,关羽称乾隆帝乃是蜀汉皇帝刘备转世,故日夜守护。自此,乾隆下诏各地建关帝庙供奉关公,由是民间拜关帝遂成信仰。

尤其在南方,人们还把关公作为武财神祭拜,并在店铺和家里特设牌位供奉。这是满清政权进一步稳固统治,加速满汉文化融合的一段坊间佳话,不妨听之。但关帝崇拜这一习俗却广泛传播至东南亚地区,如今南风北渐,北京会馆、餐饮、酒店里面专设关公牌位,已为北方人所熟悉。

这座西藏唯一的关帝格萨拉康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说起来,它还有一段藏、满、汉族共同抗击外族侵略的故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2000余人自后藏扎什伦布寺启程,进京为乾隆皇帝70大寿入觐祝贺。他是经清朝中央政府册封后,第一位进京的班禅。

老拉萨的“领地”:药王山摩崖石刻、仓姑寺甜茶馆、藏地关帝庙

寺庙一角

清廷以与迎接五世达赖喇嘛同等的隆重礼仪接待六世班禅,并仿扎什伦布寺于热河建须弥福寿寺,专供六世班禅驻锡。次年8月乾隆皇帝70大寿,班禅拜见皇帝,并在宫内做长寿仪轨等法事,诵经祝寿。六世班禅在京期间,还在雍和宫等大佛寺讲经说法,其驻锡地为今天北京德胜门外的西黄寺。11月,六世班禅因出痘感染不幸圆寂于北京,享年42岁。乾隆四十六年(1781),理藩院尚书傅清额等护送班禅灵柩返回西藏。班禅入京时,乾隆帝和王公大臣曾赠送大量金银珠宝等珍贵礼品,这时一并运回扎什伦布寺。六世班禅进京,是乾隆朝的重大政治事件。它加强了清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促进了各族,尤其是藏汉之间的联系。

六世班禅家族一门四活佛,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其兄为仲巴呼图克图(本名罗桑金巴),管理扎什伦布寺。其弟为噶玛噶举派(白教)第十世沙玛尔巴(即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本名却朱嘉措)。其姊就是曾在仓姑寺学法的桑顶·多杰帕姆,据说是西藏唯一的女活佛,为山南浪卡子县羊卓雍错南岸的香巴噶举派(白教)寺院——桑顶寺寺主。

仲巴呼图克图以教派不同为由,将班禅带回财物全部据为己有。这引起了十世沙玛尔巴的不满,乃趁1788年廓尔喀侵藏事件,亲入尼泊尔挑唆廓尔喀统治者,于1791年大举入侵西藏,并将扎什伦布寺洗劫一空。

这要从尼泊尔说起。尼泊尔毗邻后藏,和西藏之间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西藏输出食盐,尼泊尔输出谷物,因此尼泊尔货币在西藏畅通无阻。廓尔喀是尼泊尔王国的一个部族。18世纪中叶,廓尔喀统治尼泊尔之后,废除旧钱使用新钱。这直接损害了西藏的经济利益,七世达赖喇嘛曾向尼泊尔提请禁止这种行为。1788年,廓尔喀首领拉特纳八都尔以聂拉木藏境税收官员“妄增课税”“盐掺杂质”为由,派兵第一次入侵西藏。清中央遂派成都将军鄂辉率兵进藏,廓尔喀紧急通过六世班禅之弟沙玛尔巴请求讲和。鄂辉等人私下以9600两白银做赔偿要求廓尔喀退出西藏,未交一兵,敷衍了事,谎报“已将聂拉木、宗喀、济咙(今吉隆)等地方次等收复”和“奏凯班师”。这助长了廓尔喀人的野心。

1791年,在沙玛尔巴的亲自挑唆下,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鄂辉闻讯自杀。1792年2月,震怒的乾隆帝派大将福康安率军进藏平乱。5月,将西藏丢失的地方全部收复,兵临廓尔喀首都,沉痛打击了侵略者。廓尔喀要求沙玛尔巴自杀,向清军全部献出扎什伦布寺的劫掠宝物和沙玛尔巴的追随者。历时近五年的廓尔喀战役至此全部结束。

乾隆以叛国罪下令废除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沙玛尔巴的传承体系,要求羊八井寺等属寺和旗下僧侣全部改宗格鲁派。噶玛噶举派红帽系、黑帽系互为师徒的两大活佛传承系统,至此终结,仅余黑帽系活佛传承系统——大宝法王噶玛巴一支。

班师回到拉萨的清军,在西藏当地僧侣贵族和军民的支持下,用战利品修建了功德林寺和关帝格萨拉康。关帝格萨拉康,成为藏满汉各族人民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佳话。藏族人民同满族人民一样对关公——这位汉族英雄表示认可,还赋予他“汉格萨尔”的称号。格萨尔王是13世纪著名的藏族英雄,他南征北战未尝败绩被誉为常胜将军,后人根据他的事迹编写了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可见“汉格萨尔”是给关公至高的荣誉。

关帝格萨拉康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为汉藏结合,整体以汉式为主的寺庙,在一众藏传佛教寺院里显得尤为特殊。关帝庙主殿供奉关公塑像,红脸,手持大刀,骑枣红马。殿内原悬挂有五十多块颂扬关公的金字匾额,现存13块,多属清朝驻藏官兵所立,书法刚劲有力,刻技有阴有阳,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主殿后面为“甲央拉康”,意为“文殊殿”,殿内供奉有文殊菩萨、莲花生大师和藏传佛教中的一些护法神及千手观音塑像。

关帝格萨拉康是一座寺庙,更是一座树立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的历史,如今依然香火不断,生生不息。

寺院四周丛林环抱,鸟声啾啾,阳光疏落,秋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