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你日常吃的那些美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2019-08-15 17:24:07旅游攻略
热干面、瓦罐汤、羊肉泡馍、剁椒鱼头苗家酸汤鱼、沙河粉、水煮鱼、口味蛇…你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盐渍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遂在祖辈的基础上,潜心数年,先以豌豆加入盐渍辣椒吸水,效果不佳,再换胡豆瓣,依然不佳。

热干面、瓦罐汤、羊肉泡馍、剁椒鱼头苗家酸汤鱼、沙河粉、水煮鱼、口味蛇......以上这些是不是三天两头就想来两口?!等等!你以为你吃的只是美食吗?

NO!NO!NO!你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想着以后吃个饭都有可能吃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感觉会吃的更香了呢!今天就跟着门票君一起来探秘舌尖上“能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入选国家或地方)。

你日常吃的那些美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1

武汉热干面

说到武汉出名的小吃,大家的第一印象绝对是热干面。到武汉去玩的人,通常都会吃一碗热干面。热干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有很多种做法。一般都是面条在开水里快速烫一下,把水沥干后装入碗内。然后再将调好的酱料、配菜倒在面条上,搅拌均匀后,一碗好吃的热干面就做成了。

图/携程攻略游记作者@默默妈

美食文化:热干面的前身是--切面。20世纪初,食贩李包延续前人切面做法,将面煮熟、沥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热干面。后来蔡明伟继承了李包的技艺,并反复改良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技艺流程,打造了“蔡林记热干面”,以其“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著称。

2

你日常吃的那些美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陕西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是陕西名吃,料重味醇,香气四溢。苏轼曾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为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泡馍好不好吃,掰馍手法很重要,建议掰成花生粒大小,煮出来才会“筋韧光滑”,不至于“粘粘糊糊”。还要配上辣子酱和糖蒜,吃起来美味极了!

美食文化:

你日常吃的那些美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

后来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

十年后,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

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

3

湖南剁椒鱼头

湖南剁椒鱼头是用鱼头制作的一道湘菜,入口香辣爽口,回味绵长。聚会时这道菜上桌肯定会获得一片称赞,盛上一碗米饭,哇,给个神仙都不换!

美食文化:剁椒鱼头起源于清代。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湖南有一位文化名人黄宗宪途经湖南的一个小乡村,农夫从池塘中捕回一条雄鱼招待他。农妇将鱼洗净后,鱼肉放盐煮汤,再用自家产的辣椒剁碎后与鱼头同蒸,不想黄宗宪吃了觉得非常鲜美,无法忘怀。后来,黄宗宪让家厨将这道菜加以改良,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鱼头”。

4

南京桂花鸭

你日常吃的那些美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你日常吃的那些美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吗?

南京有个鲜有人知的称号,叫作“鸭都”。坊间流传的说法是:“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今天吃什么鸭?”完全就是南京人的生活写照。

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的特产,属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鸭,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美食文化:早在六朝时期,南京就有了鸭馔的制作,而且盐水鸭当时已是南京颇具盛名的食品。金陵盐水鸭被誉为“六朝风味,白门佳品”。最早记有南京鸭肴的有六朝时期的《陈书》、《南史》、《齐春秋》。

5

重庆毛血旺

重庆毛血旺是重庆市的传统名菜,麻辣鲜香,汁浓味足,还有开胃除湿的作用哦。

毛血旺烹饪手法粗犷豪迈,但又暗合烹饪至理,是重庆渝菜江湖菜的鼻祖之一,近年来,红遍大江南北。

美食文化:

相传民国初,通南大巴山有一放木筏排子的张老幺带了一帮穷兄弟,顺通江、渠河放木排下重庆,一路上斩波劈浪的艰辛就不用说了。至磁器口时,遇上困难划不出去,带的口粮已快没有了。

那时候,磁器口码头上热闹非凡。河街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张老幺走着走着,忽听见一阵杀猪声,于是循声走去。水码头一隅,开有好几家屠宰房,天天杀猪。那些时候,猪的心肺、大肠等下水以及猪血之类的东西大都是不要的,满宰房扔。

张老幺走到一家屠宰房前,进去跟主人要了些猪下水和刚接的猪血。张老幺一路兴高采烈,舀了江水把筒子骨熬上。熬上汤后又觉只是一锅汤不能填饱肚子,便放了些白豌豆进去。

待汤熬好,再把洗净的猪下水切成片下锅。因天冷,阵阵江风凉身,几个嗅到汤香的伙计自作主张在锅里放了些海椒、花椒。起锅时,张老幺把猪血成块入汤,放一撮盐,便一人舀一大碗吃开了。这一吃,感觉味道好极了。众人都说,这锅大杂烩,胜过皇帝老儿的御宴。

6

四川郫县豆瓣酱

郫县豆瓣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却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

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食文化:

相传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福建汀州府孝感乡翠享村人,陈逸仙迁入郫县,子孙繁衍,久居其地,人称陈家笆子门。1688年(清康熙年间),陈氏族人无意之中用晒干后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盐,用来调味佐餐,不料竟香甜可口,胃口大开,这就是郫县豆瓣的雏形。

19世纪中期(清咸丰年间),陈氏后人陈守信,号益谦(又号心谦),发现盐渍辣椒易出水,不宜保存,遂在祖辈的基础上,潜心数年,先以豌豆加入盐渍辣椒吸水,效果不佳,再换胡豆瓣,依然不佳,又借鉴豆腐乳发酵之法,加入灰面、豆瓣一起发酵,其味鲜辣无比,郫县豆瓣就此诞生。

以上列举的这些你都吃过吗?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里藏着好多好多美食,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搜。中国文化悠久流传生生不息,上下浩荡的五千年是一部华丽的史诗,中国美食文化同样悠久,以后街头巷尾吃到的小吃美食可要看仔细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