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2019-08-12 09:15:07旅游攻略
很多人来北海游玩,都少不免到老街看一看,走一走。早在民国16年,珠海路已开始扩建。街道拓宽为9米,多为中西合璧的岭南骑楼建筑,以两至三层为主,立面几乎都是统一的劵拱结构,雕饰线流畅,百页窗门,注重女儿墙的雕饰。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很多人来北海游玩,都少不免到老街(珠海路)看一看,走一走。早在民国16年(1927年),珠海路已开始扩建,借鉴广州骑楼街道样式,对原大街进行改造,街道拓宽为9米,多为中西合璧的岭南骑楼建筑,以两至三层为主,立面几乎都是统一的劵拱结构,雕饰线流畅,百页窗门,注重女儿墙的雕饰。沿海岸线东西走向,总长约1.44公里,这在中国现存的骑楼建筑中,也许是罕见的。

有个外地老朋友,就非常非常地喜欢老街,每次来北海总会逛几次老街,一边看一边拍照,慢慢地欣赏老街的骑楼建筑。这次国庆,他还带了一帮老乡来北海看老街。只是离开以后,朋友语气消沉地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老街已经变了很多,骑楼被商家封堵占用没有了,大型招牌挡住了建筑外观,老街已经没有了那种沧桑和古朴的味道。

他甚至有些生气,觉得北海人没有好好地保护老街。他认为老街真正的核心价值,就是骑楼和原始的建筑外观,没有了这些,老街乏陈可善,一无是处。

随后,朋友还给我发来了几张数年前拍的老街相片,当时的老街还没有现在这么繁华,旧相片中的老街悠闲恬静。这个下午,我突然很想去看看现在的老街,和朋友的相片中有些什么不同。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这些年虽然很少逛老街,不过老街的情况也听过一二,别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对老街骑楼被堵颇有怨言。没有了骑楼,多了商铺和林林立立的大招牌,老街好像没有了原有的那种味道,总是缺了点什么。

老街应该是什么样子?安静还是喧哗?残旧还是崭新?其实都不好说,我小时候就在老街长大,当年的老街经常是空无一人,那时的老街也不设防,不论深夜白天,家家户户都中门大开,在那个贫乏年代,北海人也没有什么家当值得小偷光顾。

白天,我和小邻居常常躲在骑楼的阴影里玩耍,街上每一栋老房子,我们都肆无忌惮地跑进去横冲直撞,柏油路面的老街,也任我们奔跑呼叫。偶尔有单车经过,轻轻地按一下铃铛,清脆悦耳的铃声,立即散落了一地,似乎整条街都能听到。

到了夜晚,老街更显凄清,差不多每晚都有盲公,腋下夹着两个小布锤,手持竹杖敲打着地面,在骑楼里游走招揽生意。老街昏黄的路灯,永远是似亮不亮,但仍然有许多人搬着椅子或竹床,在骑楼里聊天休息。有时,临街的窗口会飘出一段收音机的粤剧音韵,于是大家又一起静了下来,跟着乐声低吟浅唱。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在老街长大的北海人,多半不喜欢老街,阴森潮湿,没有厕所,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放个屁楼上楼下都能闻到,风雨敲打瓦面的滴嗒声,让人难以入眠,种种苦处,不在老街住过的人,很难体会。

今天的居住环境,虽然改善了许多,但对于自己来说,总是一个成长过的地方,总是少不免会想起。逛老街已经变成了一种怀旧活动,说不清,道不明。最无奈的是,老街再也没有了记忆中的痕迹。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下午到了老街,一边慢悠悠地逛着,一边用手机翻看朋友发来的相片。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第一张相片透过旁边的教堂来定位,我很快就找到了位置。相片中的建筑物差别不大,最明显的是以前商家没有在骑楼摆卖,骑楼之间连通,有了骑楼的遮挡,即使刮风下雨,行人也可以不必打伞穿梭自如,但现在摆满了档摊,根本无法通行,游客只能顶着炎热阳光来逛老街。

骑楼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市民和商家出行,属于公共场所,即使是屋主也没有骑楼的产权,如此乱摆乱卖,破坏了骑楼原有的使用功能,实在让人扫兴。

通过图片对比,还发现商家为了扩大铺面,方便自己出入,竟然拆除了骑楼原有的拱门。作为北海深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商人这么做实在有些胆大妄为。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第二张照片找了好久,因为招牌挡住了建筑外观。相机没有长角,加上街面的档摊挡着,只能分两次拍摄了,连续五间相同拱门的骑楼变化不大,顶面造型也很漂亮,只是那个珠宝大招牌,极不协调,破了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美感。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右一骑楼二层顶有个木窗不见了,也许里面没人居住了。老街有不少的老房子,因为无人打理年久失修,已经频临崩溃,成为危房。老屋建筑很多是共墙,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即使想重新建设,施工难度也很大。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第三张相片是在老街东段,离旺盛路的老街入口已经很远了,在这里经营的商铺不多,所以得以保持宁静。左三、四的建筑外立面刚刚作了改造,一片洁白。居民种植的景观小树物,也令街道添了几分生气。美中不足的是右三的骑楼大门,用些烂木板拦挡着,非常难看。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另外还找到了一张同地段的相片,摄于2006年的五一节,与刚才两张相片也有些差别,整条街光溜溜的,没有绿色植物,左三、四的建筑外立面还贴了白色长条瓷砖,很自然地想起一个笑话,当年北京某村长向全国庄严宣布:“等俺村有钱了,就给长城贴上瓷砖。”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最后一张相片的建筑,已经临近老街的东端尽头了,因为远离了商业,独享一方宁静,也因此没有受到较大的改建和破坏,容貌一切依旧,只是骑楼停满了电动车。目前从西到东整条老街,骑楼几乎都给档摊、电动车占用了,根本无法体现其原有的遮阴挡雨的功能。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

骑楼的形成与推动,与早期侨居海外的华商有关,他们发现欧洲的骑楼建筑适宜商住两用,而且建筑立面漂亮,于是带回建筑图纸和款项,在家乡对自己的商铺进行改造。骑楼初始的形成与推动,给商业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繁荣,引起了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重视,他在广州长堤首推“铺廊”(即骑楼)建筑的改造。

到了民国初年,广州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第一个实施都市计划改造的城市,这项推广骑楼改造的做法,通过广东省政府颁布的“骑楼政策”实施,进入由政府主导的、依法控制城市规划的时代。

“骑楼政策”得到了延续,江门、开平、台山、汕头、中山、北海和梧州等城镇,成立了官方或半官方的城镇改造机构,推动旧商业街区拓辟马路,兴建骑楼商业街道。北海骑楼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

这次重游老街,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共骑楼被商家私人大量占用,这种恶劣的情况,也一直得不到禁止并日益严重。还有商家招牌的不规范,大量各式各样广告牌,喧宾夺主,他们种种的不当行为,已把老街变成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杂货街,完全破坏了老街的建筑外观和建筑风貌,根本无法体现百年建筑的风情特色。

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老街,保护好老街的建筑,这是每一个北海人都应该要好好好思考的问题。

如今的北海老街:

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新旧相片对比,看看北海老街不同年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