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2019-08-26 18:21:08旅游攻略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这座城,没有人会问你爱不爱,只有会人问你为什么爱。七彩的颜色、绚烂的民族、包容的宗教、古老的历史、奔腾的天马、少年的英雄,爱上张掖,有很多理由,又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这座城,没有人会问你爱不爱,只有会人问你为什么爱。七彩的颜色、绚烂的民族、包容的宗教、古老的历史、奔腾的天马、少年的英雄,爱上张掖,有很多理由,又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七彩的颜色

张掖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度的地带,这里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丹霞、湿地、沙藻、戈壁、高山、峡谷等所有世人能够想象得到的自然景观,丰富壮美,堪称世界地貌景观大观园。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这个季节的张掖,是多彩的。很多人赶往青海看一片油菜花,然而,张掖扁都口,祁连山下,油菜花开,同样绽放出张掖的色彩。夏日的草原,离天空很近,离雪山不远,像极了梦中远方的模样。而名誉世界的七彩丹霞,早已成为张掖的名片,成为国内外众多好“色”之徒的梦想之地。当七彩丹霞遇见热气球,更是浪漫了张掖的夏天。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绚烂的民族

张掖最初便是少数民族所居之地,历史上又是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也是强盛王朝实现统一、强大的战略要冲,各民族在这里交融,民族文化绚烂多彩。

历史上,月氏、匈奴、柔然、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几十个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匈奴、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还曾建立过政权或实施过有效管辖。至今张掖仍有4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在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穿着裕固族精美服饰的裕固族姑娘,草原上洋溢着的裕固族风情,让我们很容易便能够走进裕固族的家园。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包容的宗教

历史上,张掖是佛教东渐的重要节点,法显西行、唐僧取经都曾途经此地,并讲经说法,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存和传说。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西夏国寺大佛寺,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寺内有着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比小说成书早200年的《西游记》壁画。西来寺,始建于隋唐,在时光中毁灭与重建,如今,香火依旧。马蹄寺石窟群,祁连山北麓,灵松山间的红砂岩壁之上,洞窟遍布、佛塔比是,从1600年的风雨中走来,宠辱不惊。肃南文殊寺,祁连山主峰素珠链脚下古老的石窟群,千年来,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等中国多种派别的宗教在这里交集融合。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掖的宗教是包容的,各类宗教在这里兼容并存,和谐共处。曾经的甘州古城,“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直到清代,甘州城内还有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等多种宗教及其寺庙院观。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古老的历史

作为一座4000年文明古城,张掖的历史足够古老。张掖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存,早在公元前111年即设郡县,纳入中央政府管理。古老的历史,为这座城市添了几分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迹,也成为我们回望曾经的载体。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神秘的黑水国遗址,苍凉的骆驼城遗址,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固执的伫立,在风沙中诉说着历史的风云。立于张掖中心的镇远楼,在时光中守护,也见证着这座城的荣辱兴衰。夕阳下的隋代木塔,依旧屹立,温柔的看着过往的行人。站在这些曾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的遗存前,那些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也终于,在多年后,真正走进了我的心中。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奔腾的天马

“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在张掖,天马是绕不开的情结,而山丹军马场,便是这一情结的归处。山丹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毗邻甘肃、青海两省,总面积329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马场。这不是普通的马场,是爱马之人的朝圣之地。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秦时此处为月氏游牧地,后被匈奴王浑邪王所占。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在这里屯兵牧马,至清朝均为皇家马场。1949年9月,山丹马场由第一野战军接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随着军队现代化时代的到来,骑兵、军马不可避免地淡出战争舞台,山丹军马场,却在历史的巨变中,屹立不倒。第二次来到马山丹马场,在初见的激动之外,又多了几分思考。在军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代,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最大的山丹军马场,该以怎样的姿态继续前行。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少年的英雄

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汉朝先后在河西设立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自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著名通道。而这一切,离不开“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生活在汉王朝与匈奴斗争最激烈的时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于是,十七岁时,霍去病便随卫青出征匈奴;十九岁时,少年的骠骑将军两征河西,肃清匈奴,最终让匈奴唱出了“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妇无颜色”的悲歌。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仅仅是张掖的地名,便足以让人联想到为抗击匈奴而生,在战马上肆意飞扬的少年将军。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爱上张掖的一万个理由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自由摄影师,旅游自媒体。

新浪微博:@觉非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