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2019-08-26 12:51:08旅游攻略
芭沟古镇是小火车的终点站,这个兴盛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小镇,因“煤”而生,是中国最为出名的煤矿小镇之一。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春暖花开,当金灿灿的油菜花绽放山间田野,四川省犍为县的嘉阳蒸汽小火车迎来了繁忙的“春运”。芭沟古镇是小火车的终点站,这个兴盛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小镇,因“煤”而生,是中国最为出名的煤矿小镇之一,尽管早已褪去昔日荣光,但是历史的足迹却让芭沟古镇成为一座见证中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博物馆。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1、芭沟古镇的前世今生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的芭沟古镇,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山沟底部,整个小镇形如一片巨大的芭蕉叶,且镇上又遍布芭蕉树,故小镇被称作“芭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工业革命博物馆”,至今当地人口中仍流传着一句民谣:“说起芭蕉沟,心底凉悠悠。”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号召沿海地区的工矿企业迁往内地。河南焦作的中英合资企业中福煤矿,总经理孙越崎决定把所有设备迁到四川,遭到众人强烈反对,他说出三条拆迁理由:“一是不拆不迁,则敌人可用而我国不能用;二是完全破坏,则敌我都不能用;三是拆下运到抗战后方,则敌不能用而我可用。”最终,中福煤矿在孙越崎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且艰辛的南迁之路。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1938年,孙越崎来到四川乐山考察,发现犍为县境内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便联合当地士绅、重庆银行家宁芷邨成立了嘉阳煤矿,并率领中福煤矿的工人、家眷和当地老百姓,开荒破土、修建房屋、挖掘矿井,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野林,逐渐形成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工业小镇——芭沟古镇。

出生于浙江绍兴平水铜坑(今平水镇同康村)的孙越崎,是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当年,他抱着科技兴国的理念,在芭沟古镇建设学校、医院、剧院等配套设施,不仅为众多外来人口解决生活难题,更是利用嘉阳煤矿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尽管嘉阳煤矿因优质煤炭开采殆尽在上个世纪末退出历史舞台,芭沟古镇也随着嘉阳煤矿的没落而走向历史终点。所幸,嘉阳煤矿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确立走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道路,推动着嘉阳煤矿和芭沟古镇在历史的年轮上发挥最后的光和热。

2、开往春天的蒸汽火车

隐藏在崇山峻岭的芭沟古镇,重重山峦阻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当年挖掘矿井之时,考虑到矿工出行问题,修建了一条既可通行也可运煤的芭石铁路。铁路全长19.8公里,隧洞6座,弧线109段,最大坡度36‰,然而轨距只有762毫米,比国际标准轨距窄了一半,是目前仍在正常运行的窄轨铁路。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虽然现在已有通往芭沟古镇的公路,方便居住在古镇和铁路沿线的居民日常出行,但是春天的时候,对于游人来说,却喜欢乘坐蒸汽小火车前往芭沟古镇。当黑色牵引机车装着满满的煤炭,拉着坐满乘客的车厢,摇摇晃晃行驶在山间田野时,随着一声声鸣笛,窗外闪过一片片金色油菜花海,刹那间,犹如乘坐着一辆时光列车,慢慢穿越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仿佛大家怀揣着同样的目的,去往大山深处探寻中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脉络。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嘉阳蒸汽小火车曾作为连接芭沟古镇和外界的唯一工具,在近百年时间里,仍肩负着运送煤炭和乘客的使命,尽管窄窄的铁轨早已被压得弯曲变形,但依旧每天穿梭在绵延不绝的山峦之间。正因如此,作为全世界唯一还在正常运行的蒸汽小火车,被赞誉为“工业革命的活化石”。芭沟古镇随着小火车的再次复苏,也从睡梦中渐渐苏醒过来,以本真的面目迎接世人到访。

4、飘荡在山谷里的记忆

芭沟古镇铺陈在狭长的山沟底部,竹篾或石灰墙修砌的房屋覆盖着黑黑的瓦片,绝大部分房屋由红色砖石垒砌而成,屋顶修建着小小的英式窗台。墙壁上绘制着毛主席语录和“文革”时期各种标语,以及色彩绚丽的宣传画,强烈的代入感瞬间让人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领导我们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嘉阳煤矿曾经的办公楼,形如三角形,屋顶上方嵌着一枚五角星,下方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座办公楼已变为嘉阳煤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设备器材,展示了煤炭开采技术和矿工井下作业的操作过程。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古镇的广场南侧,修筑着“毛泽东思想大舞台”,很多年长的游人租一套绿色军装,举着鲜艳的国旗,成群结队站在舞台上拍照留影,以此缅怀逝去的青春岁月。广场西侧有一栋红色楼房,是曾经的影剧院,门口被生锈的铁门封锁。虽然无法窥探里面的陈设,但是却能遥想到以前矿工们聚在一起看电影的情景,欢声笑语充盈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广场北侧有一条青石板街道,墙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这条街道名为中英街,曾散落着茶馆、赌馆、药店、妓院等,如今已经萧索沉寂,唯独赶场的时候,村民们背着新鲜的果蔬和肉禽在街上售卖,这条街道仿佛才有了生命的气息。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中英街的尽头,散落着一片密集紧凑的民居。这些民居似乎受到某种重创,支离破碎,坍圮破败,几乎每间房屋都被写上一个大大的“征”字。尽管仍有一些孤寡老人居住于此,如今只是平静地等待生命结束……

4、工业革命的体验方式

如果把芭沟古镇比作一把锁,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必然是去黄村井体验采矿。

距离古镇东边不远处的黄村井,井深约50米,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采掘了数千万吨煤炭,抗战时期专供军需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则转为民用。后因优质煤开采殆尽,在80年代末关闭,直至2011年才重新开井,成为断煤层展示、矿工蜡像模拟作业、手工挖煤等煤矿体验景点。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走进矿井,铺着窄轨的巷道伸向漆黑的地底深处。走到尽头,乘坐小缆车深入矿井底部,人坐上去像猴子一样蜷缩成团,所以小缆车被矿工们称为“猴儿车”。到达井底,四周全是黑黑的煤炭,游人纷纷拿着铁铲敲敲打打,空旷的井底回荡着巨大的响声……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当年,芭沟古镇居住着成千上万的矿工,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钻入黄村井,用双手开拓祖国的生产建设,同时也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他们将青春和汗水抛洒在黑暗的井底,度过一个又一个暗无天日的井底生活。虽然一些人居留此处,一些人回到家乡,一些人离开人世,但是他们的每一个足迹,如同一砖一瓦,共同构成了嘉阳煤矿和芭沟古镇最初的模样。

「芭沟古镇」一座流动的工业革命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