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美丽的水乡——婺源李坑

2020-11-05 21:48:47旅游攻略
美不美,家乡的水,水成就了好多地方、好多美景,李坑就是如此。李坑的坑,并非我们北方所说的大坑的坑,"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坑,而是说的是溪流、河水。

美不美,家乡的水,水成就了好多地方、好多美景,李坑就是如此。李坑的坑,并非我们北方所说的大坑的坑,"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坑,而是说的是溪流、河水。

李坑有"两涧清流",有"双龙戏珠",有"双桥叠锁",有"仙桥毓秀",有石拱桥、石板桥、木桥------各式各样的桥,驾驭着两岸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宅、古亭、古树、古泉,展示着小桥流水人家。

其实,一进景区,迎面就是一座桥——"中书桥"。据说,北宋年间,李坑出了一个进士,叫李侃,官拜中书舍人,回家省亲时,见乡亲们过往溪流不方便,就捐资修建了这座石拱桥,乡亲们为了感激他、纪念他,便起名叫了"中书桥"。

美丽的水乡——婺源李坑

别看这小桥单孔不起眼,距现如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成为婺源现存古老的桥之一。前后有六柱,分别书写着对联,很是不错,不妨抄录下以飧读者。"不嫌漫步观为景,何妨小坐听溪声";中柱是"亮节千秋垂竹帛,清流终古挂长虹";后柱是"岸樟堤柳虹桥外,山观水色画图中", 都押"庚韵",特别有生活,连起来好似一首诗。

过了"李坑"石牌坊,再往前走,一边是稻田,一边是小溪,仍有一长亭,匾额是 "见田",楹联是"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亭那边,匾额是"理田",楹联是"双桥叠锁留雅士,一亭留客笑春风"。

美丽的水乡——婺源李坑

有点看不明白,不由向老乡打听,才知道是"见田亭",描写的是李坑先祖李洞迁徙这里时,曾请风水先生占了一卦,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之句,于是就有了"见田"的说法。加之李家始祖,曾在尧帝时任过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一职,后以官职为姓,故因"占地从田之签"起名为"理田",这就是李坑原名的来历。到了后来,人们渐渐居住在溪水两岸,便有了如今"李坑"的称号。

到了狮傩庙,与其相连的一座桥叫彩虹桥,是明代出生于李坑的一位风水大师所建,目的是为了锁住村里的地气,使其不外泄。在这位风水大师看来,"水是注财"、"溪水穿桥而流,世代衣食不愁"、"沿溪生息,大吉大利"。为了这一方财气,一溪福水,特设置水口,建起了彩虹桥,收敛"天地之灵气",造福子孙后代,保佑李坑人们世代平安,故又称平安桥。人们离家出外,都要经过这里,仿佛是西安的灞桥,离别桥、相送桥。"灞桥折柳",演绎出一幕一幕。

美丽的水乡——婺源李坑

进了村庄,溪水从街心穿过,两岸是住户人家,有名人故居、大夫门第、平民百姓,一家家,一院院,沿水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溪水相通,门户相连,青石铺路,纵横交错,家家门前都有水,户户门前都有桥,大桥小桥、古桥新桥、石桥木桥,仿佛是桥的世界,水的故乡,特别有中国水乡之神韵。

到了村子中心,突出有"申明亭",古时候村民们集会的场所,楹联写道:"亭号申明就此聚义公断,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看来是一亭两用,既可调解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纠正行为规范,又可过年过节,搭板成台,戏剧演出。

申明亭,我到平遥衙署大门西侧见过,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的,主要是民间纠纷矛盾先调解,调解不成再升堂宣判,相当于现在的调节处。看来,李坑有先见之明,村里的事情自己办、自己解决。不过,古戏台还是有的,离此有点距离,也有一联:"品节评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前面就是通济桥,横竖两涧交汇之处,石拱桥,看来有年月,风吹雨打,车轧脚踏,桥面磨光,倒影水中宛如明珠,故又有"双龙戏珠"之称。对面是一座古楼:"双龙客栈"。门联:"双涧清泉汇合,四方远客云聚",由斯琴高娃和赵雅芝主演的《青花》影视剧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至今还有她们的剧照。

真是无溪不成街,沿着南来的小溪又是一条街,各式各样的桥依然通往各家各户,有的还是竹板桥,走在上面发颤有弹性,还真得加小心。

有的桥还可以撤掉,临时加的,我特别担心,说:"要是有小孩可不能住这儿,出出进进都是桥,有的还那么窄,一旦晚上妈妈生气,打孩子,一跑出门就是桥,稍不小心,'扑通'就掉水里。"村民们就笑,"哪能呢",同事们更是批判,"你真是'杞人忧天'"。不过,我还是勉励自己,写下一首打油诗,"脚下有桥心亮堂,出出进进莫慌张。平时炼就熟识脚,遇上刀山也敢蹚。"

绕到后山,只见两条小溪自山间左右奔来,直至村中交汇,真乃"风水"也,这我才明白李坑为什么建在这里,这我才清楚出自李坑的风水大师为什么要锁住村里的地气,不使它外泄。这更使我想起晓起老乡说的那句话"树养人丁水养财","水源就是财源"," 溪水穿桥而流,世代衣食不愁"。水,真是好东西,万物之灵。

你看那,满庄的画家,小溪旁,竹排旁,街道旁,深巷旁,楼阁旁,庭院旁,

一个个学生支着画板,聚精会神地绘画。不知是哪个学校的,不知来了多少人,铺天盖地,塞满了李坑大街小巷。

经打听才知道,原来,李坑是徽派艺术写生基地,古朴的村庄,潺湲的溪水,优美的环境,独特的风韵,吸引着画家前来采风。

但愿多少年后,这些学生中,这些画家里,出一位著名画家——书画大师就行,李坑就永载史册、画册,流芳百世。

高兴之余,又赋诗一首:"溪水穿街桥进房,纵横交汇水家乡。桥桥错落凌空美,笔笔涂鸦变画廊。"

九口201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