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江苏无锡(2)·手绘图解“一弓九箭”格局的无锡老城

2020-10-24 22:07:08旅游攻略
“一弓九箭”的无锡老城古运河从江尖开始,一路向东经过莲蓉桥,这段运河如今已经不再通航,只作为历史遗迹供人游览,从运河公园码头可以乘坐游船进行环城运河游览。莲蓉桥畔是亮坝桥遗址,清代初年,政府为了巩固统治、筹措军费,在全国重要江河段设立“厘卡”向过往船只收取厘金。
“一弓九箭”的无锡老城

古运河从江尖开始,一路向东经过莲蓉桥,这段运河如今已经不再通航,只作为历史遗迹供人游览,从运河公园码头可以乘坐游船进行环城运河游览。莲蓉桥畔是亮坝桥遗址,清代初年,政府为了巩固统治、筹措军费,在全国重要江河段设立“厘卡”向过往船只收取厘金。每到夜间卡子上灯火通明,“亮坝”之名由此而来。如今在亮坝桥的原址上,厘卡和税卡房已复原完成。石驳岸上,一位铜铸的收税人正在用长长的竹竿向运河里的过往船只收取“厘金”,竹竿顶端挂着一只传递“厘金”的簸箕,正是当年的原景重现。

河蚌绘·无锡老城地图,根据清光绪七年地图绘制。

旧时的船只穿过亮坝桥厘卡就可以进入无锡城了,无锡北门旧名控江门,分为城门和水关两座,位于今日的中山路北端。时下繁华的主干道中山路昔日也曾是大运河的主道,称为“直河”。直河穿城而过,把无锡老城区一分为二,与所分的支流形成“一弓九箭”的独特格局。直河因为河道如弓上之弦,又称“弦河”;里城河弯如弓箭之背,故称“弓河”;在弓河与弦河间有九条平行的箭河,如今从一张清光绪七年的古地图上还可窥见一斑。

无锡中山路开通之前为中山河,拍摄于1959年。

古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沿着河岸延伸发展的,河道怎样弯曲,街巷也跟着弯曲,这种独特格局,曾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数十个城市中所独有的。上世纪50年代,直河被填,几次扩建,成为今日的中山路。

无锡县前街,曾经也是水陆并行,拍摄于1959年。

旧时的书香门第、名流巨商都在城里,大姓如秦、薛、顾、侯、王等,常常一条河两岸都是一户人家的宅子,平日出行大都靠自家的摆渡船。城中的重要地点如文庙、崇安寺、公花园、南禅寺等处,都有专供泊船的码头。如今在东林书院南侧,还保留着一座七箭河古码头,这段用条石砌成的泊岸古朴厚重。

东林书院码头。

400年前,学者顾宪成沿运河南下,从此处登岸进入东林书院,留下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千古名联。上世纪50年代,城内的河道相继被填,一些故居和古迹虽然保存下来,但门前已是车水马龙,而非当年繁华浪漫的水弄堂了。

旧时无锡城,各路名人的集中地

无锡城内七尺场的钱锺书故居原名“钱绳武堂”,系钱锺书先生的父亲基博、叔父基厚在1923年为颐养祖父祖耆先生而建的。“绳武”典出《诗经·大雅·下武》之“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为继承祖先业迹。无锡的钱氏一门源远流长,其祖上可以追溯到吴越国国王钱俶。五代以降,钱氏成为江浙望族,文脉一以贯之,是典型的“文化型家族”。

河蚌绘·无锡老成景点图。

近代的无锡“钱绳武堂”一脉人才辈出,既有文化学术泰斗钱基博、钱钟书父子,也有钱钟韩、钱钟教、钱钟鲁、钱钟泰这样的科学院院士。钱钟书的童年、少年生活大部分是在钱绳武堂度过的,他与众多兄弟姐妹在自家宅院中识字读书,接受家塾教育。正是这段经历为钱钟书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日后终成一代大师。

钱绳武堂。

青年时期的钱钟书。

1902年,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的文理大师顾毓秀出生在无锡学前街。顾氏祖籍昆山,清嘉庆年间迁居至虹桥湾购地造屋,继而成为无锡名门。

顾毓秀纪念馆。

当时顾氏有惟善、燕誉、亲仁三堂,顾毓琇一支居燕誉堂,这一门诞生了顾毓琦、顾毓琇、顾毓瑔、顾毓珍、顾毓瑞五位博士。顾毓秀在物理学术、文化艺术、教书育人等方面都有高深造诣和杰出成就,充分体现了无锡钟灵毓秀的文化特质和尚文重教的人文精神。

顾毓秀故居。

在无锡繁华的崇安寺附近,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院,在众多高楼大厦中遗世独立,这就是民间音乐家阿炳故居。阿炳原名华彦钧,正一派道士,他居住的地方即为雷尊殿道馆。

河蚌绘·中年时期的瞎子阿炳。

阿炳自小就随父亲刻苦钻研道教音乐,技艺高超。中年后双目失明,遂以街头卖艺为生。其代表作《二泉映月》是即兴演奏中创作的,乐曲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展示了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内部。

南禅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南禅寺是无锡城中的知名古迹,牌坊前面一直是游客们的拍照圣地,古寺、塔影汇集一处,不过想挤出一方无人天地也颇为困难。南禅寺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初年(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号称“江南最胜丛林”。北宋天圣年间重建,宋仁宗赐名“福圣禅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为与南禅寺相对应的北禅寺赐名“寿圣禅院”。北禅寺在近代改为东林中学,如今遗迹只剩下校园里的一棵银杏树。

河蚌绘·无锡南禅寺图。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塔。

南禅寺素面。

妙光塔位于南禅寺东侧,高43米,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8年)。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晴朗的天气,塔影可以落到数里外的一座桥下,故名“塔影桥”,为著名的无锡八景之一。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是明正统年间所建。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做了修复。

东林书院,江南人文荟萃之地和全国舆论中心

东林书院牌坊。

东林书院是无锡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子,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之处。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无锡学者顾宪成等人修复书院并在此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东林书院声名大著,成为江南人文荟萃之地和全国舆论中心。

东林书院中最著名的对联。

东林书院中家喻户晓的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顾宪成撰写,对联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而其“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极大。

东林书院花园。

在东林书院讲学期间,顾宪成等人发表政见,揭露腐败,他们制定了《东林会约》,被反对派称为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体的革新集团,他们主张刷新政治,挽救明王朝的统治。天启初年阉党魏忠贤得势,在朝在野的东林党人,都受到残酷的迫害。明思宗崇祯即位后,逮治魏忠贤阉党,东林党人得到平反,然而此时朝政日非,他们再也无力回天。

顾宪成画像

顾宪成(1550-1612年),明代名士,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革职还乡,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期间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一时间名声鹊起。

高攀龙投水处。

高攀龙(1562—1626年),明代文学家、政治家,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行人。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明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被召入朝,与左副都御史杨涟等上书弹劾太监魏忠贤获罪,后革职返乡,锦衣卫缇骑前往逮捕,高攀龙投水自尽。其投水处位于无锡城内水曲巷,称为“高子止水”,为后人纪念高攀龙的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