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新疆精河:英雄埋骨地

2020-08-30 21:37:42旅游攻略
自乌鲁木齐至霍尔果斯口岸时,在精河吃过“拌面”;自阿拉山口口岸返回乌鲁木齐时,又途径精河。而我之所以对精河感兴趣,一则因为艾比湖,二则因为东归英雄渥巴锡。精河县位于博乐市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精河,唐朝称“石漆河”,“石漆”即石油。

自乌鲁木齐至霍尔果斯口岸时,在精河吃过“拌面”;自阿拉山口口岸返回乌鲁木齐时,又途径精河。

而我之所以对精河感兴趣,一则因为艾比湖,二则因为东归英雄渥巴锡。

精河县位于博乐市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精河,唐朝称“石漆河”,“石漆”即石油。古代在精河河流附近的地隙深处随泉水涌出石油,泻入河中,顺水漂流,所以称石漆河,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动,石油不再涌出,所以到元朝改称“晶河”,清朝光绪年间又改称精河至今。

新疆精河:英雄埋骨地

精河,蒙古语本意为“蒸器”,意为蒸之河。夏天烈日照晒,河滨沙土、卵石炙热似蒸笼使人憋气,蒙古语蒸笼的音近似汉语的精字,故汉语名称为精河。

精河县境内的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的蒙语意为“向阳之湖”,湖形呈椭圆状,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四棵树河和拉巴河汇入。历史上,艾比湖水面面积最大时达1200多平方公里,由于上游地区开荒截流,入湖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两条,其他三条河在未进湖前就断流了,如今的艾比湖湖面积54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大水深2.8米,艾比湖含盐量达87克/升,湖水苦咸,又有盐湖之称。

昨晚途径艾比湖时,太阳已经落山,无法看清艾比湖的真面目,今天途径艾比湖时,特意驻足:湖面已经结冰,在阳光下,是耀眼的白色,不是雪,而是洁白的盐。

如今在精河县居住的蒙古族主要是土尔扈特部落蒙古族东归英雄渥巴锡的后代。

新疆精河:英雄埋骨地

公元1771年1月(乾隆35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为反抗沙俄的压迫和奴役,在首领渥巴西的带领下,自伏尔加河流域起程,历尽千辛万苦,于1771年6月回到祖国的怀抱,谱写了一段不屈不挠、赤字回归的悲壮历史。其中西路旧土尔扈特一旗430户、2710人被安置在了精河县。

渥巴锡率部回归的英雄壮举,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公元1628年(明朝末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新疆精河:英雄埋骨地

1761年,十九岁的渥巴锡继位成为土尔扈特部落西迁后的第七代首领,他胸怀坦荡,心地善良,很受部众的拥戴。

次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登基,下令在部落周围修筑堡垒,加派军队,进行监督和镇压。强迫土尔扈特人参加俄土战争,死亡已达七八万人,还命令十六岁以上者参战。陷在水深火热之中又面临灭族之灾的土尔扈特人忍无可忍,决定发动武装起义,重返祖国。正是怀念故土的历史因素,不同宗教的文化因素,心系祖国的政治因素,反抗沙俄的民族因素的相互激荡,造成了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举。

由于叛徒告密,被迫提前行动。当年冬天伏尔加河迟迟不结冰,渥巴锡等不及北岸部众过河,只好集合南岸三万三干余户,十六万九千余人先期启程。由于沙俄派兵严加防范,使伏尔加河北岸的土尔扈特部众最终未能返回故土。

l777年1月17日,渥巴锡率领他的部族,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程。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热河·皇帝城》中这样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地发出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女皇为此深感蒙受了永不磨灭的耻辱,下令围追堵截。东归大军摧毁了乌拉尔河沿岸四座城镇和六个要塞,迅速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遭到哥萨克的袭击,九千名战士壮烈牺牲。在奥琴峡谷,他们正面佯攻,后面包抄,全歼哥萨克守军,打通了东进之路。

东归大军在莫尼泰河休整时,陷入沙俄五万联军的包围。渥巴锡利用停战交换战俘之机,深夜奇袭,突出重围,向巴尔喀什湖西南挺进,不料又流行痢疾,人员大量死亡。他们早起见面就问:“昨天晚上平安吗?”这一问候由此沿袭到今天。

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渥巴锡率部终于在l771年7月l7日抵达了今天的伊犁河畔,部落从伏尔加河下游出发时近十七万人,到伊犁时仅有七万多人,牲畜几乎全部丧失。

新疆精河:英雄埋骨地

渥巴锡等部落首领在半个月后即被护送赶往承德避暑山庄,乾隆帝亲切接见,以蒙古语交谈,了解部落历史和回归经过,盛宴款待。此时,依照西藏布达拉宫样式修建的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渥巴锡等随同参加盛大法会。乾隆帝特意撰文,在庙内树立起《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这两块巨型石碑,诗赞土尔扈特部“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的爱国正气。

清朝按土尔扈特原来的部落系统编设旗盟,将他们分别安置在今天的和静、和布克赛尔、布尔津、乌苏、精河等地,渥巴锡被赐封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其他头领分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官爵,并颁发了十三颗虎钮大银印,现存的九颗保存在新疆博物馆。

如果不是去年过了承德避暑山庄,看到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那两块巨型石碑,如果不是走过精河,看到了“东归广场”,也许渥巴锡就不会走进我的世界。

为了自由与生存,土尔扈特人离开故土,到了伏尔加河;若干年后,也是为了自由与生存,土尔扈特人又在渥巴锡的带领下离开了伏尔加河,回到了故土!

哪里要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能给人自由与生存的空间,哪里就会有传奇发生!

英雄不在年高,渥巴锡19岁成为首领,创造了一部东归英雄史诗,而却在33岁病逝,英雄虽没,可英魂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