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实地探访揭秘为什么皇家避暑山庄里面很凉快?

2020-07-24 15:18:21旅游攻略
卫星图是最直观的最易懂的直方图,空间感,地形感,距离感,全都一目了然可见避暑山庄位置在北京背面茫茫的深山中。这里植被茂盛,山环水绕,林木苍郁,风景秀丽经纬度比北京可北,自然温度要低很多。



卫星图是最直观的最易懂的直方图,空间感,地形感,距离感,

全都一目了然可见避暑山庄位置在北京背面茫茫的深山中。

这里植被茂盛,山环水绕,林木苍郁,风景秀丽

经纬度比北京可北,自然温度要低很多。


避暑山庄,划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和中国版图西高东低相同

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这张图更详细的看到夏宫地形规制,和周围外八庙的布局分布,以及武烈河的走向。

下面老样子,老猪亲自探访,亲自拍照,让你看看避暑山庄到底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实拍,禁止转载。


进得门来,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如果你跟导游来的话,导游针对这个避字肯定会大扯特扯了,什么“天下第一错字”之说,什么康熙故意为之,因为有“逃避”之意。所以特意加一笔等等之类的编排。其实如果你对历史熟悉一些,赵孟頫、何绍基,孔府碑帖等都有在辛字下多一笔的写法,事实证明,从秦至清两千余年间,辛字写三笔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康熙皇帝书“避暑山庄”门匾“避”字时在辛字下多一笔的写法是很平常的事,无需猜测编排,资料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幸运非常,天气赏脸,景色极致的漂亮。先解决第一个疑问。为什么大清不修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回应古北口总兵蔡元“请行修筑长城”的上谕。无独有偶,康熙皇帝到多伦诺尔与喀尔喀蒙古的首领们会盟时,也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伟人的思想是相近的,但仍有所区别。唐太宗李世民认为“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康熙原话,意思白话说就是,老子牛逼,听我名字就吓尿了,整那个破城墙头子有个毛用!!!!


长城是隔绝的大墙,它隔绝中原与塞外的一切,让华夏文明独立在其他民族之外。同时,长城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墓地”(R·西尔弗伯格,《漫长的边墙》),它宏伟冰冷的城砖下埋葬了约四十万被强征来修筑它而死亡的人民。

事实上,日久年深之后人们才意识到长城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原王朝强盛时,发兵远征塞外,无需筑长城就可以解决边患——秦皇汉武驱逐匈奴,出塞追击,军威浩荡,何须长城?中原王朝衰落时,长城更是毫无用处。明朝末年腐败不堪,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患层出不穷,内外交困的明朝无法抵御清兵入关,这种情形下的长城对于抵御塞外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反而起到消极的作用。


于是,康熙废弛了长城的修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大墙,这道大墙是无形的,它不隔绝民族,不固守土地。康熙设置木兰围场,以木兰秋狝的方式获得蒙、满之间的民族认同与融合,来达到“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的目的。这道大墙也是具体的,它就是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的大墙,它阻挡了隔阂和猜忌,促进了包容与交流。当康熙在武烈水河谷策划热河行宫的修建时,这座清王朝的夏宫就被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意义。康熙把这座清王朝夏季的政治中心建于长城之外蒙古人的牧场上,并兴建藏传佛教庙宇,以宗教、文化的民族融合手段解决了边患,正体现了康熙皇帝政治的智慧、强大的信心与博大的气魄。


避暑山庄的宫墙高大宏伟,形似长城,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之为“小长城”。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意义却截然不同。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正是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历史性转换,使“中国”史无前例地具有了当代中国的涵义。长城圈住的是中华大地,康熙的大墙圈住的是避暑山庄。虽然康熙的大墙形似长城,避暑山庄也酷似中华大地的缩影,二者却不属于同一时空。一切已经时过境迁,长城之外是满洲人的故乡,是蒙古人的牧场,长城不再是国境,长城内外皆是中国的土地。这一切非凡的变迁,使得“康熙时期中国统一牢固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历代王朝。


ok,大清不修长城的事儿解决,接着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里修建离宫呢?很简单,就是这地美

,玩笑话,主要深层次的原因有三个,咱细细道来


这第一个原因是自身需要:很简单,就是避暑!北京太特么热了!!!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康熙皇帝率一队骑兵出长城古北口二百余里,进入热河地区的武烈水河谷,发现不远处有一洼温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不禁暗暗称许。随从官员告诉他,此处曾是蒙古人的牧场,这座温泉名叫热河泉,前方不远即是热河上营。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多次出塞至此狩猎,还曾计划在此拟建避暑城。这个地方立刻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环顾四周,发现此地人迹罕至,景色优美,河流、湖泊、森林、山脉等多种地貌聚集,且四面山峰林立,雄奇险峻形似众象朝揖。康熙皇帝的前半生以武力统一中国,境内富足升平,境外岁岁供奉,这一切让他志得意满,所以热河的地形很符合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康熙立刻爱上了这人烟稀少、凉风习习的大河谷。


七个月之后,正值夏季,京城非常炎热,康熙皇帝再次来到热河的武烈水河谷,感到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山峦林木茂密,峡谷幽静深邃,草地平坦如茵,河流蜿蜒曲折,是避炎驱暑的绝佳去处。并且,热河处于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离北京并不遥远,各省督抚大臣的奏折朝发夕至,可以快速送抵。康熙皇帝深感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合居住。康熙在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之后,正式颁令兴建热河行宫。


美景让人窒息。

接着聊选这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躲避天花疾病

1644年明朝最后一年三四月间,北京流行瘟疫,明朝守城兵士多数患病,每三个城垛才一个守兵,所以李自成兵不血刃就进入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明朝因此灭亡。吴三桂引满清入关,清朝定都北京。此时天花瘟疫虽说流行过了,可是每年疫病仍有发生,生于关外白山黑水清凉世界的满族的皇室贵胄们比关内人来说,对天花免疫力更低,更容易感染天花。天花瘟疫的流行,对八旗人丁的数量与质量绝对形成了很大的威胁:顺治皇帝所生的8个阿哥6个格格,其中4个阿哥早亡,格格更是只幸存了1个;康熙皇帝35个皇子25个公主,其中15个皇子13个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则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悬在满族皇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眼熟这个场景吧,恩,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一部分在这里拍的。接着聊,防天花几乎成了清朝立国的国策之一。康熙皇帝当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宫外,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福佑寺 “躲避天花”。直到他2岁后染上天花,并挺过这生死劫难后,才搬回宫内,所以康熙皇帝脸上满是瘢痕就是当年患天花留下的。清史记载顺治皇帝不满24岁就因感染天花,最后病死在养心殿。这种状况对康熙皇帝触动很大。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建行宫,也是多一处躲避天花的场所。从后来的情况看,当时这一举措还是很有效果的。康熙曾在《芝径云堤》诗中说:万几少暇出丹阙,乐水乐山好难歇。避暑漠北土脉肥,访向村老寻石碣。众云蒙古牧马场,并乏人家无枯骨。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


这第三个原因最主要:政治原因,军事原因和经济原因。

承德地处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蒙古、辽东、北京三地交界处军事原因咱先聊: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亲政不久,诛杀鳌拜,正打算削藩;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耿精忠叛于福建和尚之信叛于广东,史称三藩之乱。康熙组织全国兵力平叛,战争打了八年,一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才平定三藩。虽然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政府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战争初期吴三桂兵锋犀利,所向披靡,攻城掠地连战连捷,而清朝的那支曾经号称“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八旗军却连连败北。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八旗兵战斗力下降到如此地步!康熙皇帝从中看到了危机,为了保持满人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康熙皇帝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官兵。平定三藩当年(1681年),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八旗军北上选址。经反复筛选,最后在距京师350千米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包括现在的围场县和丰宁县坝上地区),用于训练八旗军队,并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围打猎。为了方便北巡,康熙皇帝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宫。


当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时,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尼尔乘机在东蒙辽西一带发动叛乱,再加上沙俄帝国不断入侵,很是令清朝政府首尾难以相顾,危机重重。康熙皇帝面对外敌内患觉得必须要增强对蒙古等地的边防管理,并希望在北京北构筑一座无形的长城。承德的地理位置处在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所以修建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很大的军事意义,康熙皇帝自己在诗中也有表述:“不谈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


再聊独特的政治意义:在此地修建避暑山庄还可以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就可以与清廷在较方便的承德沟通交谊。因此,康熙皇帝等还为他们准备了各自的宗教场所,就是避暑山庄外面的庙宇。名义上是避暑,是休息,意义不止于此。余秋雨先生曾经赞叹:康熙皇帝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成为一片幽静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


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锷路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接见过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马戛尔尼拿出来说几句,正是由于这次特准,让马戛尔尼看到了帝国内部的空虚和盛世下的凋敝。马戛尔尼回国后的记录,浇灭了欧洲百年中国热,成为鸦片战争的引子。节选几个记录吧:1、盛世下极端贫困的中国人。2、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令英国人惊讶的,是政治上的贫困。3、中国人精神文化上的极端贫困让人震惊,这个今后可以慢慢聊外国人眼中的清帝国。


恩,这个场景时常在还珠格格里出现。还有就是经济意义:蒙古贵族来参加贸易的人实惠多多。蒙古贵族们会以进贡的方式向皇帝敬献各种礼物,同时,清朝皇帝肯定会大加赏赐, “蟒袍、帽带、靴袜、弓矢、佩刀、鞍辔、缎帛、银、布有差”等。蒙古贵族等与会贵族和清朝官员之间也会互相赠送礼物,实际上具有特殊的贸易性质。蒙古贵族们还会直接参与买卖。每年木兰秋狝期间,允许商贩随着秋狝大军行走,军队扎营后,商贩组成临时的买卖街,出售各种商品。秋猎人马入围安营扎寨后,商贩就在行营附近组织市肆,蒙古人称为“那达慕”,这种非正式的集市既是军需集散地,又是自由贸易市场,成交额相当可观。


天气晴好,醉景中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热河行宫开始动工兴建。从这一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间是工程的第一阶段,主要就是在热河泉旁开拓湖区、疏浚泉水、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山庄的围墙。在建造热河行宫园林时,工程的总体思路根据“物尽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庄内山峦、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筑亭台楼阁,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乃相其冈原,发其榛莽,凡所营构,皆因岩壑天然之妙。开林涤涧,不采不断,工费省约而绮绾绣错?”


无暑清凉殿一角。《恭注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跋》中写道:自京师东北行,群峰迴合,清流萦绕。自热河而形势融结,蔚然深秀。古称西北山川多雄奇,东南多幽曲,兹地实兼美焉。由此可见,此地确实清凉惬意,犹如塞外的桃源胜地。




汽车讲究内饰,这里同样究竟内饰豪华。


如今的金山景区。山庄旁边的武烈水从北魏郦道元的记载至明代的数百年时间里都没有固定河道,一到雨季就在荒芜的河谷中肆意泛滥。康熙在此修建避暑山庄时,首先给武烈水建筑了坚固的堤坝,将武烈水的河道固定在河谷东侧,同时利用腾出的夏季泛区稍加改造,就形成了避暑山庄象征江南水乡的庞大湖区。同时湖区北部的冲积平原也被改造为象征草原和森林的原野风光。


山庄中的雨,说来就来。


阵雨绵绵,不过一会就过去了,空气里满是清新的味道。

谢谢观赏。喜欢老猪的照片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