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终南山下最后一抹金黄,百塔寺的前世今生

2020-07-18 19:18:12旅游攻略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天,是观银杏的好时节。这个时候,人们纷纷奔向终南山。而到了这个寒冬时节,还有最后一处观赏银杏的好去处,那就是长安区的天子峪前一座千年古寺,百塔寺,寺庙有一颗1700年的银杏树。这一棵银杏树也成为了终南山下最后一抹金黄。1700年的银杏,是多么古老而鲜活!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秋天,是观银杏的好时节。这个时候,人们纷纷奔向终南山。

而到了这个寒冬时节,还有最后一处观赏银杏的好去处,那就是长安区的天子峪前一座千年古寺,百塔寺,寺庙有一颗1700年的银杏树。这一棵银杏树也成为了终南山下最后一抹金黄。



1700年的银杏,是多么古老而鲜活!在大唐还未建立的时候,这棵树已经有300年的年龄,已经是一颗挺拔的大树。

大唐开国之后,唐太宗、尉迟敬德曾在树上栓过马。大唐盛世的时候,李白、杜甫、王维来到终南山的时候,这颗银杏已经成为400多年的名贵古树。



今天,百塔寺的这颗银杏树经过多少个朝代,依然生机盎然,根深叶茂,果实累累。在终南山一带,这是最古老的银杏树。

每当初冬,满树的金黄叶片,让前来此地的游人惊叹。



这颗银杏树枝叶繁茂,每年秋季,树上叶子金黄灿烂,树上挂满了银杏果。

一阵风吹过,一片片银杏叶子随风飘下,铺满了地面。高大的银杏树下,人们抬头仰望,对于这神奇的造化,充满了敬仰之情。

在仰望无数的叶片落下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仰望一段佛教传奇。



高大的银杏树下,是唐代著名的三阶教的祖庭之地。

在大唐盛世的时候,这里的一百多座佛塔,陪伴着高大的银杏树。



说起佛塔,长安的这片土地上尤其的多,兴教寺的神圣,香积寺的博大,华严寺的高耸…….

围绕着唐代的高塔走上几圈,耳边佛音阵阵,塔上的铃铛清脆的作响。

一下子,似乎回到大唐佛法的清凉世界。



千年前的唐朝,在终南山天子峪口,那里有高高低低上百座佛塔,上百座佛塔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

现在,仅仅从发现的碑铭石刻来看,在百塔寺随葬的高僧等人,就有以下这些人:



唐代以后,已经过了五六百年,一位明代的文人来到百塔寺,依然惊奇于这里一百多座唐代佛塔,他在诗文中说:“遥望百塔寺,寺边塔累累”。



在清朝末年,也就是1906年,还曾存在一些佛塔,当时的旅人到这里,拍下了珍贵的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百塔”之一的照片。


信行禅师铭塔碑


百塔寺最早的一座塔,不是唐代的塔,而是更早的隋代,那是信行禅师塔。

信行禅师,在隋代让皇帝敬仰,让佛教信徒尊敬。隋文帝听闻信行禅师的佛法,请信行禅师来到长安。



信行禅师创立了佛教中的三阶教,提倡“法不分大小,人不辩凡圣”。他与民众共同劳动,共同修行,尊重人世间的每一个人,即使在道路上遇到最普通的人,也要行礼致敬。

因此,三阶教在民间和宫廷内外很受人尊重。三阶教最兴盛时候,在长安城内外,有55座别院。



在隋代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信行禅师圆寂之后,按照他的意愿,将自己的肉身献给了终南山中的生灵,将遗骨安葬在终南山下,在上面修建了百塔寺的第一座佛塔。

从此,三阶教的信徒,有的是出家的高僧,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平民,纷纷安葬在此。

于是,一座座佛塔竖立起来,成就了后来上千年的百塔奇观。



在唐代,围绕着信行禅师的佛塔,不仅形成了百塔,而且建立了庙宇,当时称为信行禅师塔院,宋代称为兴教院,元代为百塔禅院,明代开始,才有今天的名称,称为“百塔寺”。



岁月的变迁,一座座佛塔在终南山下经过了千年的春秋,看过了银杏树一千多次的金黄四溢。

现在,举目望去,百塔寺周围看不到一座佛塔,然而,百塔的传奇却融入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拓本局部

《王居士砖塔铭》拓本


曾经在这里发现的《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王居士砖塔铭》成为中国书法的杰出作品,因为他们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等人所书写。



在一百多年前,当敦煌的宝藏发现之后,已经遗失多年的信行禅师的佛法文字重新发现,成为佛教的珍贵典籍。

信行禅师的佛法,朴素而真诚,传播到朝鲜、日本,他所倡导的简朴修行理念和尊重普通众生的思想,在今天看来,尤为难得。



现在,百塔寺的庙宇不大,佛法却广大无边,香火已经绵延一千1300多年。寺院中那一颗1700年的银杏树依旧枝叶广大,有佛教高僧在此主持佛事。

今天看来,一切都是因缘际会。真正的佛法,如同这颗银杏树一样,曾经的默默无闻,会在金色的秋季成为广大无边的因缘际会。百塔寺也将会成为香火鼎盛的宏大寺庙。

错过了金秋,还有1700年的银杏在百塔寺等待着我们,不要等到金黄落尽的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