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泸州古镇众多,你觉得哪些是你心目中的泸州十大古镇呢?

2020-06-05 12:55:32旅游攻略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其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发展而来;而古城是一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并常常有城墙包围;古村落规模最小,为农业人口居住。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其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发展而来;而古城是一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并常常有城墙包围;古村落规模最小,为农业人口居住。

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古镇"这一称呼常见于国内,国外拥有较大规模的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较少使用。

那么作为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泸州,还保留了哪些古镇呢?这一次江阳沽酒客应大家的要求,做了一个大搜索,凭借个人感觉选择了四县三区的十个古镇来,不知道这个选举大家是否同意,希望能满足各位的要求。欢迎各位发表不同意见。排名不分先后。他们分别是:蓝田古镇、乐道古镇、胡市古镇、先市古镇、佛宝古镇、尧坝古镇、弥陀古镇、分水岭古镇、太平古镇、方山古镇。

其实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古镇:白沙、二郎、九支、玉蟾、沙湾、小市、罗汉、立石等等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三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关注,以后沽酒客还会继续完善补充。

一、蓝田古镇

其实严格来说,蓝田今天已经是街道的属性,但是它是有蓝田镇调整而来,而这个地方我们习惯叫蓝田坝。明初,蓝田坝叫永兴场,是宋朝廷在泸南设草市中的67个集市之一。据乾隆年、嘉庆年重修《直隶泸州志》载,明初,蓝田坝叫永兴场,是宋朝廷在泸南设草市中的67个集市之一,是蜀南、黔北、滇东一带最大的粮食、竹木、山货、土特产、耕牛的市场,也是滇云马帮、商队在泸州贸易的中心。

基本可以和小市比美。而且这边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汉人,其他民族交流也非常频繁。当然现在你我是看不到了。据说汉唐时,这里是安抚各少数民族蛮夷的古寨堡。

茶马古道在蓝田与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加之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驿站、码头、物流、人流、信息流,人们把蓝田称为埋金藏银的地方,甚至有商家放言:谁能拥有这块商业地产,谁就是商界奇才。于是,这里以永久兴盛而得名永兴。

古老的永兴场,地处泸州忠信乡南岸里第三都,场在牛市坎、黄桷坪的东大路石坡上。这里是旧时走牛背石、白节滩,走尧坝、登山场、大里岩、江门关的大路,几株百年黄桷树下,几家店铺、十几户人家,做点茶水、小吃、草鞋生意,为贩夫走卒提供过往方便。

说实话,现在我们看蓝田坝,包括蓝田的老居民自己都希望尽快拆迁改造,但是为什么还要说它,是因为它的文史价值和地方民俗价值其实非常大。我觉得拆迁整改没有问题,但是需要进行合理的保护。让现在的居民有更好的环境的同时,要把一些古迹和寺庙进行归类保护。

二、乐道(子)古镇

乐道古镇位于四川泸州纳溪区天仙镇境内,永宁河东岸。在"首届四川最美村落评选"中获得"十大四川最具保护价值村落"荣誉称号,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10年列入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中古街长约300米左右,宽不过2米,仍然还有保存完整的明清风格的川南为数不多的吊脚楼及清道光6年修建的禹王宫,尽管岁月的风雨和历史的重载给街道上顽强的石板路刻上了深深的皱纹,但两旁的木质民居建筑仍能映射出当年的华彩。

泸州纳溪乐道古村群坐落在纳溪永宁河畔,始于三国,盛于明清,至今有1700余年历史。在碧波之上,绿翠深处,高低错落的小青瓦房,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引人遐思的夜郎古道,古韵悠长的状元桥,经幡飘扬的茶馆、酒肆……,一座座建筑造型考究,古朴淡雅。徜徉其间,与生息于此的村民交谈,一股原汁原味的蜀风蜀韵扑面而来。夜郎国自大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在这里发生的。

乐道古镇的一座老屋门头前悬一匾,南华宫,据史载清康熙年初,四川省仅剩9万余人,巡抚张德奏章清康熙帝大规模移民,获准,颁《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招》,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移民。南华宫即为移川广东人之会馆,建于清康熙年间。

古街算不上长,所以花不了多少工夫就走出了街尾,沿着石板小径往夜郎大峡谷而去,还有扛战小学,当然还有很多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的美景,笔者就不再发图了,留一点念想应该是最好的吧,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三、胡市古镇

《直隶泸州志》载,早在800年的南宋时,胡市便是沱江、冱河交汇处的一大草市。场虽弹丸,然瞰泸阳,接富顺,际大江,襟泸渝。实为沱江岸海潮、通滩、长滩、怀德、赵化,以及冱河岸边的金龙、官渡、高店、来龙、金山、石洞的咽喉,泸县之保障也。每岁舟揖数千艘,浮江而至,百川贸易迁涉之人,往来络绎,必停泊于此,其为东西之利哉。

泸州至胡市,水路溯江而上17公里,因洞滩电站,船不能直达胡市。高速公路10分钟的路程,眨眼工夫就到了这800年前的商贸古镇。走进街头,穿过巷子,伫立于渡口,心潮逐浪,岸边青竹,倒影水中,竹摇影动,消逝的往事犹如一个又一个镜头,一个又一个画面在视野中流淌。千百年来,沱江、冱河水浪不断地拍打着这二水环抱的古镇。

波涛曾颠簸过北方蒙古军队的战船;这里的浪花曾映照过太史公杨升庵偕游冱河的英姿;这里的渡口曾荡漾过南来北往商贾的中盐棒、滩子船;这里的古道上曾留下清道光翰林院大学士江国霖、州官黄鲁溪、举人陈耀庚、陈英、高僧义芳、仲月的脚迹……有诗云:“二水对双岩,荔枝有行列,竹影满江楼,疑似玉龙雪。”把渡口的风物、景色跃然诗行,为我们了解这个从南宋走来的场镇提供了佐证。

早在宋元之际,由于胡市地处沱江,冱河交汇处,成为两军交战的水上战场。公元1258元9月,蒙古军队沿沱江南进在胡市水域与宋守将张实交战,双方伤亡惨重,而南宋军民凭借地利人和战胜蒙古军队。

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蒙古军队完颜石柱领兵攻打泸州小市水寨前,在胡市沱江水面与泸州军民交战,胡市军民在沱江冱河上设置浮槎,水下铺网打桩,布钉以阻蒙古兵船。在滩口设伏兵,水陆两支人马并发,杀敌百余,蒙军浮尸十里。时有文存:“两江览千帆,龙虎卧深潭,岂知泸南城,桃花闹翻船。军民气吞吴,官兵誓灭胡,试看胡市渡,百姓枕金戈”。

一个居民际水、农贾杂处了800年水码头,经过她的鼎盛之后,跌入低谷,而虽经努力而效果堪微。一个由水运交通滋养成长的水岸会都,正在消逝,沉落的集镇却留下了悠久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人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