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内乡有个古县衙,路过豫西时,我拐弯去参观了一次

2020-01-10 06:00:08旅游攻略
开车走沪陕高速,进入河南地界,豫西的山水人文依次呈现,美不胜收。

开车走沪陕高速,进入河南地界,豫西的山水人文依次呈现,美不胜收。

山有伏牛山,有名者宝天曼、七峰山、桐柏山;水有丹江水,熟悉者白河、鸭河、潘河;既有古文观止、又有革命圣地;既有诸葛之卧龙岗、医圣之仲景祠,又有那神奇的西峡恐龙遗迹园;再有张骞封侯之博望坡、楚长城之方城、菊潭古治之内向县衙……

内乡县出口下高速,车一直开到县城东大街中段,往东大街北侧一瞧,便看到内乡县衙。

据《内乡县志》记载,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距今已经有7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涛主持营建,保留有元、明时期的实物,珍存文物近千件。内乡县衙古称菊潭古治,座北朝南,占地27000平方米,其建筑由中轴线及东西辅线组成,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厅堂房舍260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是迄今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社会县级官署衙门,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

内乡有个古县衙,路过豫西时,我拐弯去参观了一次

由于时间不是十分宽裕,我们只能算是匆匆过客,一下车就赶紧买票,叫上导游,迫不及待地游览起来。但这里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以至于还是超出了我们设定的时间限制,不过这样也好,终得以不虚此行。

我们先在衙门外驻足,高耸擎天的牌楼气势十足,牌楼上四个大字颇为显眼——“菊潭古治”。

拾级而上进入县衙,首先映入眼帘是青砖浮雕照壁,硕大的形似麒麟的怪兽“犭贪”居照壁正中,时刻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照壁对面的牌坊叫“宣化坊”,它面南书“菊潭古治”,面北书“宣化”二字,是知县每月的初一、十五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大门处有三间,明间为百米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刻“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县衙的威仪骤然显现。

进入大门,就能看到寅宾馆、衙神庙、三班院、膳馆和国内仅存的清代监狱。

穿过仪门,便能看到一座高大壮观的建筑,这就是县衙的大堂了。

县衙

内乡县衙

大堂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堂前有宽阔的月台,堂内雕梁画栋,彩绘清晰美观。堂中央的设施叫“暧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过去一般的县是七品县令,按规制是设不了暧阁的,而内乡当时管辖区域较大,包括西峡全境、淅川东南的部分乡镇,所以在内乡县衙主政者中为五品官者大有人在)。暧阁的正中放着三尺公案,上面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签,用来捕人的;红头签是刑签,下令动刑的)。正面屏风上彩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暖阁也是知县审理重大案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刑、工房,是旧时衙门的职能办事机构。大堂东边为县丞衙,西边为主簿衙。

穿过屏门,便来到二堂,这里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二堂正中悬一匾额“琴治堂”,这里的“琴治”是引用了《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宓子践在任单父县令时,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轻松自如地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后任县令巫马期却奔波于民间,凡事均亲力亲为,他便去问宓子践这其中的缘故。宓子践就告诉他说,我是重于用人,你是重于出力,用人者安逸,出力者当然劳累,后来的人们就用“琴治”来比喻鸣琴而治,以此来称颂为官者知人善任、政简事轻。后来的地方官们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用人之道能够与宓子践相比,就把二堂称为“琴治堂”。

过二堂来到三堂,这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办理的案件涉及机密,就在此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知县及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有后花园,是知县休憩娱乐和回避政事的地方。

清会典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况且内乡县衙也算得上规模宏大,它与北京故宫(中央)、河北省保定直隶总督署(省)、山西省霍州署(州)并称“中国四大古代官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

要想在一次游览中窥其全貌实在是件难事,好在导游介绍的详尽,我们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又拿了游览手册,这才得以约略对内乡县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徜徉在这座古代官衙内,不禁心生感慨。

一是在豫西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依然完整地保存着如此规模的古建筑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在文革时期,由于一直是县政府和县武装部所在地,内乡县衙才免于浩劫。县衙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清代官衙监制和堪舆学说而建,表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座北面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建筑布局与《明史》、《清会典》所记载的建筑规制完全相符,同时,内乡县衙受主持营建者、浙江绍兴籍正五品县令章炳焘的影响,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深邃森严,变幻无穷,是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标本。

二是县衙珍存实物众多,既是其厚重历史的体现,也为其文化底蕴的呈现提供了注解。内乡县衙素有“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之盛誉。在中轴线大堂、二堂、三堂及东西花厅等主体建筑所做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古老县衙的真实面目和威严气势,以及佐贰官、书吏师爷办理公务、审理案件和家眷生活起居的真实场面;在东西辅线建筑内围绕县衙内容所做的辅助性陈列,用实物和文字展示了衙门文化知识。县衙珍存的实物分32个展室,展出面积3600平方米,丰富的陈列展览从不同角度演绎了县衙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蕴。

鸣琴而治

三是文化的印记在内乡县衙随处可见。建筑物前的匾额,门柱上的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大门口立了一个碑刻“中国楹联博物院”,显示着这里楹联文化的存在。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二堂屏门“天理、国法、人情”匾额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其中最为世人喜爱和称赞的,是康熙十九年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楹联矗立在三堂前,它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辨证关系。这些楹联对于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吏治文化,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

清会典

县衙

内乡

明史

参观的当天,有幸看了一场公堂审案的演出。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那天审的刚好就是老百姓之间的家常里短。是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朴素的为官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乡县衙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它的意义更在于此:传承文明,警示后人!

作别内乡县衙已经很久了,参考一些文献,写写自己的心得,今天总算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