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头条带你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文物引领你探索最美中原文化

2019-08-16 16:54:14旅游攻略
我不是一个爱做旅游攻略的人,偏爱历史又不是很喜欢追热点景点,所以每次先去该省的省级博物馆参观,以便了解历史,一边被这些历史种草,一边就会想到这些文物或者历史有关的地方去看一看,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下。
如果去一个地方旅游,而不去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那有如过眼云烟,就像你从来都没有靠近过她一样。特别是像河南这种书写了半部中国史的地方,博物馆一定要是第一站。

图片源于网络

●●●前言●●●

一般去一个不太了解的省旅游的话,我往往第一站会先去这个省的省级博物馆参观。我不是一个爱做旅游攻略的人,偏爱历史又不是很喜欢追热点景点,所以每次先去该省的省级博物馆参观,以便了解历史,一边被这些历史种草,一边就会想到这些文物或者历史有关的地方去看一看,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下。

所以博物馆的展品,尤其是通史展,不但可以帮助你了解历史,更是一份摆在眼前的旅游攻略,所以我会一边介绍文物,一遍推荐相关的参观景点。

图片为自摄

中国的博物馆可以称得上为博物院的很少,上次我们介绍了一篇中国青铜博物院是博物院级别的。而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变迁,所以河南博物院毋庸置疑肯定是博物院级别,其馆藏文物总件有13万余件,而精品文物便达3000余件,从夏到宋,中国的政治中心大半都在河南,所以这里的文物的意义都非同一般。

图片为自摄

虽然河南博物院的主体建筑还在整修,目前只有《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对外开放,但是是按照通史脉络布展的精选文物,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而且因为河南博物院已经整修了三年了,之前将精品文物有送出去展览过,我会结合一些在其他展览上看到的河南省的精选文物一起介绍。

图片源于网络

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传,延绵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持最完整的地域 ▼

中国的音乐源在骨笛,现于贾湖;

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

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

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

中国的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

一起到河南博物院了解中华文明之根吧!

★ Part 1走向文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

人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00处,距今9000-4000年,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自成序列精彩迭呈,在文化的创新和积累、汇聚和辐射进程中,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

▼ 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9000-7000年

裴李岗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出土的有半地穴式建筑、窖穴、墓葬等遗迹。

裴李岗文化发现的墓地已经开始有陪葬物,陪葬品为墓主人生前生产工具,有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石铲等农作用具,有的是鱼镖、骨镞(zú)等捕猎工具,饲养家畜的骨骼以及骨笛、刻符龟甲等宗教艺术用品,说明中原地区已经进入耜耕农业为主,采集、渔猎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

(一)石铲 (二)锯齿石镰(三)石斧

▼ 石磨盘·石磨棒——社会分工的证明

裴李岗文化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这组石磨盘和石磨棒可以看出来打磨的非常精细了,这些器具也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华夏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并开始出现了社会分工,分别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并将自己生前珍爱的工具与自己陪葬在了一起。

~~~~~~~~~~~~~~~~~~~~~~~~~~~~~~~~

☑ 相关景点推荐:周口中原民俗园

☑ 推荐参观指数:★★★

中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作工具见证着中原人民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历史的进程。民俗园中收藏了2000余件中国农民使用过的农耕具及生活用品,从数千年前已在民间消失的农耕具,到现在农村里还在使用的生活生产用具,记录了中华农业文明悠久的历史足迹。

展览的各种农具比较有趣,适合带孩子一起去。

~~~~~~~~~~~~~~~~~~~~~~~~~~~~~~~~~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房基、窖穴、陶窑、墓葬等遗存,其中骨笛的发现,将中华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遗存中的酿酒工艺的发现将中国酿酒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遗址中发现的文字契刻符号、动物驯化家养、原始宗教与占卜工具、稻作农业等遗迹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贾湖骨笛——中华音乐史的奇迹

裴李岗文明时期

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贾湖骨笛以鹤类尺骨制成,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刻符可知,在钻孔前经过了认真的计算。这件骨笛经测试可吹奏接近七声的音阶,《国家宝藏》推荐过,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已经距今约8000年了,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被认定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而且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弥补了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不全的遗憾。

其实贾湖骨笛不仅发现了一根,而是三四十根,有不同孔洞的,贾湖骨笛发展到后期甚至还出现了八孔骨笛,不仅能吹奏出七声音阶,而且还出现了变化音,实在令人惊叹。

▼ 刻符龟甲——文字发展的开端

裴李岗文明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在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等器物上契刻的符号,目前发现了至少十七个,已有一定的文字结构。这片龟甲上有类似眼睛的刻符,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符号,人们对纪录的诉求从这里开始,也是文字发展的开端。

~~~~~~~~~~~~~~~~~~~~~~~~~~~~~~~~

☑ 相关景点推荐:中国文字博物馆

☑ 参观推荐指数:★★★★

如果想了解文字的发展历史一定要到中国文字博物馆看一看,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细致的了解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等多个方面,是一家很不错的专题博物馆。

~~~~~~~~~~~~~~~~~~~~~~~~~~~~~~~~

#头条带你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文物引领你探索最美中原文化

▼ 仰韶文化

距今6800-4800年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进行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科学考古挖掘,发现了以彩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遂以仰韶文化命名。仰韶文化遍及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河南境内有丰富的遗址群,属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在中国文明起源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 濮阳西水坡遗址龙虎墓(距今6300-5800年)——发现中华第一龙

图片源于网络

濮阳龙虎墓墓室上部为圆形,下部为方形,体现了最早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同时有用贝壳堆砌的巨大的龙虎图案,位置方向与曾侯乙墓中的天象图吻合,是最早的东方青龙、西方白虎星象的雏形,旁边殉葬四人又代表了春夏秋冬,表达了中国天文学在仰韶文明时期就非常发达了。而墓主人的身份也十分神秘,有伏羲、黄帝、蚩尤等几种猜测,而这条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龙的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

☑ 相关景点推荐: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

☑ 参观推荐指数:★★★

大象中原展览只展示了一张图片,贝壳龙目前存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推荐大家可以去濮阳市博物馆参观一下,这里把龙虎墓整体遗存保护在了馆内,虽然看不到天圆地方的墓室格局,但是将贝壳龙虎及墓主人的位置关系以及挖掘现场的照片整体地呈现了出来,还是很令人震撼的。

~~~~~~~~~~~~~~~~~~~~~~~~~~~~~~~~~

花瓣纹彩陶钵——花瓣纹与“华夏”渊源

仰韶文化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仰韶文化以彩陶为主要特点,这件彩陶钵在白色的陶衣上绘出黑彩圆点和弧边三角形,衬托出白色的花瓣纹,类似的重复性花瓣为主要纹饰的图案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较为常见。在古文字中华夏的“华”的本义就是花,有专家推测这一普遍使用的花瓣纹图案的氏族与“华夏”族有一定的渊源。

▼ 彩绘鼓腹缸

仰韶文化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仰韶文明还出土了大量存放人骨的彩绘缸,这是二次下葬形成的,这些墓主人可能是迁徙而来,渴望将来可以回归祖籍,于是再一次下葬之后将骨头取出装入缸中二次下葬,方便日后搬迁。

彩陶双连壶

仰韶文化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彩陶双连壶是发掘出土的唯一单件国宝酒器,造型新颖,色彩鲜艳,是仰韶文化彩陶中唯一的一件联腹壶。彩陶双连壶应该是礼仪用品,作为民族结盟或重大礼仪活动时部落首领对饮的酒具,意义非常神圣,是和平、友好、相敬、相亲的象征。甚至有专家认定,炎黄二帝结盟之时,就是用双连壶共饮盟誓,堪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艺术精品。

~~~~~~~~~~~~~~~~~~~~~~~~~~~~~~~~~

☑ 相关景点推荐:仰韶文化博物馆

☑ 参观推荐指数:★★★

如果想了解更多仰韶文化,可以到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保护区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更多色彩造型完美结合的彩陶、以及方便实用的器具小口尖底瓶等,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仰韶文化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信仰。

~~~~~~~~~~~~~~~~~~~~~~~~~~~~~~~~~

▼ 河南龙山文化

距今4800-4000年

河南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在黄河中游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晚期文化,这一时期筑城、冶铜和凿井技术的出现,大量石制农耕工具和轮制灰陶器的使用,特别是龙山城垣内密布的房址、窑穴、陶窑、灰坑、水井、墓葬遗存,表明了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新的社会形态,国家已经初现雏形。

▼ 裸体人物纹高足镂孔灰陶盘

图片为自摄

这个新石器时代的陶罐上面有一个裸体画像,请放大看腰部花边下面的位置,可以说是灵魂画家了。

▼ 龙山文化

陶水管

龙山文化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龙山文化正式进入父系社会,当时已经出现合葬墓,男平躺而女侧身,体现了当时男尊女卑的思想,此时还开始出现了城垣,说明已经有了城址,还有深埋的陶制排水管道,用这样的管道不需要开渠,还可以监听敌军声音,既能防卫又能排水。

▼ 龙山黑陶

龙山文化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以彩陶为代表,而龙山以黑陶为代表,黑陶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通过这种工艺,可以使陶产生漆黑光亮的表面,还可以降低陶的吸水率,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 玉人首蛇身饰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春秋早期被再加工

#头条带你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文物引领你探索最美中原文化

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图片为自摄

这对造型怪异的人首蛇身佩,是用一块玉料抛切而成的,非常惊叹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这样的工艺。不过这个时间比较有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春秋早期的文物,也有学者认为这两件器物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春秋时期又被加工雕刻。

这对有点异域风情的玉佩,左边凸雕,右边的却是阴刻线,可能是代表一男一女,二次加工的原因,可能因为玉佩是从异国而来,左边按照自己的审美再次加工过;

人首蛇身的形象,又是一男一女,这有可能是最早的伏羲、女娲的始祖形象,而且这两件造型有点异国情调,大国无疆,也许当年我们的始祖就开始与西域频繁的文化贸易交流了呢。

~~~~~~~~~~~~~~~~~~~~~~~~~~~~~~~~~

☑相关景点推荐:洛阳龙马负图寺

☑参观推荐指数:★★★

中原自古就有对伏羲的崇拜,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的龙马负图寺就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这里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

★ Part 2中原立国——二里头都城与夏代遗存

禹传位于启,代表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家天下”世袭制度的开始,夏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以及中原诸多夏代遗存的发现,证明了夏王朝在中原建都的事实,为揭开夏王朝神秘的面纱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里头夏爵

夏代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夏代的爵,细脚长流,身轻如燕,没有过多装饰,朴素而浪漫;夏代文物简朴飘逸,乍一看虽然不起眼,细看却耐人寻味。不过最美的那件夏代青铜爵现在藏于洛阳博物馆,建议一定要去洛阳博物馆看看。

~~~~~~~~~~~~~~~~~~~~~~~~~~~~~~~~~

☑ 相关景点推荐:洛阳博物馆

☑参观推荐指数:★★★★★★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果说中国一半历史是河南书写的,那河南的大半历史是就是洛阳书写的,中国最早的王朝夏始于洛阳二里头,洛阳是13朝古都,所以到河南旅游一定要去洛阳。个人超级喜欢洛阳博物馆,去过五次以上,十三朝古都的底蕴展出的文物真的都是精品,虽然是一个地级博物馆,但是可以说秒杀一大半省级以上的博物馆,如果河南只去一个博物馆,我都会推荐洛阳博物馆,真的超级棒!

~~~~~~~~~~~~~~~~~~~~~~~~~~~~~~~~~

▼ 黑陶壶型盉

夏代

现存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片为自摄

夏代的陶器中,有一种常见的封口盉,如昂首的雄鸡,这是夏人祭礼时所用的重要礼器——鸡彝(刻画有鸡形图饰的酒尊。古代祭器之一。)这种灌礼祭器的认定,是夏史有力的物证之一。

▼ 白陶封口盉

夏代

现存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片为自摄

白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夏商时期,西周以后逐渐消失。白陶因其质地坚硬,洁净美观,做工考究而成为贵族专有物品。

~~~~~~~~~~~~~~~~~~~~~~~~~~~~~~~~~

☑ 相关景点推荐:中国二里头夏都博物馆

☑参观推荐指数:★★★★

中国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即将在2019年10月份开馆,二里头遗址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在遗址出土的文物,要回归该博物馆集中展示,而且在博物馆内还将设置模拟考古项目,游客将能完整了解遗址、体验遗址,感悟华夏文明,我是非常期待这个博物馆的,不过还没开馆,等开馆后一定要去参观一下。

~~~~~~~~~~~~~~~~~~~~~~~~~~~~~~~~~~

★ Part 3神秘王朝——商代都城与商代遗存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从商汤立国至纣王灭国,共历十七代,三十一王。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间,曾多次在河南境内建都,目前在偃师、郑州、安阳等地发现具有王都规模的遗址,商人敬畏鬼神,开始使用成体系的文字,铸造大量的青铜器,制造原始的瓷器,将中国的青铜文明推向了高峰。

▼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早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商代早期的青铜饪食器。商代早期铸品。兽面乳钉纹鼎为商代重器,商代方形的鼎比较多见,而周朝圆鼎比较多见,此鼎标准器型,造型准确美观,反映了商代早期的青铜铸造水平。

▼ 兽面纹提梁铜卣

商代早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卣为古代盛酒器,这件卣体态修长,做工精美,通身装饰华美富丽的纹饰,是商代前期青铜器装饰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商代晚期繁缛的装饰纹饰开创了先河。

商代青铜的主要纹饰

安阳殷墟

公元前1300年前后,盘庚迁都于殷,至纣王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清末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历史被确立为信史。随着殷墟的发现,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遗物和数十万片甲骨,埋藏了3000多年的商代最后的都城秘密逐步被揭开。

#头条带你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文物引领你探索最美中原文化

▼ 刻辞龟甲

商代后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存

图片为自摄

甲骨文就是刻写于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通常是殷人的占卜记录或记事,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 殷墟妇好鴞尊

这件国家宝藏介绍过,女战神妇好的吉祥物

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商代晚期开始崇尚动物形态的造型,这些动物都有图腾化的形态,往往不像一个真实的动物,而是几种动物的合体,而且商代晚期出现最典型的三层花、满庭花装饰。妇好鸮尊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这类器型,她还是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之一。该器造型实用、纹饰精巧,具有商代铜器的大气肃穆和独特的神韵,而且商人认为猫头鹰是战神的代表,这种造型在商代之后就很少见了,所以妇好鴞尊是妇好女战神的象征,是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

☑ 相关景点推荐:安阳殷墟

☑参观推荐指数:★★★★★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晚商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并在此兴建了殷墟博物苑,集中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成为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大批精美的青铜、玉器非常值得参观。

~~~~~~~~~~~~~~~~~~~~~~~~~~~~~~~~~~

★ Part 4宅兹中国——东周洛邑的营建

周武王灭商后,迁九鼎于洛邑(洛阳)。成王即位。周公辅政,迁殷遗民,营建新都洛邑,称为“成周”或“新邑”,成周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与宗周并立,抚镇四方的又一王权所在地。

▼ 何尊——“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现存于: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何尊现存于中国青铜博物院,其铭文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而这里所说的“中国”就是成周洛邑。

~~~~~~~~~~~~~~~~~~~~~~~~~~~~~~~~~

☑相关景点推荐: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

☑参观推荐指数:★★★★

东周后政治中心迁至洛阳。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的博物馆,天子驾六的发现验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记载的正确性;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区的确认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 成为 21 世纪东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天子的仪驾真是令人震惊,非常推荐一去。

~~~~~~~~~~~~~~~~~~~~~~~~~~~~~~~~~

藏礼于器——礼乐文明的物证

周公营建洛邑后,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在西周中期,逐步形成等级严密的典章制度和利益规定,体现在贵族祭神享祖、礼仪交往、所使用礼器数量与规格上,即所谓的“藏礼于器”。河南发现的西周封国遗存,正是西周礼制的物质表征。

▼ 西周长子口 铜簋形觥

西周早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此簋形觥是名为长口子的西周贵族的遗物。在商周过度时期开始出现簋形觥,依然还保留着与动物造型相结合特点,不过周朝从好酒转化为好礼,逐渐肃穆庄重简洁,也开始出现圈足等新样式,其飞棱粗壮有力。

从考古现场可以判定,长口子应是殷商遗民,生活在商末周初时期,可以验证历史西周灭商后,遗商的贵族依然拥有很高的地位,为一地的封君,也可以看出来在西周时洛阳的政治地位就很高了。

▼ “匍”雁形铜盉——见证西周邦交礼节

西周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代已有应国。周初成王改封其弟于应,至公元七世纪初为楚国所灭,立国350年。在西周早期,还保持着动物造型,但是动物造型越来越写实生动,接近人的视觉感受。

图片为自摄

该盉内铭文记述了盉主人“匍”作为应国的使者,赴刑国探访刑国国君刑公,刑公派了一名官员会见了他,并送给了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刑公所赐铜做了这件盉以作纪念。其形状是根据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所造,像匍这类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只能用验雁之类造型的器物。

▼ 玉柄铁剑——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

西周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这把铁剑由铁质剑身、铜制柄芯和玉质铁柄嵌接组合而成,在剑身与柄结合处镶嵌有绿松石片。经鉴定,该剑是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是以块炼法缎制而成。它的发现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图片为自摄

礼崩乐坏——郑国社稷祭祀遗址

1993年以来,在郑韩故城的东城发现的郑国社稷祭祀遗存,排列有多座青铜礼乐器坑和殉马坑,并遗存有同时期的夯筑围墙墙基,较为完整的青铜礼器和青铜乐其组合特征,填补了周代祭祀礼制形式的空白,对于研究当时祭礼的用鼎、用牲和与之有关的仪礼具体运作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九鼎八簋的礼器组合打破了周礼的规制,表现了东周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

▼ 郑公九鼎八簋

春秋

现存于:郑州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在西周时期,统治阶层形成了一套相对较完整的祭祀礼乐制度,按照不同的身份等级使用数量不同的青铜礼器。虽然按功能来说,鼎用来放肉,簋用来放粮食,鬲放调料,但是在代表身份时,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王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而郑公属于诸侯王,却在他的墓中发现了九鼎八簋八鬲,诸侯用天子规格,说明当时礼崩乐坏。

图片为自摄

春秋各国风格自成体系,郑国鼎的造型鼎身为半圆体,腹部上有棱,三足,把手外斜。

▼ 郑国编钟

春秋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郑国出土了很多类似的小编钟,郑国乐曲跳脱了以前为礼教祭祀的功能,从庄重恢宏的乐曲风格变为轻快愉悦的享乐风格;春秋时期的孔子也曾用“礼崩乐坏”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在这些诸侯中,孔子认为郑国的音乐最为放纵,“郑声淫”这三个字便是对郑国音乐的评,这也是“靡靡之音”的由来。

▼ 莲鹤方壶

春秋

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从制作工艺上看,莲鹤方壶的铸造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整体风貌,与商周时期的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壶盖二层莲瓣,以植物为图案,在秦汉以前这是唯一的一例。莲鹤方壶是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同时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

☑相关景点推荐:郑国车马坑景区

☑参观推荐指数:★★★☆

郑国车马坑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据说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对了解东周时期文化特色很有意义。

~~~~~~~~~~~~~~~~~~~~~~~~~~~~~~~~~~~

问鼎中原——楚族文化

楚于周初立国,曾多次迁都,从周成王开始,至春秋楚庄王时,国力日盛,拓土千里,陈兵周郊,问鼎中原,表现出称霸天下的雄心,原本属于周文化范畴的汉淮诸侯,都在楚人北上、东渐的过程中,归附于楚而最终为其所灭,河南地区出土的楚墓中文物,再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 王子午鼎

春秋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头条带你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文物引领你探索最美中原文化

王子午鼎是典型的楚鼎,采用湿蜡法,做出精美绝伦的镂空青铜。传说楚王好细腰,所以楚鼎典型的特点就是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口沿上有两外侈的长方形耳,以及极其复杂的镂空纹饰。王子午鼎标准的造型成为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体现了浪漫的楚风。

▼ 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云纹铜禁中“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由于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发布了禁酒令,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目前出土的云纹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

这件云纹铜禁上过国家宝藏,纹饰繁复,具有楚风,光云纹就有五层,采用失蜡法,也是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同时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 春秋·神兽

春秋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这件文物直接被命名为春秋神兽,可见在代表春秋时期文物的重要性,这只神兽龙首上附六条蛇形龙,座上有一神兽也为龙首,满身饰动物纹和云纹,满嵌绿松石,造型极为精美。

▼ 镶红铜龙纹铜浴缶

春秋

#头条带你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文物引领你探索最美中原文化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图片为自摄

这个缶的装饰很特别,利用红铜比青铜熔点高的原理,把红铜嵌在模中,浇筑之后直接成型,可以想象一下青铜原本的颜色为金色,金色与红铜的颜色交错,是多么高贵的颜色。

~~~~~~~~~~~~~~~~~~~~~~~~~~~~~~~~~~~~

☑相关景点推荐: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参观推荐指数:★★★★☆

都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代古族讲究厚葬制度,除了陪葬品丰富震惊以外,其墓室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特点。要了解中国丧葬习俗必须要去的就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搬迁复原上自西周,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而且一直坚持免费参观,就为了让更多人深入博物馆,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博物馆。

~~~~~~~~~~~~~~~~~~~~~~~~~~~~~~~~~~~~

★ Part 5 战国

▼ 战国跽坐人漆绘铜灯

战国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跽坐人漆绘灯的铸造分为灯盘、把柄上下两段,通过铆接和榫卯套扣的方法和铜人合成一件完整的器物。这种分段铸造、便于拆装的技法,既可以减小包装的体积,便于装运,又易于迅速安装成为一体,及时使用。

战国时期的铜开始做灯等日用品,在此之前铜只做礼器的材料逐渐变为实用器,即是工艺的日渐成熟,又是思想上的解放。

★ Part 6大风起兮——汉代庄园经济与文化

汉代氏族大家的庄园,既是财富的创造地,又是家庭成员的居所和抵御外地的堡垒,在这些规模巨大的田庄中,农、林、渔以及手工业、商业多业并存,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我们从河南出土的汉代遗物中看到的庄园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多姿多彩和人性的张扬。

▼ 熹平石经——最早的官定石刻经本

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洛阳市太学遗址出土。嘉平四年,汉灵帝命禁邕等人订正七经文字,并由蔡邕书隶,刻石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这是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史称 “熹平石经”。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焚烧洛阳宫庙,石经被毁。

▼ 汉代陶屋

东汉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这是最大的汉代房屋结构陶模型,对考察汉代房屋结构极为有用,汉代房屋奠定了中国建筑的根基,登堂有左右两楼梯,左边做的高,右边低,尊贵的人走左边,上二楼的楼梯不在室内,而在房屋背后,左边是象征性农田,上面可能种植蔬菜或水稻,做有水渠。

▼ 七层连阁绘彩陶楼

东汉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七层连阁彩绘陶楼,汉代建筑勾心斗角等样式为当时主要特点,整个建筑由院落、楼阁、走廊和复道四部分组成。主楼高192厘米,七层。附属建筑为仓楼,高四层。是目前发现的层数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建筑明器。

▼ 四神云气图

西汉时期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四神云气图创作于西汉早期,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大、级别高、保存为完整的壁画,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历史价值极高,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

☑相关景点推荐:南阳汉画馆

☑参观推荐指数:★★★★

南阳市汉画馆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现收藏汉画像石总量已达两千余石,展出的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为一部图画式的汉代史,要了解汉代生活细节,这里是很值得一看的。

~~~~~~~~~~~~~~~~~~~~~~~~~~~~~~~~~~~~

★ Part 7风云际会——汉魏帝都与南北朝

洛阳在西汉时为汉王朝的东方重镇,新莽时定为东都刘秀起兵于南阳,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之后曹魏、西晋、北魏晚期均以此为国都。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于许(今许昌)。三国鼎立,魏霸中原,许昌为魏五都之一。洛阳、南阳、许昌作为汉魏之际帝都与帝乡,不仅演绎了风云际会的历史,而且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

▼ 袁安碑——篆隶之变

东汉永元四年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袁安所在的袁家是汉代四世三公的大氏族,这块碑的字体是典型的魏碑体;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隶书在汉代定型,成为我国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袁安碑》为近世所出篆书碑最完整者。其碑书体宽博,介于小篆与隶书之间,继承秦篆而有所发展,字体结构通婉流畅,圆劲道美,是汉篆刻石中的佳作。袁安,《后汉书》有传,东汉和帝年间官至司徒,碑文所记事迹与传记基本相符。

~~~~~~~~~~~~~~~~~~~~~~~~~~~~~~~~~~~~

☑相关景点推荐:巩义北魏石窟寺

☑参观推荐指数:★★★☆

河南石窟文化起源于北魏孝文帝,巩义石窟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一个石窟,也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

~~~~~~~~~~~~~~~~~~~~~~~~~~~~~~~~~~~~

☑相关景点推荐:千唐志斋

☑参观推荐指数:★★★★

中国碑刻艺术主要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但是洛阳的千唐志斋主要收集了唐代的碑刻,若喜欢碑刻艺术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而且千唐志斋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

~~~~~~~~~~~~~~~~~~~~~~~~~~~~~~~~~~~~~

▼ 白釉绿彩长颈瓷瓶

北齐武平六年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范粹墓里的白瓷通体施微泛淡黄色的白釉,腹侧挂翠绿色彩带,釉质细腻明亮,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白瓷器和加彩瓷器。白瓷和加彩瓷的产生,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色调,为以后的彩瓷产生奠定了基础。

~~~~~~~~~~~~~~~~~~~~~~~~~~~~~~~~~~~

☑相关景点推荐: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

☑参观推荐指数:★★★

唐三彩虽然不是瓷而是陶,但是以范粹墓中的多彩瓷器为先河,唐朝开始走向多彩的陶瓷艺术。推荐的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是一家以唐三彩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汇聚了唐代时期各种经典造型的唐三彩,馆内现有文物真品不多,但是以汉代到宋元时期的陶瓷珍品为主,真实而形象地展现了唐三彩从起源、兴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同时高仿作品非常有脉络,人物、马匹、骆驼、器皿均有涉及,全面展现了盛世大唐的风采。

~~~~~~~~~~~~~~~~~~~~~~~~~~~~~~~~~~~

★ Part 8天下都会——隋唐洛阳

洛阳是隋唐帝国的东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在此交汇,连接东西的丝绸之路再次发端,人口最多时超过百万,是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唐武则天除罪金简

唐代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武则天的除罪用的许愿牌,当时许愿就是做个金牌刻上愿望往山里一扔,一千多年后,被个老农在山里的石缝里捡到;是现存两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之一,另一件是在法门寺地宫发现的武则天的衣裙。我国过去曾发现过帝王封禅祭祀祖国名山大川的玉简和银简,但金简的发现却为首次,它的发现为了解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

☑相关景点推荐:龙门石窟

☑参观推荐指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由当时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有传说是仿造武则天的面容而建。

~~~~~~~~~~~~~~~~~~~~~~~~~~~~~~~~~~~

~~~~~~~~~~~~~~~~~~~~~~~~~~~~~~~~~~~

☑相关景点推荐:洛阳明堂

☑参观推荐指数:★★★☆

明堂曾是唐神都洛阳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阳城地标性建筑,号“万象神宫”。现在的新明堂复原了唐代的建筑,保留了地基,虽然文物不多,但是里面设置了唐茶、表演等节目,展示了明堂考古发掘、历代明堂规模,对了解武则天的生平和那段历史很有帮助。

~~~~~~~~~~~~~~~~~~~~~~~~~~~~~~~~~~~

★ Part 9繁荣经济——宋代瓷器兴旺发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瓷器的发明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领先世界,影响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宋代更是我国制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恰似雨过天晴

北宋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汝窑是北宋五大官窑之首,传世极少,现在统计大概有七十多件,而这件汝窑瓷瓶是中国稀世珍宝,绝世无双。这是在汝窑窑址——宝丰清凉寺遗址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完整器出土物;同时汝窑刻有花纹也是极少见的,而这件还带有暗纹剔刻折枝莲花纹。

图片为自摄

器表满施天蓝釉,到目前为止天蓝釉器物仅有五件,且刻花又是出土物,所以弥足珍贵,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

推荐景点:开封清明上河园

推荐指数:★★★★

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复原宋代的建筑,要想了解宋代民俗,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体会一下东京城京都繁华街市风情。

~~~~~~~~~~~~~~~~~~~~~~~~~~~~~~~~~

★ Part 10匠心独具——明清工艺

明清两代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各类材料运用,技艺高超,并研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从匠艺到人文精神的升华。

▼ 象牙白菜

清朝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白菜造型逼真,有蝈蝈,蝈旁静卧一只七星、瓢虫、野花等装饰。这件象牙白菜,属于乾隆之后流行的刻镂染色雕件,雕刻刀法娴熟,刻画细腻,具有超强的写实风格,反映出作者对物体精细的观察和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醉心田园、恬淡超然的生活情趣。

▼ 象牙萝卜

清朝

现存于:河南博物院

图片为自摄

这一对象牙“萝卜白菜”堪称巧夺天工,萝卜表面的根须,蝈蝈腿上的细齿,都被雕刻得惟妙惟肖,象牙最重要的是上色技巧。由于象牙的密度比较大,想要着色十分困难,这两件清朝时雕刻的萝卜和白菜竟然跟真的一样,并且直至今日还光鲜依旧,丝毫没有褪色,令人难以想象。现今即使有人勉强给象牙着上色,可过了三五年之后也会慢慢褪去。如今制作人和制作工艺已成未解之谜。

~~~~~~~~~~~~~~~~~~~~~~~~~~~~~~~~~

推荐景点:康百万庄园

推荐指数:★★★

虽然宋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就不在河南了,但是河南商业开始兴起,可以到康百万庄园参观一下。此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巩义市,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

~~~~~~~~~~~~~~~~~~~~~~~~~~~~~~~~~

去一个地方旅游一定要了解这里的文化,只有了解了历史这个地方才会深深地种在你的心里,一个博物馆承载着一方土地历史于文化的传承,建议大家多去博物馆参观哦,也会让你的旅行更有乐趣~

【❤️ 最后,请大家不要只收藏哦,默默给我点个赞和关注,么么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