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新乡故事:【话说卫河】盐店码头今何在,七十二巷空寂寞

2019-11-18 03:18:03旅游攻略
关注卫辉慢生活,美好人生从慢生活开始■ 读好文 || 交益友 || 品佳日 ■□平沙落雁 有人说,运河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那么,作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卫河,无疑是诗中最抒情的部分了。

关注卫辉慢生活,美好人生从慢生活开始

■ 读好文 || 交益友 || 品佳日 ■

新乡故事:【话说卫河】盐店码头今何在,七十二巷空寂寞

□平沙落雁

有人说,运河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那么,作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卫河,无疑是诗中最抒情的部分了。但其中句子最长也最煽情的段落,则是卫河的卫辉段,从东曲里到小河口,境内长达50公里,市内流域面积约844平方公里。

也有人说,卫河是缠绕在古城脖子上的一条项链,沿岸的遗迹都是镶嵌在上面的宝石。但其中最耀眼最夺目的那颗明珠,无疑当属盐店码头了,它至今仍鲜活在几代卫辉人记忆里,散发着悠长的咸味和卫水所特有的甘爽。

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盐店码头。

听老辈人讲,盐店街在没有出落成码头之前,最初叫小河坡,又叫樊家湾,你闭上眼便能想象出它当时的模样。明万历年间,潞王看中了这个地方,在此设立了盐店和盐场,并修建了码头,之后又"俱垒以砖石门四座"建起了西盐店城,事越弄越大,形成了名气很响亮的盐市,故而得名。后来,当地文人王筱汀嫌旧街名粗俗,加上他的口味比较淡,遂雅化为沿淀街。在他看来,即使哪天盐的生意不做了,这道街不还是被卫河环抱么。此后再无更改,一直沿用至今。

新乡故事:【话说卫河】盐店码头今何在,七十二巷空寂寞

街名可以雅化,但盐却不能不提。正是这个盐字,使原本毫不起眼的一个小河湾,迅速完成了由码头到城廓再到著名商业街的华丽转身。主街也分了东大街和南大街,主街两侧各有胡同相通,各胡同之间又有小胡同相连,故有盐店七十二胡同之说。每一条胡同都有弯弯曲曲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与卫河的兴盛密切相关。

据清康熙《汲县志.建置》记载,南北二盐店,旧为明潞藩创立,北盐店在卫河北岸,济渎庙西,每年贮运食盐一万五千引,发往六县(汲县、新乡、辉县、获嘉、淇县、胙城),南盐店在卫河南,每年贮运食盐十万引,发往开封等二十三地。当时各府各县纷纷在汲建立盐场,以备中转。一时间,盐店城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以食盐为主打商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

沿淀街最早是呈片状聚居的,很不集中,卫河紧靠怀庆府盐场(今新医一附院)西墙,由南向北流去,流到街西北角再转过西圪垱折而向东,到街东南角又调头向北,直到依依不舍地流入卫河主河道。

新乡故事:【话说卫河】盐店码头今何在,七十二巷空寂寞

但不得不说,此时的卫河,远没有展现出它应有的魅力,它的美,还仅限于浣衣淘米以及灌溉,充其量让人感叹它的静谧与细腻。直到有一天,它的心事被潞王猜中,告诉它年轻的生命就应该去闯荡。这是一句密码,但卫河听懂了,它终于开始咆哮起来,狂怒起来,一下子充满野性,令人望而生畏的河水在险滩急流中左冲右突,这时的卫河应是自然美最极致的时期。盐店码头也应运而生。

码头,词典上的解释过于矜持一一船只停泊处,通常见于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重镇。这也太了草了吧?感觉深处的码头,总是笼罩在一片紧迫仓促而又充满江湖气的氛围之中,船只的击水声匆匆逼近,立马又匆匆远去,即使是在码头停留片刻,也是一脸凝重,不苟言笑,待货物一交接完,抬头再看,已是千米之外。那份粗犷,那份洒脱,真正是水上男儿的骄傲。大小码头,见过的也不算少,但每个码头,同而又异,其地不一,其趣也不一。比如扬州码头,极尽诗文书画之绮丽,而重庆码头由于战事频仍,自然无暇去吟风弄月。所以我一直在想,位于府地的盐店码头,会是个什么格调和风情呢?莫非也是一条由岸边伸往河中的短堤?或是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木板平台?如果是,那它的寿命会持久吗?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担心纯属多余,盐店码头全是用青条石砌成的,再用江米汤和豆面进行灌浆,坚固着哩。任风浪在脚下卷起千堆雪,装卸汉子依旧云淡风轻,该干嘛干嘛,那表情甚至是一种洋洋自得的炫耀。夏秋两季,是码头河运最繁忙的时节,经常会有数百艘船只停靠在码头边,高峰时盐船多达近千艘,樯桅杆杆,白帆片片,遮天蔽日;加上车辆牲畜转运各处,装卸号子不绝于耳,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南腔北调,端的有几分大码头之奢华气象。

随着盐业的勃兴,其他服务行业也在盐店码头得到迅猛发展,车行、商铺、饭店、客栈应有尽有,四合院、青楼、说书场比比皆是。包括德胜关及吕公堂两侧,每到傍晚时分,灯火通明,摆地摊的,卖小吃的,卖洋布的,卖鞋帽的,不用吆喝都忙不过来。像怀庆府的怀药,博爱县的竹器,甚至天津卫的凌罗绸缎,你只要有钱,在这里都能买到。

新乡故事:【话说卫河】盐店码头今何在,七十二巷空寂寞

据说,沿淀街"三把刀"(厨刀、剃头刀、修脚刀)的崛起,便是流传在七十二胡同的励志传奇之一。别说手艺人了,连十来岁的娃娃都是生意精儿,和些泥巴到码头,见谁的车漏盐就糊上几把黄泥给堵上,车主大都不差钱,随手赏个小费,就够孩子们买火烧和麻糖了。那时候,谁也说不清卫河和码头给古城带来了多少财富,只知道,年轻体壮者靠肩挑背扛,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年老体弱者,拿个笤帚,一天也能扫取几斤土粮。可以说,当时沿淀街的地位已远超马市街,与代表政治的道西街,代表文化的贡院街三足鼎立。

沿淀街的北、西盐店城,建于明崇祯年间。北盐店城就是现在的德北、德南街所在地,四周均筑有城墙。北门即北阁门,至今尚存,西门在西街口,南门即卫河桥北的德胜关,至于东门具体位置在哪?不知道。清康熙三十四年,旧城门多己坍塌。1948年汲县解放时还有西门和东门,1978年因有碍交通被拆除,空余一北阁门,还在煞有介事地装点着"南通十省、北拱神京"的旧门面。

西盐店城就是如今的沿淀街了。它的南门即今新医一附院对过的小南门,东门即今仍存在的没顶阁,北门在今四完小学校西,西门应该在西圪垱吧?屈指算来,这些旧城门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沧桑历史了,存之乃幸,毁之是命,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新乡故事:【话说卫河】盐店码头今何在,七十二巷空寂寞

确切地说,盐店码头到了清末仍兴盛未衰,这你只要瞧一眼老照片上悬挂的匾额便能看出端倪,简直像搞书法展览一般,有的笔力遒劲,大马金刀,有的字体飘逸,姚黄魏紫,尤其是那个"盐"字,五花八门,极富韵致,不由地惹人驻足仰目。一店一招,一铺一幌,不少还出自名家之手,不像现在,全是印刷体。

再忙也有闲的时候,过年和元宵节,是沿淀街人最开心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七十二胡同锣鼓喧天,主街道两旁挂上统一的纱灯,灯上绘着河神的图案,各寺庙更是灯火阑珊,十二支龙灯倾巢出动,朝庙、祈福、祛邪、镇宅,放鞭炮,耍火炭,直至通宵达旦。

然而,清末以后,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和陆地交通的异军突起,原本水上运输的盐粮等物资多改为铁路载运,盐店码头和卫河的命运一样,由曾经的香饽饽一下成了昨日黄花。先是盐场撤出,继而商铺关门,仿佛一夜之间,昔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东西两大街,骤然显得冷冷清清,繁华不再。

盐店码头就这样老了,卫河也失去了以往流畅的叙述风格,偏又赶上枯水季节,便愈露出衰竭中的戚容。没了喧哗,也没了热望,有的只是深沉的静默与漫长的等待。再后来,连卫河也改道了,沿淀街成了徒有其名的空壳,只有在梦中,去打捞数百年间推窗见帆、傍水而居的那份悠然与惬意。梦醒之后,更加的失落和孤寂。

剩下的只有等待。那就等吧,对于一个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伟大生命来说,它坚信这样的等待不会太久,一个更加强有力的新时代终将到来,运河终将获得新生。

谢天谢地,这一天还真等上了。

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印发并颁布,古老的大运河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今,沿岸各地都在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卫辉也不例外。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步步深入,人们高兴地看到,纱厂桥附近的老卫河生态修复正在施工,位于城区北部卫河与共渠之间的杜诗植物园正在修建,作为大禹湖风景区一部分的盐店城生态公园己经建成。沿淀街人多年未了的心事,也该放下了吧。

不远的将来,在这条古老的航道上,一只只游船,将承载着几代人共同的梦想,向我们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