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2019-11-10 05:48:27旅游攻略
皖南之旅 黄山第一奇观在这里:始信峰摄影: 登围墙​始信峰的"秀",秀在峰林小巧玲珑,悬崖突兀,谓之"挺秀",还秀在古松林立,苍劲多姿,谓之"幽秀",故谚云:"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加上此峰临空而立,烟云环绕,又使它显得"灵秀"。


皖南之旅

黄山第一奇观在这里:始信峰



摄影: 登围墙




始信峰的"秀",秀在峰林小巧玲珑,悬崖突兀,谓之"挺秀",还秀在古松林立,苍劲多姿,谓之"幽秀",故谚云:"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加上此峰临空而立,烟云环绕,又使它显得"灵秀"。登上峰巅,还可尽览四周风光:宫殿式的北海宾馆,奇花争妍的散花坞,清凉台前的石猴观海,石笋矼上林立的石笋,群峰争奇的西海,太平境内隐约可辨的沃野田畴等等。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据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康熙时太平县令陈九陛初登黄山,以为徐霞客言过其实,到了始信峰,方为黄山景色所折服,始信徐霞客所言不虚,遂于狮子林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这就是著名的"始信峰"的由来了。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美人松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如蓬莱仙境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始信峰接引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这里汇聚了许多黄山名松,如: 接引松、龙爪松、连理松、黑虎松、竖琴松、美人松等。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石笋峰上可观赏众多奇石。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4月-5月、12月-2月游玩始信峰最佳。春夏之交(4月)花香遍野,冬季(12月-2月)雪景最难忘怀。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这绝壁上的黄山无名松,有别于黄山的其它名松。 它们都生在高耸的峭壁上,很不起眼。但它们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发了我的崇敬之情。它们不能选择出生的地方,那么就选择与命运抗争。它们从出生一刻起就从不懈怠,顽强生长,餐风饮露,绝处逢生,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从始信峰看黄山701发射台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柞栎(槲hú树),柞栎也都可统称为栎树,黄山很多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琼花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始信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便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净土门右边悬崖上有民国傅增湘题刻,文曰:"黄山之胜甲宇内,幽秀灵奇聚于后海,始信峰,清凉台尤为奇特。廿年节屐,踏遍千峰。若衡华台庐,亦号巨观,而难兼众美,登临极览,赞叹俱穷,聊举领要,以告来者。傅增湘诗云:"峰奇今始信,不负此峰名" 古今游 人无不为此峰的独秀之姿和周围景色的绮绝而倾倒。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仙人背篓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巧夺天工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始信峰:"石笋矼"号称"黄山第一奇观","十八罗汉朝南海"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竖琴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位于卧云峰侧北坡的竖琴松以形取胜,它主干挺直,顶状如伞,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所以,又称"辕门松"。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情人松?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大山雀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聚音松?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仙人下棋位于黄山始信峰右侧,像是几个身着旗袍、头挽发髻的仙人,中间两人对坐,如棋手对弈;两者面前一棵冠平如桌的古松,犹如平放的棋枰,是一组由松石组合而成的奇妙景致。在仙人下棋的两边,就是"仙人背包"和丞相观棋。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姜太公钓鱼?仙人背包?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龙爪松,黄山十大松之一,它位于始信峰上,5根主侧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从连理松前行,过一小拱形石桥,上坡约百步即到。这是一株约400年树龄的松树。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龙爪松下松鼠乐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龙爪松附近远观猴子观海。猴子观海在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猴子观海奇石本身所在的山峰,游人不能登攀。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有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即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有介绍。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连理松为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侧。树高20多米,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其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因为人们常以连理比喻夫妻,所以附于此树的传说也是爱恨缠绵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传二人曾于七夕明誓,百年之后同去黄山,修身养性再结连理。死后二人果然同游黄山,并留恋此地美景而化身为连理松。所以携手同游的恋人经由此树,都要在这里留影,让古树为幸福爱情作证。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黑虎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黑虎松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狮子林。传说一天有一高僧路过这里时,突然看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吓了一跳。后来黑虎不见,那位高僧四处寻找,只见一棵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便取名为"黑虎松"。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向白鹅岭攀登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白鹅岭是黄山风景区后山的重要地标,无论从云谷寺徒步还是坐索道都要经过白鹅岭。其具体位置位于北海景区最东边,是观东海云海的最佳处。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从白鹅岭可远眺这块神奇的石头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从白鹅岭远眺玉屏楼酒店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白鹅岭头建有701电视塔,如岭标矗立山头云雾之间。从岭南下道有石级山道四百多阶,十分陡峭,俗称"四百踏",可至云谷寺,即云谷索道下站。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从白鹅岭远眺莲花峰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坐落在光明顶景区贡阳山山顶的黄山701发射台,今晚我们就住附近白鹅山庄的招待所入住。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回首俯瞰白鹅岭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黄山第一奇观原来在这里

关于黄山

黄山松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

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奇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TAIWANENSIS,但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千、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登围墙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出版两本著作。 在《今日头条》《乐途旅游》分别拥有三百多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