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2019-08-15 16:57:05旅游攻略
寿县报恩寺文图|陈如之于鲁迅笔下清幽恍梦的江南小镇,寿县古城少了些灵巧清奇,多了些通畅平稳。1楚国旧都——寿县古城寿县,地处皖中,曾是楚国末代都城所在地,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寿县报恩寺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文图|陈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之于鲁迅笔下清幽恍梦的江南小镇,寿县古城少了些灵巧清奇,多了些通畅平稳。它没有江南的枕河人家与粉墙黛瓦,却多了一份北方古城的古朴厚重。它经历过升沉荣辱,见证过金戈铁马,它的历史底蕴与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方整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的条条石板巷。

1

楚国旧都——寿县古城

寿县,地处皖中,曾是楚国末代都城所在地,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总体空间呈棋盘式布局,城墙保存较好,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寿县古城的通淝门

寿县古城以十字大街为骨架,城墙外郭为轮廓,勾勒出宛如北方城镇的模样。古城的日常生活也由此展开:镶嵌着诸多文保单位的十字大街成为城中最繁华的场所,每天都能迎来各地前来的观光游客,大街上络绎不绝的汽车如同竹筏穿行在缓缓流动的河流中,自行车清脆的车铃和店铺的叫卖声,为古城增添了几分淳朴而浓厚的生活气息。

古城现状

历经风云变幻与岁月洗礼,古城的历史愈悠久,愈能从时间的罅隙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城拔地而起,古城的活力渐渐流走,这些曾闪耀光芒的“古城元素”开始黯淡下来,古城似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却从未这样快速的衰落过。

空间肌理与建筑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我们分别从建筑质量、建筑高度、建筑风貌、建筑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对古城空间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

古城范围内的建筑基本上可划分为4类。一类建筑主要为博物馆、文保单位以及沿主要街道布局的商业建筑。十字大街中心的孔庙与对面的博物馆是寿县古城的文化中心,受到了较好的保护。门、廊、柱、桥都经过了多次加固和修缮,孔庙里两棵千年银杏,也在精心呵护之下保持着蓬勃的生机。这里聚集着众多观光游客,在开阔的空间和热闹的氛围中,居民们消遣着大把的时间打牌、下棋、谈天说地,孔庙也因为这些烟火气息有了人情味。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寿县孔庙入口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寿县孔庙正殿二类建筑主要为日常维护得较好的传统木构民居以及部分商业建筑,大部分居民住宅则为三类建筑。在古城西北面,不少有积蓄的居民翻新了自家的房屋,有的还盖起了二层楼房。在这些社区小巷里行走非常有意境,街巷幽深曲折,却是移步异景。我们发现了很多在城市中再不曾见过的手工商业。在一些维护极好的院落里,有的种着一畦小菜,有的在窗台摆放着几盆精心修理的绿植,甚至会找到一两座真正的古建筑——从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老房子,上面还留有一些精致且清晰的纹路。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新建的二层民居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有待翻新改造的老旧住宅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已修缮加固的民居

四类建筑破损严重,结构大部分已经损坏,它们散落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在凛冽的寒风中颤抖,不知道能否熬过冬天。而其他的建筑更加可怜——或许是主人已经搬离,或是不再用的单位旧址,这些建筑早已破烂不堪,不复旧时光景,院子里也长满了杂草,只有一些麻雀稀稀落落地在站在上边。

传统特色商业与文化

寿县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楚汉文化、治水文化、豆腐文化以及特色民俗文化等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这里曾是楚文化的中心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是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的诞生地,也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催生了寿县绚烂的民俗和多彩的地方文化。十字大街作为寿县古城的核心片区,已成为古城游览的关键节点,大街沿路分布着众多地方美食小店、纪念品店、手工艺品店等,商业氛围浓厚,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十字大街一隅

在与同街区居民的交谈中,我们发现45岁以上的原住民对于本土的肘阁、抬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了解,60岁以上的原住民依然知晓寿州锣鼓、寿州大鼓等传统民乐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手法,30岁以下的居民们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甚少。这些本土特色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可能会逐渐失传。

住区品质与人口外流

寿县古城内的居住空间主要分为传统街坊式住宅和现代社区式住宅,其中部分传统街坊式住宅,其建设年代相对久远,建筑质量较差,能注入的翻新资金有限,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现代住宅也存在共同的问题,即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由此导致居住环境品质较差,街区原住民的生活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但与此同时,在靠近十字大街并且延伸到住宅区的地方,催生出了新功能:一个非常热闹的菜市场、几家富有当地特色的早餐馆以及一些小型零售店,让我们感受到街区多样性的活力。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共存的新建居住区与传统建筑

「城市观察」浅议寿县古城的衰退与复兴

沿街小市场

但整体环境品质的降低导致很多原住民,尤其是年轻人离开旧宅,选择在新城区置业、生活或外出务工,留守的很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缺少资金维修的老房濒于破败,而无人居住的宅子则在加快老化,很多成为荒废的“危房”。在街区原住民外流的同时,原有根植于这片土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也不断弱化,邻里街坊之间的交流随之减少,街区活力亦随之下降。

2

衰退的古城与自我更新的潜力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可用于古城更新改造的资金有限,且现有资金多用于各级文保单位的修缮保护。在社区层面,居民收入相对较低,持续的人口外流如釜底抽薪,仅依靠辐射小的旅游业和小规模的零售业无法逆转社区和整个古城经济的衰退。对于大部分城镇而言,若是城市中出现了成片的棚户区,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利用公共资金将原有的居民搬迁走,再把这里转变成环境优美、体面舒适的新住宅区,吸引新的城镇居民。这一做法的利弊暂且不说,但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是行不通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拆除、新建、扩建活动均受到相关条例的约束,那么如何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更新呢?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城镇建设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会议明确“要注意保留城镇原始风貌,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一个城市或街区充满活力、留得住乡愁可以有成千上万个特性和因素,但是最主要的是独特、复杂有序并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关于街区活力与街区价值的塑造,简·雅各布斯曾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说到:“街区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的街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尽管有缺陷,但其价值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重要记忆。对建筑、空间场所、文化等多元要素进行保护和传承,是历史文化名城延续乡愁的重要路径,同时也符合名城保护必须坚持的“原真性”原则。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采取的新建、商业化开发、原住民搬迁安置等,都应遵循历史文化名城“原真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不能只靠文化旅游和风格雷同的仿古商业街,更需要从社区层面为城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健康积极的社区环境则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持活力的基本条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社区仍有自我更新的潜力——镶嵌在大街小巷中独特的手工零售店铺、自发形成的菜市场、翻新加固的传统建筑等构成了社区活力再生的触媒。

古城复兴的可行路径

寿县古城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它也像其他一些正在衰退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一样,用娱乐性、低端快销零售业维持着城市的活力。在实地对话以及与类似区域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文化符号想要融入现代性商业需要有强有力的创新力量支撑,因此想要打造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仅在物质空间层面对房屋和街巷的形式与空间进行传统化是不够的,前期的文化创新支持以及大范围的文化宣传是逆转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一味娱乐化的首要条件。

为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回归乡愁中的老街,或许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 对保留的老建筑和古街巷进行梳理保护;

2. 增加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数量和提升其质量,将公共空间打造成为沟通左邻右舍、提升空间活力的重要节点;

3. 推动居住街区的功能混合——不同年代的房屋正是催化多元功能的理想空间。街道带来的安全感和人际间的相互信任为居民的情感留驻和“留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除了这些外在机制,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还应有更深层次的方面,且远比这些复杂——这与城市管理者的想法和要求有关,与城市的运作方式尤其是资金运转方式有关。可持续的资金运转方式将为古城的更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这是一种稳健的、持续催生多样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又与产生的各种功能结合,例如新的业态、新的场所等。这样历史文化名城就能从衰退趋势中逆转回来,并饱有持久力,使当地居民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实现自我管理。

3

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着地方的历史记忆、文化特色,寄托着外地游子的乡愁情感,科学合理的保护更新可以使其重生。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保护,不仅要推动外部物质空间的重塑,更要从深层次的人文和运作机制视角,打造城市的“文化乡”,在这里,真正能够让市民感受到历史的氛围,能够让后辈触摸城市的过去。

致谢:文中部分图片由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吴强老师提供,感谢吴强老师在寿县古城调研中给予的支持。

只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