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日出而作日入息:中国四千年诗词史上的第一首诗

2019-11-08 06:18:03旅游攻略
这是真正的山村民居,没有商业开发,没有旅游路线,没有民宿,这里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务农为生。不过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走了出去,年长的人也随着走了出去,便空置了一些老房子。
日出而作日入息:中国四千年诗词史上的第一首诗

这是真正的山村民居,没有商业开发,没有旅游路线,没有民宿,这里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务农为生。不过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走了出去,年长的人也随着走了出去,便空置了一些老房子。住的木屋是独门独户,在半山腰上,远离聚居的寨子,安静不闹腾;也不算特别偏僻,走到最近的寨子里也不过十分钟,不是人烟罕至,无人到荒凉。

屋前是一小片不规则的空地,空地的边缘用大块的石头矮矮地累了一层作为隔离。空地的前面是一个小陡坡,陡坡上种满了竹子,如今已有了些年份,形成了一片竹林,绿油油的一片,把整个木屋都包裹在它的影子里,即使在盛夏正午时候也能够有效的阻挡阳光的照射。

日出而作日入息:中国四千年诗词史上的第一首诗

竹林

竹林右侧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沿着这条路往外走,就能看见一大片一大片、层层累积的稻田,这是中西部山地地区独有的梯田。来的时候梯田全都是黄橙橙的一片,在秋风中偶尔低头浅笑、偶尔旋转雀跃,摇摆着原始的生命图腾之舞,人走进稻田,大半个人都能被淹没其中。

这几天到了晚稻收割的好时候,田间地头都是忙碌的人,还未收割的稻子继续在微热的秋风中微微摇曳着,显示着自己的饱满,散发着食物的香味。风吹一片黄,只闻稻米香。有些已经被收割完了,只有短短的根部继续留在田里,滋润着土地,已经脱去谷粒的稻杆就堆放在土里。放眼望去,半是黄橙,稻香飘逸,半是泥土,芬芳质朴。

日出而作日入息:中国四千年诗词史上的第一首诗

梯田

这几天当地人都特别忙碌,每天太阳出来,大家就开始在田间忙碌,有些人带着草帽,遮挡着依旧毒辣的秋日太阳,有些人就直面阳光的热烈,甩开膀子干起来。收稻子的时候是一家人充分合作的时候,连隔得近的亲戚好友也会一起来帮忙收稻子。 有人拿着镰刀负责割稻子,有人负责打稻子,一挥一打之间,稻粒都打入了斗中,稻杆就直接扔在田里,会有人负责把稻杆整理起来,弄成一堆一堆的,堆在地里。等到斗中都装满了稻粒,就分出来放进箩筐里,用扁担挑回家。这里都是层层梯田,交通不便,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用收割机,大部分都还是采用原始的打稻子的方法。 中午的时候大家也不回家吃饭,家里会有人做好了饭,给大家送到地里来。因为收割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请了很多人来帮忙收稻子,因此就得有人专门负责给大家伙一天三顿做饭。中午的时候,饭送来了,大家就停下手中的事情,找一处稍微阴凉的地方,擦一把汗,洗一把手,开始吃饭。 吃完了饭,稍微坐一会休息,然后又接着开始了下午的工作。笑着说些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彼此交流,同时伴随着有条不紊的割稻子、打稻子、收稻杆、挑稻子的工作链,循环往复。只见黄色的面积不断减少,可见的泥土面积越来越大。

日出而作日入息:中国四千年诗词史上的第一首诗

丰收

大家一直干到太阳落山,天色开始暗了下来,才结束一天的忙碌,收拾农具,往家里方向走。这里的梯田大部分都是属于最近的那个寨子里的,寨子就在河对岸,此刻望向寨子的方向,只见炊烟袅袅,是家中负责做饭的人正在张罗着大家伙的晚餐,好让大家忙活一天回到家中后能够马上吃口热菜饭,好犒劳辛苦的一天,同时养精蓄锐,为第二天的辛苦存储能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充实,就如《击壤歌》中先民对于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描述。

《击壤歌》

前秦·无名氏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诗词释义:

太阳出来了,就扛着锄头去耕田种地,太阳落山了,擦一把汗,拿起手里的工具,往家走。回到家中了,饭菜已经做好了,吃了饭,坐着聊会天,说说今天田间地头的收获,说说今年的天气。一家人合坐着,看看今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看看今天的星辰有多少颗,在月光和星星的陪伴下坠入梦乡。口渴了,就去寨子里的井里打水回来喝,井水冬暖夏凉,清甜美味,回味无穷。饿了就去地里采摘新鲜的瓜果回来做饭,吃的米饭也是自家田里产出的,自己种田种地,吃饭不愁。用辛勤的劳动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人,忙碌而又充实。闲暇的时候就玩一下击壤游戏,偶尔也相互比赛,看看谁玩得更厉害?这样自给自足的美好日子呀,这样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呀!谁还会向往帝王的权力呢?

备注:诗词的释义并非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根据意境在原文译文的同时进行延展。

这是一首作者已经不可考的诗,清朝的诗人沈德潜曾在《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虽然这首诗的作者不知是谁,可是根据沈德潜的这个考据,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我们历史长河中的第一首诗,是尧帝时期先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描述,距今4000多年历史。 我们更加熟悉的《诗经》,这部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距今3100年到距今2600年之间的社会面貌。晚了《击壤歌》近千年。可以说得上是,四千年诗歌史由此而始。 《诗经》的大量描绘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楚辞》的奇妙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瑰丽浪漫;作为古代散文的汉赋让我们惊艳不已;唐诗更是我们大多数人幼年的诗词启蒙,脑海中总能记住不少;而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竞相斗艳,给了我们一场文字盛宴;元曲的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也让我们回味无穷。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这一首《击壤歌》,由此而始,先人开始用诗词叙事、抒情、言志,记录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喜怒哀乐、欢喜伤悲,承载理想和现实。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四千年诗歌发展史。而如今能以诗词入怀,与古人对话,这大概也是我们的小确幸!

下一记预告:日出日落是古时候人们赖以生活的时间表,日出代表着一天的开始,而日落则代表着一天的结束,日出日落壮观美丽,人们对于它们的描述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图/创客贴正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