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2019-11-03 09:00:07旅游攻略
云水谣我妈、我、我舅妈在云水谣客家土楼对于福建来说,土楼意义非凡。这种产生于宋朝,成熟于明、清时期,并一直传承至今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土木石竹的完美融合,亦是客家人充满想象力的建筑手法的充分体现——“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云水谣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我妈、我、我舅妈在云水谣

客家土楼

对于福建来说,土楼意义非凡。

这种产生于宋朝,成熟于明、清时期,并一直传承至今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土木石竹的完美融合,亦是客家人充满想象力的建筑手法的充分体现——“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但这仅仅是福建土楼的表面意义。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云水谣景区内的土楼

更深层的,是土楼代表的美好寓意。数十,甚至上百户人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一圈一圈的楼层,绵延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睦和气,天圆地方,无限轮回,“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传统”。

在旅游大巴上,带领我们去参观云水游土楼的一日游导游,操着标准的闽南普通话向游客解释,客家人为什么被称为客家人,“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啊,待人接物都很客气的,特别是对待外来的朋友,特别客气,所以他们就被叫做客家人啦”。他的语气轻松,我“哈哈”一笑,差点信以为真。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土楼内景

作为此次一同出游的小伙伴儿,我舅妈后来问我:“客家人属于少数民族吗?”我虽然能明确给出“客家人不属于56个民族中的一个,而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但其他的,我答不出来更多了。于是,回来后我查了一些资料。

关于客家人的先民主体,有好几种说法,这里不作考证。只说客家人之名由何而来?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客家人是衣冠南渡的中原旧族,“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被称之为“客家”。

我们这天去的云水谣,也是这样客家人的聚集地。云水谣中,土楼和贵楼和怀远楼兴建在此。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和贵楼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怀远楼

长教

云水谣本不叫云水谣。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这个古老的村落,叫长教。再早时,它叫做张窖——在南靖西北部绵延十余里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张、邱、邓、王、牛、黄、陈等姓氏人家,其中又以张姓为多。

元至正十一年(1351),一位叫简德润的私塾先生“从上杭县太平里洪源村(现为永定县辖域)来梅林坂上设馆教书”。据说,简德润是受堪舆师的暗示,“觅龙寻踪至此”。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云水谣(长教)

张窖有一住户名为张振兴,其子亡故,儿媳刘十姐守寡守贞,一直孝顺翁姑。二年后,简德润入赘入籍张家,成为张家义子,并担任永丰里九甲长。明洪武二年(1369),“抽兵防御日本,被编入镇海卫,铜山千户所军籍,以后又调到兴化府、平海卫、莆禧千户所”。

简德润生了八个儿子,其八房在长教各村开枝散叶,瓜瓞延绵,很快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子孙都以“张简”为姓。

清朝道光年间,“张简”子孙中有一个名叫逢泰的进京赶考,一朝金榜题名——当年为表彰他进士及第的石旗杆如今还屹立在和贵楼前。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和贵楼

据传,主考官认为“张简”二字繁琐且在《百家姓》中查无此姓,便要求逢泰选择其中一个,逢泰去张选简。

简逢泰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后,村里的宗亲纷纷效仿,都从了简姓。张窖的“张简”子孙从此无人姓张,但为了保留一丝姓氏痕迹,简氏一族把“张”化为“长”,两者的读音在当地方言中极为相似,但“窖”字生僻,字义俗气,简氏一门便取谐音之字“教”,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正是儒家所提倡的。从此,“长教”便取“张窖”而代之。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明宣德年间(1431),简德润第四代孙在长教自然村北边兴建一座大宗祠,祀奉开基始祖简德润及其曾祖宇远、祖长源、父开华,义父张振兴和第二代八房兄弟夫妇等。

可惜的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由江西入闽,简氏大宗祠等十余座土楼及祠堂庙宇被烧毁。

今天的长教隶属于南靖县梅林镇,所辖三个行政村:坎下、官洋、璞山,分散在长教溪的两岸。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云水谣

长久以来,长教,都犹如一块璞玉,清丽动人,却不为人知。

2006年,电影《云水谣》上映。影片中,碧绿河水绕着老式的砖木房屋,逶迤于溪岸和山道的苍苍古榕,还有脚下那清凉光滑的鹅卵石路,矗立着的土楼老厝……这些景致,都来自长教。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但很快,电影受到热捧,也带火了这番景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中一条长十余公里的鹅卵石古道被修缮,并被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而长教,也改名为“云水谣”。

这条穿村而过的鹅卵石古驿道,据说是长教人走出大山的古道,但如今,它被修缮得无比平整和光滑,时光带走了它留下的坑坑洼洼、残旧破损,带走了石缝里蔓延的青苔杂草,也带走了长教的名字和洗尽铅华的静谧纯真。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云水谣,开始变得热闹。

人群熙熙攘攘走近云水谣,先走进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走过淙淙的绿水溪塘,走过枝干参天、郁郁葱葱又盘根错节的13棵古榕树,走过一间挨着一间的店铺,走过各种姿态万千的土楼,再随人流走进古朴沧桑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就走出了如画一般的云水谣。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云水谣很美,和“云水谣”的名字一样秀美。

但我却始终感觉到一种缺憾。

在我看来,地名,从来就不仅仅是地名,它是一本记录着历史和当地风物闲美的札记。对乡村而言,地名更是宗族的延续、风教的传承,地名是一盏灯,照亮远行游子的归家路。

福建云水谣土楼,此地原为长教|长教之名因何而来,又为何改名?

走出村口,我一路往停车场走去。在一幢没有名字的土楼边,立着一块告示牌。在风吹日晒的侵蚀下,告示牌上的字迹已经几不可见,只留下一片苍白和隐隐约约的几个红字,仅可辨认出的四个字是“南靖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