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2019-10-08 07:18:07旅游攻略
老行驴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一直行走在长安的少陵塬,樊川,神禾塬。穿梭游走在历史遗迹,遗存,名胜古迹之间,寻觅聆听历史脚步声声;挖出形胜背后人物生命蹉跎与华彩;透视地下和塔里的帝王将相,名仕高僧驰骋无疆,英姿飒爽。此文源于我2019年3月9日(周六)骑行少陵塬畔的《杜甫纪念馆》。

老行驴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一直行走在长安的少陵塬,樊川,神禾塬。穿梭游走在历史遗迹,遗存,名胜古迹之间,寻觅聆听历史脚步声声;挖出形胜背后人物生命蹉跎与华彩;透视地下和塔里的帝王将相,名仕高僧驰骋无疆,英姿飒爽。此文源于我2019年3月9日(周六)骑行少陵塬畔的《杜甫纪念馆》。参观后,我想更多地了解杜甫人生的轨迹,心路历程。

成都的杜甫草堂与西安的杜公祠

去过成都的都知道那里有一个杜甫草堂,那是成都旅游名片之一。我1981年到成都参加一个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到了杜甫草堂。那时还太年轻就觉得园子竹子很多,挺好看。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实际上那里就是当年杜甫(759年49岁),从甘肃流离失所到了成都后,朋友帮助建造的一处茅屋住所。杜甫来成都本来就是投奔在朝中为官的好友严武的。严武的祖父严挺之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故交,杜严两家算是世交,当然杜甫和严武的关系也很好。来了之后严武就帮助杜甫在成都的西郊一处风景不错的地方建了一处茅屋居所。经过前些年的颠沛流离,仕途不顺,杜甫大有归隐之意。严武知道杜甫的才华,多次劝他再入仕途。一次严武来到杜甫的居所,酒宴之中还赋诗一首

《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

这首诗意在劝杜甫出仕为官、担任自己的幕僚。(鵕鸃:jùn,yì,颜色好看的鸟羽毛,汉代皇帝近臣才能佩戴有这种羽毛装饰的官帽。“使君滩”意指最终也应该做个州郡之首。)

杜甫回了诗,婉言谢绝了严武。但是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杜甫在家排行老二,哥哥早亡)。这就是 后人称杜甫“杜工部”,把他的诗文集称为《杜工部集》的来历。

765年,年仅40岁额严武突然病逝。杜甫失去最后的护恃,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后来漂泊鄂、湘一带。770年杜甫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甫一家在成都呆了4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茅屋便倾毁不存。

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 [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茅屋变成了杜甫祠堂。后来几次倾毁,几次修复。民国时这里成了 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

现今杜甫草堂的一切都是建国后1952年以后陆续修建的。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改称:杜甫博物馆。

把杜甫成都落难,居住四年的茅屋居所,打造成名气很大的杜甫草堂,是成都人的聪明。再去那里旅游,你知道杜甫曾在那住过,写出了二百多首诗。仅此而已,其他都是包装。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甫的根在哪里?论出生应该是河南的巩县,论祖籍地和人生华章之处应该是西安。杜甫在西安和陕西境内居住了14年。杜甫的夫人杨氏的妈妈,娘家是陕西富县。安史之乱后杜甫困顿西安,妻儿就被安置在富县妻子的舅舅家。实际杜甫34岁来西安就有寻祖归宗之意。西安杜氏一脉就是杜甫的宗族。

可是现在西安很难找到杜甫的祖产,祖屋。在少陵原的居住处现在也难觅踪迹。唯一的一处遗存就在少陵原畔的《杜公祠》,这个杜公祠不用说外地人不知道,西安人知道的人也不多。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公祠院内

一张很好的历史名人的文化名片,没有引起西安人的重视。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真正的杜甫博物馆应该在西安,而不是在成都。杜甫实实在在的就是西安人。所以杜甫最爱称呼自己的是: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后代人们也尊称杜甫为:杜少陵。

杜甫的诗学根基和家国情怀

杜甫出生在仕宦家庭,是晋代名将杜预(222—284)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长安)杜陵人。曾祖父杜依艺到了河南做巩县令,带着杜甫祖父杜审言迁居河南。

杜审言很有才华,几次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又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四十多首诗。

杜审言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爷爷杜审言对杜甫影响很大,杜甫继承杜家的诗学血脉,这是 杜甫成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家学基础。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审言

杜甫的父亲杜闲,官至奉天县令(今陕西乾县)。

远祖杜预是杜甫崇尚的榜样,爷爷杜审言对杜甫有深度影响。杜甫在给他姑母写的墓志铭里提到他的家世:“远自周室,迄于圣代(唐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他在《进雕赋表》里也说,他的祖先自从杜预以来,就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杜甫的祖先多半充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杜甫是出身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宦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会里享有许多封建特权。

杜甫本人以“吾祖诗冠古”自傲,并且在他的儿子宗武,生日时他也谆谆告诫:“诗是吾家事”。在杜甫看来传承祖父的诗学是他和儿孙的责任。

至此我们可以概括地说 :杜甫儿时和青年时期生活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家学渊源,诗学根基。有了立志要秉承宗族传统继续奉儒守官的家国情怀。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杰出青年。这一时期,他不必为生计操心,他就是读书,游学,写诗。他的足迹遍布江宁,吴越,河南,河北,山东各地。

幼学就露尖尖角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

顽皮快乐少年时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青年大志成于胸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二十四岁登泰山而小岳,一首《望岳》一展胸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寻祖归宗奔长安,困顿民间写诗史

杜甫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成婚于740年,当时的杜甫29岁,杨氏19岁。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谐,30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就在他们成婚后第二年(741年)杜甫父亲杜闲病逝。杜甫又过了几年游历的生活,但是生活越来越拮据。看不到任何可以登堂入室的机会。在河南巩县的祖产因为还有几个弟弟需要生活。杜甫决定携妻儿去长安寻祖归宗,讨个一官半职,维持生活。

746年,杜甫35岁时,来到了长安,居住在少陵原下。

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制考)。杜甫也参加了这次制考。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杜甫决意不在参加应试,寻找关系要亲呈诗文给皇上。杜甫给朝中翰林大学士张垍(jì)写信求他引荐,张垍给杜甫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

751年,唐玄宗将在西安南郊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得知后写出了《三大礼赋》,为唐玄宗歌功颂德。(39岁)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三大赋

唐玄宗很高兴颁诏: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752年按照皇上的之意试文后只得个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就是把档案送到人事部门,等待机会候选。这又是李林甫捣的鬼,为了圆他前面“野无遗贤”的鬼话,压制杜甫而不用。

754年,长安雨灾,物价飞涨,生活压力很大,杜甫携妻儿搬到距西安120公里以外的奉先(今蒲城),投奔谁不太清楚。安顿好家小,杜甫又踏上了求官之路。或者说回到西安继续找工作。

755年,44岁的杜甫,接到朝廷任命,授河西尉(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从九品),杜甫“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朝廷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时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看望妻儿,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对自己十年的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是对唐朝黑暗面的揭露和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这首诗中。杜甫仕途不通困顿民间让他看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使他诗歌创作的思想和风格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安十年对他成为诗圣起了关键作用。

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756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西逃成都。马嵬坡将杨玉环赐死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六月杜甫已举家逃难于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杜甫舅仗家),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757年4月杜甫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到了宝鸡,投奔肃宗。5月,被肃宗授为左拾遗,(行监察之职),这就是后世称杜甫为“杜拾遗”的来历。9月长安收复,肃宗和朝臣回到西安,杜甫继续任左拾遗。

758年6月因营救房琯,离开西安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相当于文教局局长。年底杜甫回洛阳省亲。

759年初,安史之乱的叛军和唐军在安阳大战,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至此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新的高度。

759年秋后愤世嫉俗的杜甫辞职,举家离开陕西,到甘肃天水,后又辗转到了成都。杜甫从746年(35岁)达到长安,759年彻底离开陕西总计对头整14年。杜甫已经49岁 ,以后就再也没回过祖籍地西安,也再也没回过出生地洛阳的巩县。

西安十年,陕西境内十四年的坎坷求职经历,穷困潦倒的生活,亲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变化,没有登堂入室,高官厚禄。他坚持承继祖父诗学之志没有改变,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百姓生活和历史事件经典之作,后世称杜甫的诗歌是诗史,称杜甫为诗圣,基本就是这14年成就的。

清代诗人赵翼有一句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形容杜甫有点恰当。但是当我们知道了诗歌背后诗人的悲惨人生经历,再读读杜甫那些写自家清贫苦难的诗,那些写妻儿悲惨境遇的诗,应该说:国家不幸,诗家更不幸。而我们这些后世读诗之人,尽享中华诗词的文化滋养,却属大幸。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在陕西,在西安有过这样的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创作了那么多的辉煌诗篇,诗人以“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自称,可见杜甫对西安的家乡情怀有多深。西安人不应给杜甫一个应有的地位和纪念吗?真的做到很不够。举目八百里秦川有关杜甫的纪念性的遗址遗存几乎无存。唯一欣慰的是现在少陵原畔还有一处规模很小的杜公祠——杜甫纪念馆。

西安《杜公祠》的前世今生

祠,是为了纪念伟人,名仕而建的供舍(纪念堂),同族为祭祀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祠堂或宗祠。一般建于伟人名仕的诞生地,居住地,墓葬地附近。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但是祖籍是西安杜陵。746年杜甫寻祖归宗又回到了少陵原下居住。杜公祠始建于明代,在距现在杜公祠西南一公里的村子里,也许当年杜甫回到西安就在这个村子居住,当时一些名仕乡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一起建立了杜公祠,到了清代1804年杜公祠被烧毁,又在牛头禅寺的东部寺院复建了现在的杜公祠。1960辟为杜甫纪念馆。规模不大,展品也不多,但是总算有一处凭吊纪念杜甫去处。

《杜甫纪念馆》坐落在少陵塬西侧少陵塬畔,从上面地图可以看出距西安中轴线上的地铁2号线南端韦曲南向东只有一公里左右。少陵塬畔形胜之处沿塬上沿向下依次是:杜公祠(杜甫纪念馆),牛头禅寺,杨虎城将军陵园。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公祠(现名《杜甫纪念馆》)在牛头禅寺的东面,实际占的是牛头禅寺的地方。1804年距牛头禅寺西南一公里的杜公祠大火被毁后,在此重建。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牛头禅寺,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又一说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杨虎城将军陵园,1936年杨虎城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将军与次子杨拯中、幼女杨拯国,还有“小萝卜头”一家在重庆松林坡被害,1950年迁葬于此。这个陵园也是占用牛头禅寺的地方。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陵园,古寺,祠堂,比邻一处,位置关系是:

自杨虎城将军陵园大门始,沿少陵塬西坡拾级而上,一级为陵园院落,二级是杨虎城的碑亭,三级是和杨虎城一起被害的烈士墓,四级是杨虎城和夫人及子女的墓。五级就是现存的牛头禅寺,继续拾级到第六级就是杜公祠了。伴着牛头禅寺的晨钟暮鼓,钟磬木鱼,颂经声声,将军安息,诗圣魂泰。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公祠正门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唐代大诗人西安寻踪之旅——诗圣杜甫在陕西

杜公祠是西安唯一纪念杜甫的地方,期待将来西安建造一个大规模的杜甫博物馆,让人们永远知道这位少陵野老如何在西安谱写出了辉煌诗史的。让杜甫这张文化名片为古城增光添彩,成为西安旅游一个品牌。

关于坐落这里的牛头禅寺老行驴将在《樊川八大名寺》系列游记中专文分享。杨虎城将军陵园也另有专文介绍,关注老行驴,精彩内容不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