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2019-09-11 03:30:11旅游攻略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今年的暑假,带着小伙自驾回了趟老家。奶奶家离西安近,打着让“幼儿园毕业旅行”更圆满的旗号,我把它安排在了回程的第一站。

然而,在那个舒服小城,十三天胡吃海喝当猪的日子里,我那带小朋友旅行必做攻略的好习惯全部被磨掉。靠着同学给的一张建议路线图和二十年前去过西安旅行的各种自以为是,我带着小伙和司机宝爸,一路奔向西北,来到这个以文化奠定的十三朝古都,在不断取舍中完成了四天的旅行,其中的惊喜、意外、失落和遗憾,待我一一道来。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8月7日中午,三人驱车从老家一路奔向第一站: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下高速,一条路直通景区,道路两旁的垂柳伴我们一路前行,怎么说呢,很有帝王巡视感。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住在秦俑村的我们,下午收拾好便过景区旁的步行街探路,走走停停,把周边逛个遍,为次日第一批进园布置路线,这里也有摔碗酒喔。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第二天早上6点半,兴奋的我们早早收拾停当,不到七点半就在检票口等着。20年前看兵马俑的场景,只剩一张偷拍旧照,其他的在我脑海里只剩渣。为了不只是看热闹,我们在门口选了一个20人的讲解团,第一批大踏步的入了园,心情那个舒畅,简直可以用雀跃来形容。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进了两道门、检了两次票,先到位于园内右手边的陈列馆参观,里有禁止出国展出世界的青铜之冠:青铜马车。虽然是缩小一半的作品,但听了对马匹的装饰意义、马车内饰细节讲解,心中不禁感叹:二千年前的秦朝,工艺如此就精湛与讲究,了不得啊。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陈列馆里还有别的出土文物和知识讲解,一一看去,也能学习不少。当前有一个燕国历史文化展,当我们下午第二次进入陈列馆面对人山人海满脑晕时,它成了我们避难的场所,也正是在这人少的展厅里看展,为我们之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展奠定了基础,意外的收获。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一号坑,作为目前开发最大也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它,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像我们这种傻傻分不清,没做攻略又想仔细看的人,只能先跟着讲解粗略看过去,一会再回过头来仔细瞧。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回到深圳恶补相关资料才知道,除之前了解的:陕西地图如同一个跪射俑形状、前面三排士兵如同敢死队、每个俑都不一样面孔、老杨挖井口,陶俑均无武器等等,一号坑其实就是一强大虎狼军团,其中各种细节更需要提前做好攻略,才能在众多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有重点的仔细看,否则看到的只有拥挤与呼吸困难。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一号坑作为步兵为主,战车为辅的军团,简直不要太完美。前锋、主体、侧翼、后卫,相互配合,战无不胜。正面前三排的204个陶俑,没穿铠甲没带头冠,适合快速跑动、冲锋,号称炮灰;九个纵向列队为步兵和战车相结合的主体,队伍中的马匹,后面有空位,那是马车的位置,二千年的马车均为木质,早已腐朽得不见踪影。左右各有一列面向坑外站立的士兵,是侧翼部队,但我们当时完全没关注到。士兵里面有带冠的军官,有一定阵型,适合如此大的阵营传递命令。如果不是后期补充知识,这一切的讲究,我们完全无知。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话说兵马俑里每一个都不一样,有老者,也有娃娃脸,那是因为当时17-60岁都需要服兵役,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仔细找找,我倒刚好在前三排里找到一位老者。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一号坑里,不管是墙面、秦砖、夯土、门道、近代墓穴、棚木等,都有讲究,一一了解,仔细看去,你才能为这个伟大奇迹而震惊,满满的自豪感就在心中。坑里还有很多待修复或正在修复的秦俑,有些修复中的兵马俑上面会包塑料薄膜,天真的我们以为只是为了粘合,却不知它是为了保存秦俑上彩绘颜料的色彩,惭愧。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二号坑,粗粗看去,感觉完全没开发的样子,却不知道地下的它藏着一个巨大兵马军团。依着坑旁树立着的牌子,了解里面的战马、战车、士兵各项配备,难怪两千年前的秦军骑兵号称精锐。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二号坑还有出土的跪射俑、鞍马俑、普通士兵、高级军吏、中级军吏等等。当时我们是被人群推着一路看过去,完全没看到跪射俑的密密麻麻鞋底、鞍马俑的窄衣窄袖胡服、马是否有马镫、立射俑的靠下腰带和小肚子,以及高级军吏手部姿势是为了撑一把秦剑等等。不过也正是在这看了它们的头冠,才真正认识了秦俑中的各级军官,为我们第二次在一号坑找军吏打下了基础。注意看它的小肚子喔,再对比一号坑的小肚子,果然都微翘,原来这是当时的潮流啊。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最小的三号坑,军事指挥部,凹字形,稀稀拉拉60几个俑,唯独没注意那辆马车是面对着门口、只为传递消息,面对面背靠墙壁站立的士兵,是当时的警卫队。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相距二十年看兵马俑,有收获,也有遗憾。两次重走,小伙快要奔溃。假若我提前做好攻略和知识储备,不会如此累。建议:

1、按坑内竖牌按号码顺着看过去。听讲解,可提问。

2、人太多太多。可按陈列室、一号坑、三号坑、二号坑浏览,那天下午去陈列馆,只见人头不见车的场景至今还在脑海中。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二、西安城墙+西安事变纪念馆。

8号下午在兵马俑里精疲力尽的我们驱车一小时赶到西安市。想着离钟、鼓楼近,我们住在了朱雀大街。三天的时间,民宿让我觉得温暖,美食让我觉得满足,关键停车还方便,撸个烤串,明早上城墙。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9号早上的西安天公作美,刚被大雨洗礼的它非常凉爽。今天的行程是休闲的,懒散的起了床,品个潼关肉夹馍,再花二十分钟慢慢悠悠走到城墙南门永乐门。原定路线:永乐门上城墙,城墙上骑骑车、散散步,文昌门下,到书院门和碑林博物馆晃荡一下,再沿城墙根玩会就OK,但考虑小伙太小,对碑林书法不感兴趣,临时取消碑林,只在城墙上凉爽的走走。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城墙下看见两侍卫,不知道是巡逻还是表演,不过还蛮有气势。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上城墙,想骑车,然而租车有年龄限制,我们只能靠脚丈量城墙的宏伟。好吧,一路走,一路玩,一路拍,一路哄骗小伙继续往前,城墙上哪哪都是拍照的好地方,就是很长很长望不到尽头。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想要知道城墙的历史和各建筑的用途,还是需要提前做好攻略和知识储备。啥都没做的我们,只好蹭了讲解,却也只是了解到东市、西市,永乐门翁城、垛口以及垛口下的小孔等的用途而已,其他的就只剩下瞎逛了。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中午,小朋友饿了,一直闹腾着脚累不愿意走,丈量城墙的计划搁置,告别了永乐门,我们去觅食。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午饭后移步西安事变纪念馆。在这里,我们不再彷徨,对于它,我和宝爸尚有一些知识储备,游起来还算轻松。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一路过去能给小朋友讲讲当时的形势和事情的发生,还有假牙事件。幽静的园区,历史的痕迹,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而对于小朋友,他能体会的不过一星半点,但已足够。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傍晚的时间我们留给了钟楼和鼓楼,本想去看夜景,但是西安晚上8点才天黑,好吧,人挤人的上了楼。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小朋友倒是对鼓楼的表演感兴趣,一直坐在前排看。个人觉得花钱爬楼不值,远观也是能体会到钟楼的皇家气质滴。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至于鼓楼的烟火气,就需要从它旁边的回民街说起,周边一片繁荣热闹。在这我华丽丽错过了思念的娃娃头雪糕,悔啊。但蓝天白云下的它,还是蛮漂亮的。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回民街不用说,可以用挤进挤出形容,人多得不要不要,纯逛的,需要事先做好攻略,不走主街。怕闹的我们,放弃了老孙家泡馍、放弃了老米家泡馍,只扛着一碗泾阳甑糕逃离人海,回咱们的朱雀大街吃烧烤。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西安之行第二天,用脚丈量的一天,累。建议:

1、带娃上城墙,带足水和零食,想要好好逛,真的蛮长。另外:骑车需要12岁以上。

2、想去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可在永乐门下,吃了午饭慢慢走过去。无需门票,身份证登记即可。

3、钟、鼓楼可不浪费时间排队上楼,看夜景吧,听说很美。

4、听说城墙夜景不错,可以考虑下午晚点再去,也凉快些,不然天热会暴晒,但好像只有南门不关。我们上城墙那天错过了南门前的入城表演,想看的,可以做下相关攻略。

带着小伙游西安,却被狠狠打肿脸,攻略、知识一样都不能少(上)

10号,准备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雁塔,有意外收获,更有打击,说起来太长了,等下一篇给大家说吧,晚安。

~~END~~

#版权声明#本文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均为今日头条号“行走与美味的人生”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