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洛江春水向东流

2019-08-31 14:00:03旅游攻略
洛江春水向东流

中渡有八景,以洛江潜流出水口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中渡八景是香桥仙境、响水涌泉、 鹰山挂月、西眉烟雨、榕荫古渡、东岭晴岚、龙潭秋月、洛江春汛,展现了中渡的雄、奇、秀、幽特色,是寻微探幽的好去处。

洛江(又称石门河、亦称中渡河)是一条风景优美的江,江面不宽,缓缓的迤逦东去,即便在洪水季节也温婉平静。我们在清明来到中渡的洛江边正是观赏洛江风光的好时节,一群半大不小的孩童也在戏水,只见江水泛蓝,燕舞树梢,远山含黛,田野秧歌,绿满两岸,一幅“春耕图”呈现在人们面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名句似乎就是洛江春汛的写照。

洛江发源于四十八弄山区永福县三皇乡的鸡头岭(也有说融安县与永福县交界处的波有岭),于永福县江头村附近潜入地下,在中渡镇大兆村的香桥岩露出地面几百米后又流入岩腹,之后在大兆村桐木屯再次露出地面,经中渡镇在黄冕乡的旧街村汇入清江后称洛清江直下柳州。民国以前,50吨的船只可上溯湘漓,下通梧粤,解放后经多次疏浚航道,通航能力由3吨级增加到7吨级。1956年,鹿(寨)中(渡))公路通车后,航道运输逐年减少,1970年后基本停止。现在似乎只剩下观光的功用了,也不错,祖国的大好河山!

洛江春水向东流

乡人在古渡洗菜盥衣

顺江而下,我们来到了中渡八景中的榕荫古渡,古渡就在古城东门外,它既是渡口也是码头,还是中渡的得名之地。古渡和码头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约1526年前后),全部用巨型的长方形青石砌就,现在这些历经了岁月沧桑的码头、城墙和城门有的地方已经坍塌,青石板路阶也在千百年中被络绎不绝的来往商客踏磨得光可照人。而屹立于渡口已历经600多年风雨的三棵古榕依然生机盎然,巨大的根系如同蟠龙缠绕江岸,虬枝粗干撑起的榕荫更是夏日乘凉的好去处。想当年渡口应该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繁忙景象。据史书记载,旅行家徐霞客当年从桂林到中渡后就从这个渡口上船顺流而下直抵柳州城。而蜚声海内外的电影《刘三姐》也在此取景,1985年以来电影《流亡大学》和《龙城风云》就把古榕码头摄入了镜头。

古码头城门

东岭晴岚也是中渡八景之一。东岭,名十二岭,又名十二弄,横列在榕荫古渡的对岸,是古城东南方向的屏障。雨过天晴或明月当空,只见嵯峨峥嵘的岭峰在冉冉飘缈的瑞霭中似有若无,似有长江三峡中巫山十二峰的意境。

中渡人为有这些佳景而骄傲,邑人、柳州诗词曲学社社员阳运隆老先生为此有咏东门古榕诗一首,诗曰:

古榕屹立洛江边,沥风沐雨数百年。节错根盘连岸畔,绿叶葱翠贴云天。浓荫日照映流水,疏影月涵逐游船。最是炎天酷暑日,留连树下竟如仙。

咏古榕诗

洛江春水向东流

为使诗句永存,乡人特地将阳老先生的咏古榕诗按草书和隶书两种书法刻成碑镶嵌在渡口的石墙上,还在石墙上刻有《东门古榕》四字作为标识。佳句配佳景,这些石刻使古渡增添了一股文化气息,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偏如山西的鹳雀楼,就凭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跻身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榕荫古渡今后会不会也因诗句而成为中国的名渡之一也未可知。

如今清清的洛江水还在那里静静的流淌着,但已经像一个藏在深闺的小家碧玉那样安静了,昔日繁忙的渡口早已沦为家庭妇女们洗菜盥衣的地方。就在渡口下游不远处一座大桥横跨洛江,桥上人来车往,早已取代了昔日的舟楫之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