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2019-08-29 06:03:04旅游攻略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冒着酷暑来到石经山,石经山本名白带山,位于房山区境内,在云居寺东二里处,又称芯题山,唐时名涿鹿山,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储藏石经之处,也是佛祖释迦牟尼佛肉身舍利出土之处。作为一个景点,石经山不是以景色见长,而是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一条千年古道、两座千年古塔、两处建筑遗址、三口千年古井、九处藏经洞遗迹共五大遗址。其中,雷音洞开放洞内遗址,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千佛柱。据考,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静琬为维护正法,镌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千年古道,便是登山的山道。这条石经山古道开凿于隋大业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数千块刻经石板正是通过这条古道送到山上的。古道大部分是在山体岩石上开凿而成,千百年风吹雨淋露出了岩石本来的纹理,加上古道两侧多处形状各异的岩石,共同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每级台阶都留下了先人们的不朽足迹,拾级而上,我们将切身领悟锲而不舍的“石经精神”。今天,我们就沿着这千年古道,看看石经山的历史遗迹吧!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走过一段平坦的石路,是108级台阶,由此到达藏经洞,古人开凿了108级台阶,据说,这象征着人的108种烦恼,每登一级,就消除一种,走完这108级台阶,就意味着消除了一切烦恼。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三口山间古井,一是圣水井,在108节台阶前,此井深十米,为刻经先人凿岩而成,因井水甘甜千年不枯,被老百姓传说为“神井”、“圣水井”,说是南海观音菩萨的净瓶之水降在了石经山;登上108节台阶,经过1洞2洞,在8洞9洞旁边还有两口古井,开凿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当年为了解决山上僧人、工匠饮水而开凿。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九个藏经洞。在石经山半山腰,开凿有九个藏经洞,分上、下两层,1洞2洞在下,3–9洞在上。其中八个洞为封闭式,装满经板后用石堵门,以铁水浇铸。只有一个规模最大的雷音洞为开放式,静琬最初刻经146块,嵌在洞的四壁。洞内有四根八面的立柱,柱上雕有佛像1056身,故称千佛柱。九个洞内共藏经石4196块。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9个藏经洞中雷音洞最为有名,不仅是目前惟一开放的,而且与其他几个储经“仓库”不同,它俨然是一个佛殿。洞内面积宽广,四壁镶嵌着静琬大师早期刊刻的《妙法莲花经》、《金刚经》等12部经文。雷音洞还有一个别称“千佛洞”,得名于洞中支撑洞体的四根八角形石柱上雕刻的1056尊佛像。难得的是每个佛像不仅法号不同,神态也是细微之中见差异,只可惜有很多佛像遭到了程度不同的破坏,以头部被砸毁的居多,据说是解放前一段时间里无人管理所致。洞中央那张看似普通的香案底部的拜石,就是这下面,出土过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佛祖舍利于1981年11月27日出土,在雷音洞的拜石下,发现长、宽、深各二尺左右的石穴和一套汉白玉雕成的石函。大石函内是一个青石函, 青石函函盖有静琬题刻,青色函内是第三层精细的汉白玉函。其内是第四套小银函,最后是第五套极小的玉函,精美的原料,精细的雕刻,在小玉函内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舍利两颗,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两颗佛舍利与陕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八大处二处的佛骨舍利并称为“海内三宝”。据说,佛祖肉身舍利原本共有三颗,在隋代经隋炀帝时期辗转来到云居寺,本来是在云居寺中起塔供奉,静琬大师为防政局不稳带来的毁坏可能,遂将其秘藏于雷音洞地穴。后来舍利在明万历年间被发掘,当朝国母慈圣太后曾迎入宫中供养过三日,之后又重被安置在洞内石函中。1981年佛祖肉身舍利被再次发掘,数量上却由最初的三颗变成了两颗,同时新增了两颗珍珠。而其中奥秘无权威解释。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藏经洞所在的半山腰平台继续往上,一段很陡峭的台阶便到山顶,山上有两座塔。有介绍说,北京市现存唐塔仅8座,石经山就有两座,其中金仙公主塔是这八座唐塔中体形最大的。金仙公主塔,为七层密檐式宝塔,为唐塔的典型样式,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40年)。金仙公主塔体量不大,高仅3.5米,但十分精致。全部用汉白玉石建造,基座中间为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金仙公主为唐玄宗李隆基八妹,热心支持云居寺刻经,奏请唐玄宗赠给云居寺唐代新旧译经四千余卷,又将寺旁麦田、果园及环山林麓赐给该寺作为永久性寺产。另外一座塔为单檐小石塔,也是建于唐代。说是塔,其实从外形上看更像是微缩的“石板房”,石板“搭”成四壁、上面是石质“屋顶”,造型十分简单。两座石塔作为亭阁式塔造型有着典型的官式建筑特征,而密檐式塔是唐塔的典型建筑样式,现存的金仙公主塔塔铭记载了关于石经山、房山石经及唐代幽州与中央的关系。另外,唐塔守护石经山是一奇,从全国范围来看,建在山顶而且如此精致的唐代石质佛塔非常少见。而建在山顶而又如此精致的唐代石质佛塔可谓罕见。石经山上原本有6座塔,除了现存的2座外,其他4座塔的情况目前仍是一个谜,需要做进一步勘探。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考古发掘,在石经山发现了完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云居寺最早建在石经山上,雷音洞就是云居寺的主殿。所谓云居上寺是指石经山上的云居寺,现在人们所说的云居寺是指山下的寺,此次考古发掘的曝经台是云居上寺的第二进殿。此前,唐代文献中已有对上寺的记载,但是其具体规模、整体结构如何等都还是谜。

石经山,到底还藏有多少秘密,有待于考古学家进一步发现。

石经山里藏石经,千年国宝藏千年

特别提示:

1、石经山门票:25元/人,停车费5元不限时;

2、平时游人非常少,我们去时只有6个游人;

3、汛期到达8洞9洞后就不让往上攀登了,唐塔看不到;

4、虽说是海拔450米,但是没点体力爬上山顶还是非常吃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