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2019-08-28 21:30:04旅游攻略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广西防城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该市提出“以海强市”的目标,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正积极打造中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区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先行区等。新形势下,如何借势推动防城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如何深度融合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8月15日,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防城港举行,与会专家就海洋经济发展、文旅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海洋文化旅游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陈 耀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当前,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对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挑战。”陈耀认为,我国很多地理区位相近的海洋城市同质化严重,成功的海洋文化旅游应该是个性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统一。他以防城港市为例,认为海洋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一是打文化牌,做“全程文创”文章。海洋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应深度挖掘防城港市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创意文化,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策划相关海洋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同时在景观、设施、建筑中全面展现上述内容,将文化主题融入各种涉旅活动,将文化形象对接多种实体产品,开发艺术、纪念品和生活用品,“全程文创”应跳出“文创”只是设计旅游商品、纪念品和伴手礼的误区,重点在旅游开发的全环节文创。

二是打海洋牌,做主题海岸文章。在旅游规划时,应考虑如何增加游客停留在防城港的时间,促进多元消费。以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强化全域“海洋”性,通过主题化将“海岸”扩大到整个区域。

三是打旅游牌,做产业融合文章。利用海洋与文化吸引游客,通过产业融合开发多种新业态旅游产品,创新多样化消费方式,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综合效益,促进度假旅居、康养婚庆、会展研学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海洋特色文化提升附加值作用。

四是打全域牌,做“点”上集聚文章。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的全面开发。海岸地带生态环境优质却也脆弱,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要采取留白和留空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打国际牌,做国内游客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海经济”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突出海洋是开放、合作的载体和纽带,促进海洋文化交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以多种合作形式增进海洋福祉。这方面,世界发达国家海洋旅游先行一步,国际游客在消费上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同时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海洋旅游的客源支撑。防城港海洋旅游具有打国际牌的良好条件,可以打国际牌增加吸引力,以国际档次体现竞争力,同时做好国内游客文章,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

防城港海洋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吕志华发表了题为《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背景下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思路探讨》演讲,介绍了我国海洋药物研发情况、海洋生物资源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防城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机遇等内容。

“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时空尺度的由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耦合在一起的复杂开放系统。”吕志华说,海洋里资源总量大、物种丰都高,研究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需求。

海洋生物资源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了国际新药研发领域的竞争热点。“海洋药物半个多世纪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不但使公众认识到海洋是一个解决人们健康问题的希望所在,而且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及技术成果基础。”吕志华说。

“随着生命组学、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数理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催生了药物研发的新策略、新方法和新技术,为探索、分析、认识蓝色生命现象,为研究海洋药物提供了数据及技术支持。”吕志华说。

防城港拥有长达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目前该市正积极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吕志华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开发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

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高舜礼分析了防城港的临海比较优势,并结合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建设,就如何提升该市旅游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高舜礼认为,防城港发展海洋旅游主要有3方面明显优势。一是地理纬度较低,适于四季下海。二是海陆毗邻越南,适于拓展边境旅游。三是被批准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政策环境相对优越,自治区和全市更加重视旅游业。

“海洋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一批相关产业和业态的支撑。”高舜礼说,从涉海旅游的角度看,当前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于挖掘游客体验,这是一向薄弱乃至空白的环节。应将游客对大海的无限神往,引导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验大海,从而拉动和扩大旅游消费。

高舜礼同时也坦言,防城港虽然优势明显,但和其他沿海城市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游客大致停留在观海、泡海、吃海上,对海洋存有一定惧怕,不赏、不玩,涉海项目内涵有待提升。

高舜礼建议,防城港要通过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注入边境和地域特色,实施与互联网相连的专业性文创研发,打破全国海滨城市旅游商品千城一面的现状,带动当地名优土特产品的对外销售,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同时要把当地海鲜、地域性餐饮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形成品牌化的聚集区。

2018年3月,防城港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该市随即启动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行动,研究制定了六大创新探索改革事项,争取在3年内形成 “防城港模式”。对此,高舜礼建议应打造新型边境旅游产品,落实便利通关的新措施,协调好境外旅游服务等。

高舜礼说,该试验区地处北部湾畔,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居中越沿边口岸之首,区内就有不少涉海旅游资源。应利用试验区的开放政策,积极与越南有关地方协调,开发边境旅游新产品,包括涉海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利用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探索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推动自驾车旅游往来便利化,开拓海上跨境旅游新市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边境旅游转型升级。

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渔业的合作,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渔业是东盟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与东盟合作将提升渔业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减少贫困。”吴洽儿表示,中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规模在2006年~2019年间增长迅速。2006年双边贸易总额3.01亿美元,截至2018年,贸易额度稳增至49.68亿美元,增长了15.5倍。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养殖渔业合作的国家不断增多,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投资,还开展了养殖技术的互联网合作,开启了海洋渔业“互联网+”的新时代。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设立了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建造海水养殖技术合作的科技联合体。

防城港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吴洽儿建议,今后,防城港发展海洋渔业应做好7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防港渔港经济区,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构建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二是大力发展新型渔业产业,建设“人工鱼礁+深水养殖+休闲垂钓+渔船民宿+出海观光+游艇渔港+海域监管”等为一体的立体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渔业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对虾等高经济价值产品,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新型蚝排养殖金鲳鱼、大蚝等。四是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依靠双边多边贸易、东盟国家入境的低价优质海产品原材料和充裕的跨境劳务工作人员等优势,在水产品电子商务、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五是加快培育走出去企业。立足区域优势,合理利用边贸优惠政策,为当地水产龙头企业牵线搭桥,助推他们走出去。六是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合作。推动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渔业产业合作关系。七是加强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面向东盟国家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建立长期、友好、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立足区域优势,组织开展联合增殖放流、合作研究、联合科考和考察交流等活动,提高南海周边国家现代渔业管理与技术水平,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双边渔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 凤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崔凤从海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海洋文化的旅游价值,并提出了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从海洋文化视角下看,崔凤认为,当前我国滨海旅游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滨海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海洋文化资源转化困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对海洋文化本身认知的局限等。

崔凤表示,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游客眼中的居民经营者是文化的传递者,居民眼中的游客是消费者,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二是滨海旅游业的传统项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面临产业升级和文化资源转化的难题;新开发的滨海旅游地区和项目难以逾越传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三是长期以来,有关海洋文化的认知存在局限,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存在竞争,导致海洋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文旅融合是传承和保护海洋文化的重要途经,对如何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崔凤建议应深度挖掘海洋文化,依托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注重海洋文化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统筹协调;将文旅融合理念与社区治理理念结合起来,重塑“生活化”社区,打造嵌入式、体验式、深层次的文旅体验空间。

来源:中国海洋报

文字:郭松峤整理

编辑:郑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