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敦煌解说笔记|与可爱的人在一起的日子

2019-08-27 09:15:02旅游攻略
李奕青董宁宁高冷月今天敦煌解说笔记的主角是莫高窟可爱、有趣、令人感动的游客朋友们~与游客相处的一月在一位同学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带A票时,是和一群陌生人在'文物库房'中穿梭,与他们分享你喜欢的作品和风格。

撰稿 / “解说敦煌”志愿者 :李奕青 董宁宁 高冷月

今天敦煌解说笔记的主角是莫高窟可爱、有趣、令人感动的游客朋友们~(下图拍摄者:樊华杰)

敦煌解说笔记|与可爱的人在一起的日子

与游客相处的一月

(文/李奕青 董宁宁)

在一位同学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带A票时,是和一群陌生人在'文物库房'中穿梭,与他们分享你喜欢的作品和风格。而B票却是人来人往,遇见带着各自故事的人来到莫高窟:有退休以后终于有机会来看一眼飞天,有奶奶颤巍巍推着她老伴的轮椅,有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

这大概可以简单概括我们工作的体验。在遇到的各色人中,大部分朋友的相同点是,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奔赴敦煌。他们之中有愤恨于华尔纳偷盗壁画、塑像,希望国家可以追回的朋友;也有很多关心洞窟保存的朋友;更多的大概是看到悠久文化之后,通过我们的介绍对此产生些许了解,而产生感动的人们。

其中有一些老人,坐着轮椅来到敦煌,颤颤巍巍地在B票区的每一个洞窟前排队,我们常常会为之心酸并流泪,他们仿佛是已经走过了一生的时间,终于与莫高窟相逢,而他们生命的某些痕迹与历史给莫高窟留下的痕迹相重合,让他们由此产生了深深的心灵震撼并为之叹服。

敦煌解说笔记|与可爱的人在一起的日子

还有一些老人,实在腿脚不好没有办法爬到高处的洞窟去看,只能坐在一旁休息等待,但在交流中,很多人都表示虽然很遗憾,但是能在有生之年来看一眼,并且看到莫高窟被保护的这么好,就感到无比欣慰。

敦煌解说笔记|与可爱的人在一起的日子

绝大多数的朋友们,在我们说过“我们出于保护的目的,不允许大家在洞窟内拍照和录像,大家今天既是参观者,也是保护者,希望大家可以配合”之后,都会若有所悟的点点头,收起自己千里迢迢背来的照相设备。有极少的游客在洞窟内拍照时,也会被其他游客好意阻止。这让我们感受到,大家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即便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给他人分享的欲望,都会努力克制住,为文物保护贡献一份力量,着实令人感动。

在与这些游客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话语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01

“我买票就是为了看睡佛的啊!”

刚刚检票进入A票区,就有一位游客问我什么时候去看睡佛。当我告诉他A票是不会去参观148涅槃窟的时候,他十分难过地说出上面那句话。

当时我感觉难过又无奈,游客们都是不远千里来到敦煌,来到莫高窟,如果心愿没有达成的话那就太遗憾了。这时我突然想到,A票的332窟后面不是也有一尊“藏起来”的睡佛吗?如果能去看一看,也算是帮那位游客完成了愿望。

于是,在征求了其他游客的意见后,我们一起参观了332窟,感受了涅槃像的魅力;并且在之后参观420窟密体画的时候,也欣赏了“金装”的睡佛。最后结束参观的时候,那位游客向我道谢,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边老师一直告诉我们的“因地制宜”“因人施讲”:作为一位讲解员,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地为游客排忧解难!

02

“违背诺言的人就要全身长疮而死吗?”

在给游客讲完257窟的九色鹿故事后,一位小朋友一直追着我问:姐姐,这个人为什么会长满毒疮呀?”当时我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她是没有听清故事,就把故事情节——告密者因违背诺言而受到惩罚——详细地告诉了她。谁知道小朋友听过之后,反而更加难过,拽着我的袖子问:“真的吗?违背诺言的人一定会全身长疮而死吗?”这时候我意识到,她可能是被吓着了,可能在为自己之前一次小小的食言而感到恐慌。

于是我便赶快说:“小朋友别害怕,这个故事呀其实是人们写出来的,是为了让大家信守诺言!”经过我的劝说,她才慢慢高兴了起来。小孩子的世界其实十分单纯,所以我们在给他们做讲解的时候,一定要为他们解释清楚,不要让他们因误解而感到害怕。

03

“那就好,那就好!”

在值守B票区的时候,有一位阿姨问我,洞窟里的灯光会不会对佛像和壁画有影响?在我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以后,这位阿姨突然很欣慰地笑了,一边笑一边说:“那就好,那就好。”

我有一瞬间是愣住的,不是问我“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拍照”而是说“那就好”,由此我感受到了阿姨心中对文物那沉甸甸的感情。

同时,在带领参观或值守洞窟时,有些游客一时被莫高窟的盛景所震惊,也偶尔会问我们一些超级可爱的问题,比如:

坐佛的身高之谜

讲解员:“96窟的大坐佛高35.5米,是中国第三大佛,室内第一大佛。”

游客:“那他站起来多高啊?”

讲解员:“额……他目前还没有站起来过。”

卧佛的体重之谜

讲解员:“我们的大卧佛是在开凿洞窟时直接从山体中凿出,与山体连在一起,再在上面敷泥进行细节绘塑,因此称为石胎泥塑,是目前莫高窟第二大卧佛。”

游客:“那他多重啊你们量过吗?”

讲解员:“没有。”

游客:“那你们把他吊起来量一量,从脚指头勾起来,就可以了。”

讲解员:“对不起,我们吊不起来整个山崖呢……”

药师佛的……之谜

讲解员:“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七身药师佛。”

游客:“呦,这个厉害呢,每个旁边都有个老婆。”

讲解员:“不好意思,那个是佛的胁侍菩萨。”

形形色色的游客都十分可爱,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们意识到自己讲解员的身份在某些时候像是帮助游客们的圆梦者。而自己又何其幸运可以打开窟门带领他们领略千年的历史,分享抵达“远方”的喜悦!

脚步

(文/高冷月)

来到莫高窟,每天见到最多的不是壁画不是塑像,反而是络绎不绝,来自天南海北的人。

值守第138号洞窟的时候,我总喜欢站在甬道入口处,用手电为进入洞窟的游客照亮脚下的木板,提醒他们注意脚下安全。

从一个人的脚步,其实可以窥见很多。

B类门票一天大概卖出一万两千张,参观洞窟的人形形色色,脚步也各不相同。他们踏在洞窟的木板上、地面上,发出或沉重或轻盈的声音,在空荡的洞窟里砸出嘈杂的回响。大概这洞窟,在千年之前,怎么也不曾想到,如今的这个年岁里,嘈杂喧嚷充斥着佛龛窟门,而空灵的寂寥从崖壁泥塑里渗漫出来,冷眼旁观。

人潮汹涌,挤满佛台前的空地,满满当当,几分钟的讲解结束后又急匆匆的冲出甬道,鲜少有流连停留。一波接着一波,循环往复,每每人群散去的时候,我仿佛听到洞窟发出了一声声如释重负而又失望且无可奈何的叹息。

我见到过精致纤细的高跟鞋在木板与木板间缝隙里闪躲的局促,厚重的妆容和闪亮的首饰在洞窟里映射出强颜欢笑的面容;我见到过板正光洁的皮鞋在地板上踢踏出高谈阔论,亮着的手机屏上对话往来繁忙;我见到过年迈的脚步在走下木板的时候,小心翼翼试探不敢迈出的蹒跚与犹豫;我见到过小朋友蹦蹦跳跳从木板上滑下时候的长长脚印;我见到过心不在焉一脚踩空从而踉跄恼怒的惊慌。

这些脚步,就像踏在已经流逝了千余年的历史时光里,轻薄如光尘。

见过的脚步多了,自然就麻木呆愣了许多,只是站在甬道旁,打着手电,重复提醒着大家“注意脚下安全”。

但总有一些例外会在不经意间吸引了自己的目光。

那是一对父子,儿子可能是患了类似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疾病,没有办法正常行走,脚步歪歪扭扭地站不直、走不快,只能拉着父亲的手,慢慢地一步一步的挪动着。在进入洞窟的时候,明明是第一个进来的,却被挤在了最后,站在逼仄甬道口一角。一开始没仔细看的时候,我还提醒他们不要站在甬道上,往里面走,那位父亲抱歉地对我笑了一下,说他儿子走不快,正好甬道旁有扶手,他们就站在这里可不可以。他们就站在那里,为了要让儿子扶住扶手,他们只能背对着佛台,面向甬道外站着,儿子用力地用双手撑住自己的身子,讲解结束之后,洞窟里面的游客一窝蜂地抢着挤出甬道,父亲就在他身后用双臂围着他,生怕被其他游客撞到。而在游客散的差不多的时候,儿子才在父亲的搀扶下,慢慢地转过身子,两个人站在甬道口,远远地对着佛像,认认真真地拜了三拜,父亲口中念念有词,大约是在说些希望自己儿子可以好起来的祈祷之词。拜完之后,父亲在前头走着,手背在身后,拉着儿子,儿子跟着父亲的脚步,一步又一步艰难地迈着,一步又一步挪出了洞窟。

他们的脚步声很轻,但是却一步又一步重重地踏在了我的心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