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2019-08-27 08:15:08旅游攻略
在《徐霞客游记》中,381年到访昆明的游圣有这样一句记录:余昔以避雨山顶,遍卧石隙,乌睹有此类哉!--《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四》这样一句话,足以说明徐霞客真的到过了圆通山,而且有故事、有情节、有遗憾。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俯瞰圆通寺

徐霞客到过圆通山?难道徐霞客也喜欢到圆通山看动物、喜欢圆通山的樱花潮?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除了是动物园之外,最著名的就是樱花潮了

当然不是这样。

但,徐霞客真的到过圆通山!

这可不是喝多了,说什么胡话,因为这是徐霞客自己说的。

在《徐霞客游记》中,381年到访昆明的游圣有这样一句记录:

余昔以避雨山顶,遍卧石隙,乌睹有此类哉!--《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四》

这样一句话,足以说明徐霞客真的到过了圆通山,而且有故事、有情节、有遗憾。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寺看圆通山

连标点符号在内,虽然只是短短的20个字,但是揭开的却是徐霞客第一次到昆明缺失的一段经历,真可谓弥足珍贵。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徐霞客旅行线路图

一块奇石背后的圆通故事

那是什么引出徐霞客这段追忆和感触呢?

一块奇石。

崇祯十一年(1638年) 十一月初三日,晨往阮仁吾处,令促负担人。即从其北宅拜穆声。留晨餐,引入内亭,观所得奇石。……,石在亭前池中,高八尺,阔半之即四尺,玲珑透漏,不瘦不肥,前后俱无斧凿痕,太湖之绝品也。云三年前从螺山绝顶觅得,以八十余人舁至。其石浮卧顶上,不经摧凿而下,真神物之有待者。--《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四》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一窝羊

接下来就是徐霞客上面的感触、感慨、感叹了:我怎么没有看到这样奇物呢!

上面这一段,徐霞客所说的“螺山”,即螺峰山,也就是今天的圆通山,明清老昆明的八景之一“螺峰叠翠”中的螺峰是也。

之所以螺峰山会变成今天圆通山,主要还是因为圆通寺。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昆明别具一格的圆通寺

明朝的时候,圆通寺围入城内,并得到云南的最高统治者黔国公沐氏家族的特别关爱。

圆通寺是沐氏做佛事的主要场所,沐氏也成为圆通寺的大施主。沐氏家族多次捐资募资修葺扩建,圆通寺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昆明城内最大的佛寺。

于是,寺名圆通,作为背景的螺峰山也就成了圆通山。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上看圆通寺

扯了这么一大堆,其实是有的放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

380多年前,明朝时候的螺峰山,虽然已经围进城里了,但依然还是一座山,一座像今天一样可以俯瞰圆通寺的山。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寺与圆通山

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志在山水的徐霞客一登的游兴,才会留下上面的文字记录。

徐霞客游圆通山另有玄机

另外一个原因,螺峰山是昆明风水龙脉的一个重要节点,或者说一个风水宝地。

对此,民国罗养儒先生说的比较透彻:

(昆明城的)来龙既远且长,复雄而壮,自东川、会泽西北角起点发芽,蜿蜒五六百里。龙气走动后,便迂回曲折,伸缩起伏,自北方入城,行入境内,龙气益壮,至铁峰庵处,便停顿起嶂,更含蓄旺气而起顶。九起九伏,向西绕南,至圆通山而开玉屏,徐吐五华秀气,五华分五支而下,中支开阳面,结局于文庙地场。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长虫山上

而徐霞客,其实也是一个风水和堪舆的大家。

徐霞客在他最著名、也算是一生游历考察最大成就的代表作《溯江纪源》中,除考证了长江之源外,主要就是论述中国三大龙:

今详三龙大势,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而中龙中界之,特短。《徐霞客游记》之《溯江纪源》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起于会泽的昆明龙脉最末端,埋葬着一个会泽人

因此,到了昆明城的徐霞客,当然要到城中的螺峰山,这个昆明龙脉节点上看一看了。而且这里离他两次到昆所住的“南门外”真的不远!

徐霞客游圆通山的狼狈一幕

从徐霞客不多的文字记录中,我们除了看到徐霞客因为没有觅得奇石的遗憾之外,还能看到他游螺峰山时的狼狈一幕:避雨山顶,遍卧石隙。

这8个字,更为我们展现出了380年前螺峰山顶的原貌:山顶山石头很多,层层堆叠形成缝隙可以避雨。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一窝羊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年的螺峰山顶,还是一片荒芜,没有如今的亭台楼阁、也没有可供避雨的大树。

所以,在游览途中偶遇大雨的徐霞客无奈之下,只好在躲进石头缝隙中避雨。

这似乎与“螺峰叠翠”的名头不符,也与今天圆通山绿树成荫的样子不符,但这才是380年螺峰山的真实样子。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当年的圆通山上估计和今天的长虫山一样

当年的老昆明,生火做饭、烧水取暖主要靠木材,近在咫尺的螺峰山肯定早已经被砍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搬不走的灰色大石头。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一角

至于“叠翠”的地方,指的是圆通寺后危耸的山崖间还有些绿树。正因为稀少和珍贵,“螺峰叠翠”才会成为明清昆明的八景之一。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螺峰叠翠

似乎是为了证实这种说法,明清昆明八景中紧随“螺峰叠翠”其后的就是:商山樵唱!

樵,樵夫也,就是砍柴的人。

《徐霞客游记》中“螺峰绝顶”如今的样子

现如今,游览圆通山,走过水禽区,除了山上经多年保护已经有大树长成,修建了很多亭台楼阁供游人憩息之外,遍布山顶、遍布山崖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还依然如故。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顶

在圆通山最高处,也就是螺峰绝顶,除了被昆明人称为“大方亭”的之外,还修建有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绝顶的螺峰阁又称“大方亭”

在这些建筑的周边,还可以看到很多大石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顶

遥想当年徐霞客游圆通山,“遍卧”在这些石隙中,虽然有滇狼狈,但又何尝不是自得其乐、乐在其中!毕竟,考察喀斯特地貌也是徐霞客游历的重要内容之一。

徐霞客在昆明圆通山留下了遗憾,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样子

圆通山脚的“一窝羊”,也是一座小石林

因此,妥妥的,不用怀疑,徐霞客真的游览过昆明的圆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