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石窟

2019-08-26 10:54:09旅游攻略
它们远承印度石窟艺术,将古老的佛教艺术与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造像塑形融入了汉民族审美意识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特征,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石窟

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是指以我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四大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传世。它们远承印度石窟艺术,将古老的佛教艺术与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造像塑形融入了汉民族审美意识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特征,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1、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逐萌发开凿之心,始建石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牌坊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莫高窟形成巨大的规模。唐时有石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古代各时期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彩塑菩萨》

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卢浮宫”。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4世纪到14世纪宗教和世俗文书的珍贵文物5.6万卷,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九层楼》

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岗石窟牌坊

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

云岗石窟《大佛》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岗石窟《彩塑菩萨》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岗石窟《牌楼》

三、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始凿于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连续400余年之久的大规模营造,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龙门石窟牌坊

龙门石窟是云冈石窟的延续和提升。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兴云冈衰。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奉先寺最具有代表性。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龙门石窟《古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另一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龙门石窟《奉先寺》

龙门石窟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汉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卢舍那大佛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金刚力士》

四、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是一座以泥塑为主、石雕和壁画为辅的大型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修葺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麦积山牌坊

麦积山石窟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雕塑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有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艺术珍品。

麦积山石窟《佛祖彩塑》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中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为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彩塑菩萨》

麦积山石窟是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麦积山石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千佛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