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探险秦岭骊山,重走荒废古道

2020-11-18 20:13:12旅游攻略
上次探险大水沟后,意犹未尽,山中多古道,大水沟也是如此。从杨家村往山上走,进入到大水沟口,就会出现一个岔路口,往右便进入了上次我探访的小村落,这次要讲的是往左的故事。

上次探险大水沟后,意犹未尽,山中多古道,大水沟也是如此。

从杨家村往山上走,进入到大水沟口,就会出现一个岔路口,往右便进入了上次我探访的小村落,这次要讲的是往左的故事。

沿着左边这条土路往上,路况逐渐变差,路上随处可见山上滑下的石块,无人清理,也许是因为几年前这里曾经有过一个采石场,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导致了经常滑坡的现象。由于经常骑行这种路,也就见怪不怪了。随着发动机的轰鸣,便把我带入了这片山中。

道路沿着山坡一直向上,蜿蜒曲折的山路旁是否还有人在居住?怀着好奇心,,径直往上走,随着海拔的升高,周围逐渐变得荒芜。已经进入冬季,山上的颜色已经变得暗淡,没有了树叶的遮挡,视线也变得好了起来。站在东边的这片山上,可以看见上回我走过的那条小路盘旋在西侧的山上,比起上次走的小路,这回走的路更为惊险。

一户院落的出现让我停下了前行的脚步,路旁的土槐树上搭着一条黑色的管子,应该是村民们的取水管。树后的院落大门紧闭,屋旁是一片石榴园,这里的水土适合石榴的生长,也许屋子的主人下山卖石榴去了,当地部分村民自己储存石榴,拉到路边、市场上去销售,比卖给客商的价格更高,为的就是多卖点钱,更好地生活。往这里上看去,有一排房屋,还有人居住。

刚把车停好,摘下手套等装备后,便有一位大娘走了过来。

“娃呀,你寻谁呢?”

“没事,姨,我胡逛呢,来这转转,不寻谁。”

陕西人说话都比较直接,大娘以为我是为了寻人而来。和大娘问过好之后,便聊了起来。

“现在不是都往山下搬呢,你家咋没搬走?”我好奇的问着大娘为何没有搬到山下居住。

“队上(生产队)不给划庄子(庄基地),没人管!”大娘一脸愁容的告诉我。“有办法的都搬下去了,这儿现在就剩我们几家了。你从哪来的?”

“我在临潼上班呢,没事来山上逛一下,你们住这儿方便着么?吃水咋办呢?”我问大娘。

“也方便着,吃水自己从沟里往上抽,原来水大很,现在水少了,住的人少,能够用。”原来下面土槐树上的那根管子,正是山上这几户人家的取水管。

似乎好久没有外人来这里和大娘聊过了,大娘很健谈的和我聊一些家中琐事,又谈到孙儿娶媳妇彩礼的问题,满眼之中皆是无奈之意,说罢,便转身回家了。

愿您安好!

旁边的几户人家已是无人居住,土墙逐渐的坍塌。房子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很快便会老去,直到灭亡。

告别大娘之后,继续往山上走,还会遇见几户村民。

这里的第一户人家是一间水泥平房,屋主人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筛选着山楂,没有在意我的到来。路旁的崖上长着一克皂角树,大概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此时一位村民向我走了过来,指明来意后,他向我指出了上山的路。

“没人走了,路烂的很!以前走的人多很,现在没人走,荒了!”他向我形容着这山路的艰险和往日的状况。对这种路,我的兴趣更大,便掉头继续往上。

转过一个急弯,路变了方向,顺着山体走势盘山而上,在这里停下车,往外望去,临潼城区尽收眼底,可惜天气不太好,有雾霾的阻碍,远处尽是灰蒙蒙的一片。

秦岭北麓山势险峻,骊山虽海拔较低,但山中道路依然坡度较大。几日前山上已经落雪,虽然已经融化,但雪水融化后没有晒干,上山的路变得艰难起来。跑过几处阴坡后,轮胎被泥糊满了。

经常走山路的人应该知道,坡上是不能停车的,停下后想再次冲坡的难度较大,由于轮胎属于全地形胎,在这种路面上的摩擦力较小,冲上一个小土坡后,我迫不得已的停了下来。清理轮胎上附着的泥巴后继续冲坡,还没上一米,就滑到了。

骑车的都懂扶车的痛苦,在这种土坡上扶车更是如此,扶起车时已是满头大汗。出发时走的匆忙,没有拆掉后视镜,导致右后视镜安装座裂开。稍作休整后继续上山。

当把车停到这个山梁上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艰险都是值得的。环顾四周,群山围绕、南边为城,若有时间,真想在这泡一壶茶,此时此刻,聆听这山,心无杂念,只想享受这般美景,将山下的琐事。压力统统抛之身外。

站在这个山梁上,朝着东南方向望去,有一处矮房,房顶有雪,引起了我的兴趣。本想骑车过去,地上躺着的栅栏挡住了我的去路,便步行前往。

此处地势平缓,大概有200米长,最宽处有20米之余,杂草丛生,已是无人居住了,往里走去,发现此处的原居民与山下所见不同,他们居住在窑洞里,此种窑洞应为窑洞中的“靠山窑”,依山而建,利用此处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

门前有一处石磨,难道这里曾经是磨坊?石磨已经被杂草覆盖,从这搬走的人们无法将此物搬走,于是它静静地在这见证了这片土地由人来人往到荒草丛生的转变。

门前的栅栏、随意搁置的破窗,从这搬走的人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片地上散落着好多石碾,我仔细地数了一下,共有6个。人们搬家时总是会把有价值的带走,这些石碾在如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告别此地,继续向山上迈进,在经历三次倒车后,我终于看见了水泥路,穿越出来了。

上了水泥路之后,一位大爷看见了我,和我闲聊了起来。

“你从这上来的?”

“昂,就从这上来的,逛了一下。”

大爷说上次见外人从这里出来,还是夏天呢,原来这条路是土桥乡通往杨家村的一条必经之路,现在已经荒废了。原来下边有个磨坊,热闹的很。

“现在家家都有车,都是水泥路,方便的很,不走这了,社会好得很!”

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小口,曾是一条骊山上的古道,曾是一代人的岁月时光?

原创不易,还请多多转发,关注,支持一下,感谢各位!

我是探险后驱带你去探险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