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哦,西拉沐沦 李冠男

2020-11-17 14:30:19旅游攻略
在北方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流经若干地区的千里长河,她就是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沐沦河。西拉沐沦河古称“璜水”,被当地民族奉为“母亲河”、“祖母河”,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在北方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流经若干地区的千里长河,她就是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沐沦河。西拉沐沦河古称“璜水”,被当地民族奉为“母亲河”、“祖母河”,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西拉沐沦大部分流经区域都在赤峰,从新石器时代的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小河沿文化到青铜器时代的夏家店下层和上层文化,从鲜卑、契丹的部落遗址到辽代古城,赤峰的4000多处的古人类遗址大多沿着西拉沐沦河两岸分布。

过去,北方民族在此追逐水草而生,8000年的历史融会贯通,承载和接纳着一切荣辱兴衰,在西拉沐沦河流域成为现实写真。这条多元文化交织、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河流,铸就了赤峰人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品质。这里既有契丹辽文化的开放包容,蒙古族文化的崇尚自然和粗犷热情,也有山东人的儒家礼仪和厚道,河北移民的豪迈仗义,东北人的刚毅坚强;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尚智好学、勤耕苦读的传统,涌现出大批文化名人。这些精英如此耀眼亮丽,无不受益于家乡重视教育的传统,不管生活环境多么复杂、多变和布满荆棘,不管生存环境多么艰辛、困惑和面临挑战,西拉沐沦河人民总是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改造了自我,自强自信的品格已溶入西拉沐沦河人民的血液里……

西拉沐沦河及其支流的两岸,水草丰茂,物种神奇。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大兴安岭南缘的山坳处冒出一股股泉水,汇聚成流,沿着河谷,无声的,静静的向东流淌,滋养和孕育了万物,给流经区域带来了品质和灵气,催生了与中原文明遥相呼应的北方文明。这条“母亲河”孕育出民族,例如东胡、鲜卑、契丹、蒙古,都是淳朴、向上的民族,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历练,培养出了独特的精神内涵,在西拉沐沦河两岸你方唱罢我登场,鼓呼云天。

莘莘赤子,悠悠归巢。

曾经几次,我都想试图向西拉沐沦大峡谷的纵深挺进,其实了解西拉沐沦全貌可以,但深层次的东西还是缺乏注脚。全长70多公里大峡谷,各种地貌都有,像克什克腾旗黄岗梁一样,外地人去的很少,主要是当地人的乐园。因为,参差不齐、上跳下窜的景致很难让外地游客找到回家的路。进入西拉沐沦河谷之前,总要经过一段浑善达克沙地。全长450公里浑善达克沙地,现在都被治理成绿洲了,只能留下这一小片地方供人们游玩。

西拉沐沦河是西辽河的上游,河谷的两岸有两种地貌,一边是沙丘,一边森林。河水清澈,河岸树木疏密堪如人意,整个河谷充满了诗情画意。中间还有一段湿地,虽然面积不大,也够得上典型。河谷后面的山坡上,到处都是一派奇特的风光,有如到了意大利,又有如来到了美国西部。未尽之处,沙丘疏林,高山草甸,满是红彤彤的一片。河水在河滩上婉转迂回,大有九曲十八弯牵肠挂肚般的迷惑。

西拉沐沦河汇聚了沙里河、萨岭河,飞流直下,经过九曲十八湾,进入一条长两公里的悬崖峡谷中,水流出谷口,犹如巨龙喷云吐雾,被称作"龙口"。龙口出潢源25公里进入两岸达50多米高,10多米宽的峡谷中。一公里内落差达70余米,水声轰鸣,震耳欲聋,美不胜收,蔚为壮观。1971-1974年,政府在此建成了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的水电站。电站水库库容量为1300万立方米,面积4000亩。风景区周围山高林密、水库两岸植被茂盛,水碧花红,是旅游避暑圣地。龙口水上乐园,娱乐项目齐全,有水上游船、快艇冲浪、水上自行车、情侣休闲车、沙滩浴、骑马、沙地摩托车、游泳、垂钩、漂流等。尤其是水上漂流项目,以其惊险、刺激、新奇吸引了辽宁、北京、天津的大批游客,有西拉沐沦第一漂之美誉。

沿河逆流而上,河床两岸地势崎岖。时而两岸山林密布、河中水流湍急,阴森恐怖,偶有鸟兽惊鸣,让人心惊肉跳。时而河床拓宽水波粼粼,又使人豁然开朗,但这时又有流沙当道走一步滑两步,让人哭笑不得,其惊其险、其乐其趣,绝对让游客不虚此行。站区后“松树坑子”内,松树密布、枝繁叶茂,林内空气潮湿、不见天日,地面枯枝落叶铺了厚厚一层。山高林密,即便是微风刮过,林中也会"嗡嗡"做响,惊险刺激全在震撼之中。

西拉沐沦河离开赤峰北部,沿途直奔的赤峰南部。走过宁城后,直逼通辽。在进入通辽奈曼旗之前,变成了支流老哈河。3300年前,契丹后裔曾串居期间,一个民族可以为了复兴而隐忍运筹、保留血脉传承,伟大的凝聚力跃然在目。这种九死不悔、百折不挠的民族情怀,赋予了西拉沐沦河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民族意志。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长大后,我离开故土,蜗居在外乡的空间。成天听着南腔北调,吃着东辣西酸,就算再不情愿,也得强迫自己把那些食物吞咽下去。那时候,我知道了什么是乡愁。对于西拉沐沦河这块最后的心灵家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在我所有的文集中,或多或少都有西拉沐沦河的生动画面。怀旧是现代人的通病,特别是我们这些经历重重波折走出西拉沐沦大峡谷的群体,只不过我们所怀念的西拉沐沦河,已经物是人非了。我们能抓住的,不外乎一些支零破碎的记忆罢了。

西拉沐沦河不仅是席慕容笔下的“乡愁”,她也成了所有那些民族后代,还有像我这样对她的过去肃然起敬的所有人的“乡愁”。我更愿意一厢情愿的相信,在河床的地面以下,在那地层深处的沙砾之间,西拉沐沦河河仍然在静静流淌,继续携手向东奔流。

哦,西拉沐沦,我的青春,我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