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唯美东欧 | 穿越时光,波罗的海畔的“琥珀之都”依旧优雅繁荣

2020-11-15 10:48:09旅游攻略
以下文章来源于背包客Bobby看世界 ,作者背包客南迦巴瓦背包客Bobby看世界冷门旅行狂热者、深度电影痴迷者、气象地理迷恋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背包客Bobby看世界 ,作者背包客南迦巴瓦

唯美东欧 | 穿越时光,波罗的海畔的“琥珀之都”依旧优雅繁荣

背包客Bobby看世界

唯美东欧 | 穿越时光,波罗的海畔的“琥珀之都”依旧优雅繁荣

冷门旅行狂热者、深度电影痴迷者、气象地理迷恋者。

(文章内容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格但斯克(Gdańsk)不仅是波兰北部滨海省(Pomorze)的省会,更是该国最重要的港口,绵延1000多公里的维斯瓦河(Wisla River)从这里汇入波罗的海。而格但斯克就宛若镶嵌在海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耀眼灿烂的文明之光。


格但斯克始建于公元8世纪,曾是斯拉夫人最早的定居点之一,14世纪加入汉萨同盟后得到迅速发展,16世纪时成为欧洲最大的商港,贸易网络几乎覆盖全球。各民族人口汇聚赋予了这座城市多元建筑和文化风貌,狭窄的鹅卵石街巷、巨大的红砖教堂、熙熙攘攘的河道、壮观华丽的广场、优雅错落的屋檐,无不让人遥想起昔日繁荣。


正因其优越的条件,格但斯克才变成波兰和普鲁士长期角力争夺的焦点。1793年,这里被普鲁士占领,改称但泽(Danzig)。一战后关于其归属问题更是愈演愈烈,甚至成为纳粹进攻波兰的导火索,1939年9月1日,德军炮击但泽港,正式拉开二战序幕。


1945年重归波兰后,满目疮痍的城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复建。如今,格但斯克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老城中弥漫着尼德兰风情的氛围令人沉醉,使其成为波兰具有独特气质的国际化大都市。





Postcard from Gdańsk

The Languid Current - Poland


皇家大道

Royal Road


在波兰,只有3座城市拥有皇家大道,除了前首都克拉科夫和现首都华沙外,就属格但斯克了,这无疑凸显了它与众不同的高贵地位。每当有重要宾客造访时,波兰皇家仪仗队都会沿这条大街列队行进,构成一道霸气威武的风景线。


皇家大道最西端始于壮阔的高门(Brama Wyżynna),当年国王到访格但斯克时就从这里进入老城。当时的建筑师威廉•范德布洛克在门上设计了三组分别由独角兽、天使和狮子擎着代表普鲁士、波兰和格但斯克盾徽的形象。


高门背后坐落着前门(Katownia),曾是一座监狱,用于关押和审讯囚犯,直到19世纪中期,刑讯塔和监狱塔间才加盖了城墙,变成城门。刑讯楼除了有刑讯室外,还有法庭审讯室,它的屋顶有四面钟形的山墙,非常优雅漂亮。


前门背后是另一座重要的城门:金门(Złota Brama),因相传门框上曾镶满黄金而得名,1612年建成。它借鉴了凯旋门的建筑特色,采用荷兰帕拉第奥式的古典主义风格,呈现出犹如古典世界般的庄严观感。双层壁柱分别为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的造型,带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光辉。


在金门顶层栏杆两侧共雕刻有八尊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雕像,分别代表和平、自由、富足、名望、智慧、虔诚、正义与和谐。这些雕像制作于1648年,由于二战的破坏,如今能见到的只是复制品。


穿过金门后,就来到了格但斯克最华丽迷人的街道:长街(Ulica Długa)。虽然其名字译为“长街”,但其实只有300米而已,路两侧游人如织,布满精致的咖啡馆和餐厅,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长街旁最醒目的建筑无疑要数有着高耸塔楼和尖顶的哥特式市政厅(Ratusz Głównego Miasta)了。


市政厅扼守着长广场(Długi Targ)的入口,这里是中世纪时的市场所在,各种重大仪式均在此举办。如今它被咖啡馆、餐厅、琥珀商店和游人所占据,其繁华程度想必也足以比肩当年了吧。


广场西北侧集中了一些精美建筑,包括优雅的海神喷泉、庄严的法院博物馆和绚丽的黄金之屋等。


相传海神喷泉(Neptune Fountain)曾经喷涌出金水酒(Goldwasser),这是格但斯克的特产,一种含有大量小片金叶状物的酒。喷泉顶部擎着三叉戟威风凛凛的海神雕像1613年完工,它是这座沿海贸易港口兴旺发展的象征。


有着白色外墙的法院博物馆(Artus Court Museum)位于海神喷泉背后,采用哥特式与文艺复兴式相融合的风格,赋予其独特的装饰外观。过去商人们会定期在豪华的大厅内聚会,到访格但斯克的众多名流也经常光顾。


相隔不远的黄金之屋(Golden House)1618年竣工,它外立面上丰富多样的装饰恐怕无出其右。每一层窗户间均有混合式方形壁柱,并以人物形象的浮雕和顶层的栏杆增加效果,协调完美的比例反映出设计师对维特鲁威理念(Vitruvius)的遵从。


长广场的东端尽头是绿门(Zielona Brama),同时也是皇家大道的终点,连接着静静流淌的莫特拉瓦河(Motława River)。绿门建于1560年,曾是王宫的一部分,但国王常常嫌弃这里过于阴冷潮湿,反而更喜欢长广场内的宅邸。


市政厅

Ratusz Głównego Miasta



雄伟的市政厅值得拿出来单独介绍,它拥有格但斯克最高的塔楼,距地81.5米。由红砖砌成的纤细建筑呈现经典的哥特式风格,塔顶矗立着齐格蒙特二世(Zygmunt II)的黄金雕像。


市政厅曾在火灾和战争中三度遭到破坏,二战后经过艺术家的精心修复,如今它依然是长广场上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市政厅内部设有对外开放的历史博物馆(Historic Museum),被称为红色大厅(Red Room)的审议室尤其值得参观。这里的装饰物在1942年幸运地躲过了战火,因此都是被岁月保留下来的真迹。


四面墙壁上悬挂着的是由尼德兰艺术家扬•弗雷德曼•德维斯创作于1596年前后的7幅画作。而天花板的作品则出自艾萨克•范德布洛克之手,创作于1608-1609年间,主题极为丰富,不仅有圣经题材,还有格但斯克荣耀回归波兰王国的相关主题。



红色大厅入口的木雕装饰也极其精致,门楣处有狮子的形象,在格但斯克盾徽之上还加上了象征着波兰王国的雄鹰。门柱两侧扭曲蜿蜒的蔓藤状人物和植物浮雕表现出北欧装饰的特点,炫目而华丽。


塔楼的观景台无疑是观赏和拍摄圣玛利亚教堂(Bazylika Mariacka)的最佳地点。往北望去,只见圣玛利亚教堂犹如一艘航行在红色海洋上的巨大舰船,蔚为壮观。


这里也是俯瞰皇家大道的最佳角度。往西望去,只见笔直宽阔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监狱塔(Prison Tower)之下。向东望去,则可延伸到莫特拉瓦河畔。


圣玛利亚教堂

Bazylika Mariacka


哥特式风格的圣玛利亚教堂始建于1343年,耗时159年完工,被称作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砌教堂。它的十字形翼部长105米,宽66米,还有一座高78米的巨大塔楼耸立在城市天际线上。


教堂内部的大殿,乍一看空空如也,但实际上,四周30多个小礼拜堂内保存有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许多珍贵艺术品,包括1517年建造的历经沧桑的祭坛以及15世纪打造的精美天文钟、圣母像、彩色玻璃窗等。


登上塔楼405级台阶来到顶层,可以欣赏异常壮观的城市风光。教堂南边是皇家大道一侧整齐的五彩民居和鹤立鸡群的市政厅。市政厅塔楼比圣玛利亚教堂的塔楼还高3.5米,是整个格但斯克最高的建筑。


教堂北边依然是一片红屋顶构成的色彩海洋。其中,新建的圣约翰教堂尤其迷人,圣尼古拉斯教堂、圣凯瑟琳教堂和圣布里吉教堂也都能清楚的辨认出来。


教堂东边是莫特拉瓦河畔,远处还能隐约看到波罗的海。除了维护中的教堂尖顶外,莫特拉瓦河中央的河心洲上也正在大兴土木。


莫特拉瓦河

Motława River


莫特拉瓦河是维斯瓦河在汇入波罗的海前形成的三角洲众多支流里的一条,河畔两岸的区域无疑拥有整个格但斯克最为上镜的风光,让人有种恍若身处威尼斯的错觉。


穿过皇家大道东侧尽头的绿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河畔几间有着强烈几何装饰线条的民居,在下午顺光的暖阳照耀下,显得异常靓丽。


西侧河岸此刻没有船只行驶,显得异常平静,宛若镜子一般,倒映出精美建筑的身姿。切布尼卡门(Brama Chlebnicka)始建于1450年,当时的格但斯克还处于条顿骑士团的统治之下。


切布尼卡门和玛利亚门(Brama Mariacka)之间有一些十分精美的民居,黑珍珠号游船正停靠在港口边。白天时,你可以乘坐这艘模仿《加勒比海盗》的北欧复古游船畅游莫特拉瓦河。


玛利亚门的两座多边形柱式小尖塔格外漂亮,跟周围的几栋多彩民居交相辉映,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之中,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中。


玛利亚门左侧一栋有着小尖塔的建筑目前是格但斯克考古博物馆(Muzeum Archeologiczne)所在地。

玛利亚门右侧不远处有一座不复存在的圣灵门,以及一座被称为老起重机(Brama Żuraw)的建筑。


这栋建筑始建于15世纪中叶,有着两座巨大的圆柱形塔楼,中央的部分是滑轮起重装置,可用来拉起码头边那些货船上的重物。虽然是依靠人力运行的装置,但这座起重机能承受2吨重量的负荷,堪称中世纪欧洲最了不起的设备。


二战中受损严重的老起重机如今已恢复其中世纪时的原貌,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同类装置范例。回望对岸可以看到之前所经过的那几座城门:绿门、切布尼卡门、玛利亚门和圣灵门。


莫特拉瓦河西岸的一排建筑非常上镜,河水平如镜面,倒映出岸边的房屋,在轻柔阳光的照耀下,本就五彩斑斓的各式建筑变得更加美轮美奂。



琥珀之都

Bursztynu


格但斯克因其盛产精美琥珀及巧妙娴熟的加工工艺而被世人冠以“琥珀之都”的美誉。中世纪时曾有一条著名的“琥珀大道”从这里向南直通罗马,将各种琥珀饰品源源不断的送往欧洲各国。




琥珀可谓“波罗的海钻石”,形成于4000万年前,是树脂被深埋于地下后,再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一种有机化石,其中经常可见气泡、昆虫或植物碎屑。由于天然琥珀极易破碎,因此只适合在手工作坊内进行加工,且对加工者的业务水平也要求极高。


在皇家大道最西端矗立着的监狱塔如今被改造成为一所琥珀博物馆(Muzeum Bursztynu),是老城内欣赏和了解琥珀制品的绝佳去处。



博物馆一开始展出了不少小块的琥珀原石,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到琥珀内裹挟的气泡、昆虫或植物碎屑,真是完全如同教科书里描绘的那般样貌。


登上监狱塔顶层,还能隔着阁楼的窗户玻璃远眺老城区的风光。


这里还能欣赏到城市北部的景致,在一众高度相差无几的民居中,圣玛利亚教堂拔地而起,而远处高于屋顶平均线的几栋建筑无疑也是各大教堂了。


琥珀街(Ulica Mariacka)有着与格但斯克其他街道所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每栋房子的门前都有高于地面的平台,为街道景观增添了一丝活力气息。如今,这里满是兜售各种琥珀工艺品的商铺,走走逛逛,总能淘到几件满意的心仪好货。


尼德兰艺术

Netherland Arts



17世纪初期,格但斯克迸发了一段城市建设火热期,从繁荣贸易中获得的大量财政收入被用于城市建设,这吸引了大批尼德兰艺术家前来施展才华。建筑师汉斯•雷德曼•德列斯便是其中之一,他设计建造的大军械库(Great Arsenal)堪称那个时期的典范之作。


这座建筑有着童话般的外观,使用的是传统的砖石混合技术。在房屋顶部的山形墙上使用了大量复杂的灰泥或金属细节作为装饰,反映了当时艺术家反古典主义的尼德兰巴洛克理念。


商人们所修建的新住宅大多兼具了居住和仓库的双重功能。为减轻住房税的压力,他们模仿尼德兰的商业民居模式,压缩横向的住宅面积,并朝垂直方向发展,因此就有了许多狭长横截面又高又窄的民居应运而生。


从大军械库一路向北,在雅辛托斯塔(Hyacinthus Tower)对面可以看到城市市场(Market Hall)。这栋建于19世纪晚期的建筑混合采用钢铁和砖块,被打造成新型火车站式的风格,其外观显然比内部乏味的商铺更值得一看。


北边的圣凯瑟琳教堂(Kościoł Św. Katarzyny)是格但斯克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1220年。在圣玛利亚教堂落成前,这里一直是教区教堂所在地,它那优美的哥特式塔楼无疑令人赞叹。


教堂对面一栋砖制建筑是由条顿骑士团于1350年修建的大磨坊(Great Mill),它长40米,高26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磨坊建筑。磨坊内曾有18组巨大的磨石,每个磨石直径有5米之巨,1945年时该磨坊每日仍可产出约200吨的面粉。


大磨坊不远处是旧市政厅(Old Town Hall),始建于16世纪末,采用砖石混合技术,中央有一座高耸的尖塔,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所追求的和谐比例。该建筑目前是波罗的海文化中心所在,展出一些精美的装饰艺术品。


旧市政厅前立有一尊约翰·赫维留(Johannes Hevelius)的青铜雕像。他出生于格但斯克,是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月面学研究的创始人。他还发现了4颗彗星,为1500多颗星球分类,并发明了许多天文观测类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