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甘肃古建筑丨兴国寺

2020-11-13 19:00:27旅游攻略
兴国寺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侧,又名兴谷寺,俗名官寺。创建于元至顺年间(1330 ~ 1332 年)。清·严长宦重修《秦安县志》载:“兴国寺创建于元,为县中古刹。”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秦安知县赵忭重修。清乾隆年间再次修缮。民国九年(1920年)遭地震损毁,大雄宝殿保存。

兴国寺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侧,又名兴谷寺,俗名官寺。创建于元至顺年间(1330 ~ 1332 年)。清·严长宦重修《秦安县志》载:“兴国寺创建于元,为县中古刹。”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秦安知县赵忭重修。清乾隆年间再次修缮。民国九年(1920年)遭地震损毁,大雄宝殿保存。1974年在伽蓝殿内发现“元至顺建”木牌题记。

现存兴国寺坐东朝西,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积 2800 平方米,北依秦安县古城墙,总建筑面积 442 平方米,中轴线上自东而西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般若殿,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伽蓝殿、菩萨殿。钟鼓楼之间有新建的接引佛殿与韦驮殿,天王殿西北侧有新建的文昌殿。

甘肃古建筑丨兴国寺


般若殿

主体建筑般若殿,也称“大雄宝殿”,坐东向西。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五间(11.7 米),进深三间,土木结构五檩抬梁式前出廊结构,通进深 8 米,两山面及后檐以土坯墙围合。前檐明间、次间均设木槅扇门,上部置走马板。前檐明间柱子硕大,柱头卷杀为覆盆状,素面圆鼓形柱础。次间檐柱断面呈椭圆形,柱头卷杀出斜面,是明代构件。四根柱头上施通长大阑额,额枋上置普柏枋,与角柱相连,两者断面呈“丁”字形,且有柱侧角、生起。殿内采用减柱法,施内额和斜梁,后部置两条斜梁,呈八字形,梁头插入山面及后檐斗栱中,大内额承挑全部梁架。平梁前端插于檐柱上,后端搭于内额上,上置蜀柱、栌斗、叉手等承托脊檩,金檩间施托脚。转角处施两重大角梁,下层角梁后尾搭于丁栿内额上,上层为老角梁、仔角梁。殿内柱础均素面方形块石。前檐柱头斗栱为六铺作三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为六铺作连栱出 45 度斜昂三跳并计心;转角斗栱为六铺作出角昂三跳连栱交隐。后檐柱头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为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转角为五铺作出角昂二跳连栱交隐。山面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为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斗栱全用假昂,耍头后尾挑起斜杆。四周围护墙体均土坯垒砌,外抹麦秸泥。条砖砌筑槛墙。屋面覆盖灰筒板瓦,正脊施雕花脊筒子,浮雕行龙、牡丹纹,中部置琉璃兽面、火焰珠宝,两端置龙吻及走兽,垂脊、戗脊上饰天王、狮、虎、豹、狗、马等。1999 年维修大雄宝殿时在其山墙内发现北魏石雕佛教造像。


接引殿及钟鼓楼


甘肃古建筑丨兴国寺


菩萨殿

金刚殿即寺院山门,单檐布瓦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梁前后用二柱结构,檐下施五踩单昂斗栱。主体梁架结构为明宣德九年(1434 年)建, 清咸丰六年(1856 年)重绘彩画。

其他附属文物有(现均收藏于秦安县博物馆):

“般若”匾,明代,木质,长155 厘米,高68.5 厘米,二级文物,颜体楷书“嘉靖丙午之夏 / 般若 / 前进士邑人胡缵宗书”。

“西方圣人”匾额,明代万历年间制,高140 厘米,宽 78 厘米,木质, 三级文物。

伽蓝殿木刻题记:1953 年在伽蓝殿顶棚上发现,长 57.5 厘米,宽 28 厘米,木质。明万历年间胡多见书。

“法界西天”嵌砖刻匾:楷书黑字,嵌于接引佛(韦驮)殿后部,长173 厘米, 高 40 厘米,刻写“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建 / 法界西天 / 前监察御史邑人安维峻书(印章)/ 邑人邓尧 监修(印章)”。

1996 年,兴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秦安县博物馆使用和管理,竖立有文物保护标志碑,保存有历次维修档案资料。1999 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围的通知》(甘政发〔1999〕22 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重点保护区西起新华街向东 65 米,南起大东巷向北 40 米;一般保护区东至县防疫站及居民区,南至大东巷及居民区,西至新华街,北至秦甘路,东西长 99 米,南北宽 50 米,面积4950 平方米。”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