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张掖有座木塔寺,离天只有七八尺!它的历史竟然比应县木塔还悠久

2020-11-02 09:54:32旅游攻略
甘肃省张掖市古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镇,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据《甘州府志》记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千姿百态,煞是壮观。

张掖有座木塔寺,离天只有七八尺!它的历史竟然比应县木塔还悠久

张掖有座木塔寺,离天只有七八尺!它的历史竟然比应县木塔还悠久


甘肃省张掖市古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镇,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据《甘州府志》记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千姿百态,煞是壮观。

在“半城塔影”中,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行塔便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存的五行塔仅剩木塔和土塔了。土塔与金塔原本都建在大佛寺内,现在只有土塔还在,而木塔也在岁月中几经兴废,好在1926年又进行了重修,即是现在的木塔寺。

木塔寺位于甘州城内县府街中心广场西侧,原名万寿木塔,寺院原名为万寿寺,始建于北周,据《甘州府志》记载:万寿寺前五代后周时已有之,隋开皇二年(582年)重建,唐尉迟恭监修,明永乐年问(1402--1424年)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提督孙思克同高孟维修,寺内原有山门、大殿、陪殿、藏经楼(又名黑楼,如上图)、方亭等,有五百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张掖本地,人们小时候经常会听大人说“张掖有座木塔寺,离开只有七八尺”,虽然听起来显得夸张,但对于以前没有钢筋混泥土修造的高楼大厦而言,张掖的木塔寺几乎就是张掖的中心,在哪儿都可以看到它,正因为哪此,才有了那句“一城山光,半城塔影”的形容。

关于塔的具体高度,工作人员是这样介绍的:木塔原为木构,据碑文记载:元时所见木塔为十五层木构塔,下有地窖,地窖中心直立一根铁柱,下接铁座,上承塔顶,人站于铁座上用力搬动铁柱,就可将全塔旋转。现存砖木结构塔,系民国15年(1926年)重建,塔身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外檐系楼阁式建筑。

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头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它既有西方建筑的飘逸与灵动,又体现了中国西部阁楼建筑的厚重与大气。它展现的技艺,于史学,于建筑,集北周,隋唐,明清,是河西走廊佛教文化的典范。后人写诗夸赞“巍然笔势蘸寒谷,九级玲珑造化互,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灵瑞毓钟张掖秀,宏仁标范永流东。”

时光悠悠,岁月久远。当我们亲自走过这座古塔,置身其中,抬头仰视,方感觉自己的渺小、与迷茫。迂回在八面九级的回廊,凝视每级八角上方口含宝珠的木刻龙头,它展示的不仅是一种民间传说的神物,而是渗透了古建筑艺术中的激情与幻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华夏民族历来视龙为神物,很多古老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佛塔,屋檐翘角上都雕刻、筑造有龙的形象。

木塔内壁空心砖砌,每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里面有简易的铁梯,可以登上塔楼,近30米的高度虽然对现在的高楼大厦而言算不上太高,但真正登上塔顶,依然可以俯瞰大半个张掖城,周边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据木塔寺的资料介绍,以前最顶层原有古钟一口,叩之,钟声隐约若在天际,四野皆闻。这便是甘州八景之一的"木塔疏钟",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然而当渝帆登上塔楼时,却未见古钟足踪迹,甚至连四周的眺望窗也被铁网罩住,心中略为遗憾,所以时间较紧、体力不好、带着行李较多的朋友,不建议登上塔楼,因为楼梯比较狭窄,上下不易,加上顶上有铁网遮挡,而且风也很大。

木塔八角的风铃随风摆动,叮叮当当,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岁月深处的故事:霍去病十万铁骑从这里挺进,唐玄藏一路西行风尘仆仆,还有林则徐忧国忧民的悲伤,以及左宗棠率军西进,烽烟滚滚的浩荡……眼下所及,每一处似乎都有过先行者深深浅浅的足迹,每一条道上都洒下了开拓者殷殷的鲜血、串串汗水和滴滴泪珠……张掖木塔虽然没有应县木塔那般享誉全球,但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每一片砖瓦都见证过张掖的过往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