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

2020-09-08 20:36:40旅游攻略
苏氏乡村美如画▶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苏氏乡村美如画有一个地方,叫做苏家塘,是姚家乡百家村的一个自然村。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便觉有一种归园田居的意境在里面。苏氏乡村美如画苏家塘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百家村姚家村西面,天蓝水清,物产丰富,山清水秀。

苏氏乡村美如画▶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


苏氏乡村美如画

有一个地方,叫做苏家塘,

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

是姚家乡百家村的一个自然村。

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便觉有一种归园田居的意境在里面。

苏氏乡村美如画

苏家塘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百家村姚家村西面,天蓝水清,物产丰富,山清水秀。苏家塘村立足打造“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新村,横峰县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团队编制《秀美乡村全域规划》,将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绿化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全村域打造秀美生态横峰县的休闲后花园。

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

最具乡愁村庄

“耕读传家”苏家塘

横峰县姚家乡苏家塘村

▲“江西省五十佳最具乡愁村庄”中票选出

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

“美丽中国·乡约江西”——横峰县姚家乡苏家塘村。

▲新时期的新农村风貌

▲横峰县姚家乡苏家塘绿化美化

▲牛背上的牧童横笛铜像

苏家塘的村口,有一座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横笛铜像,斜对铜像的居民墙上,绘有一些耕地、插秧、丰收、打谷、晒谷的农耕文化场景图。那挂在路灯下的串串红灯笼上,印着“耕读传家苏家塘”几个大字。家家户户都张贴了融入农耕、读书、德孝文化的剪纸和对联,映射出“种好田,读好书,做好人”的持家立身之优良传统。

苏家塘

▲横峰县姚家乡苏家塘绿化美化

最具乡愁村庄——苏家塘

▲苏家塘村活动中心

▲新村油道有茂林

▲苏家塘的油菜花

▲苏家塘的水塘

▲行走在苏家塘

▲在苏家塘体验农事

▲苏家塘村

苏家塘,是姚家乡的一个耕读小村,全村67户共计270人。村如其名,村里人大部分都是姓苏的。通过秀美乡村建设,该村做好生态、文化、宅改三大文章,打造成为以“耕读传家”文化为特色的生态优美、民风淳朴的新农村样板。

▲苏家塘村读书林


苏家塘村:刚到苏家塘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郁的小树林,名为读书林,每考上大学的人都在这种一颗小树。该村读书氛围浓厚,村里出了大学生13名,研究生4名

▲苏家塘村文化活动中心


苏家塘村文化活动中心是村民读书学习开展文体活动场所,但不能打麻将哦。

祠堂是了解一个村落的最快方式,因此我们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宗祠。苏家祠堂不算很大,大体分为两部分,天井内侧祠堂中央供奉着苏氏祖先;天井外部祠堂周围摆放着蓑衣、犁具等农具,墙壁展示了苏氏起源及名人

▲苏家祠堂外部


古时候,苏姓先祖从福建永春迁移到此地居住,因这里水塘较多(至今村边还有3口水塘,1口呈圆形,叫日塘,1口半圆形,叫月塘),村庄由此而得名苏家塘。同其他乡村祠堂结构大致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苏家祠堂可以看到堂号。不同堂号划分不同族群,苏家塘的堂号就叫“武功堂”。走进苏家祠堂里可以很清楚看到“武功堂”三个大字,据说最早是由 福建 苏氏一族迁移至此。

▲苏家塘堂号“武功堂”


▲养老服务中心内的图书馆


苏家人一贯尊老,在村里有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免费赡养村内70岁以上的老人。橱柜里的餐具,书架上的图书,桌上的象棋,墙上的积分游戏,给这空旷的大礼堂增添了几分乐趣。

▲公孙林


▲公孙林碑记


祠堂外种植着一片银杏树,通过石碑得知这片树林叫“公孙林”。苏家塘的祖辈但凡考前功名者,家人都会为他种植一棵银杏树用来激励后人耕读传家。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说辞,只不过从这林地种植规模和生长情况来看远没有亭亭如盖。苏家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村子,人口基数小想考中功名概率就偏小,同其他人口大村相比不占据优势。

▲“耕读传家”


传说苏家塘人自古以来喜好读书。村里有个读书人叫苏生,常年在家中编写剧本。他创作的弋阳腔剧本,很招人喜欢。有一次,他写得头昏眼花,眼睛红肿,又痒又疼,看字模糊不清,只得放下笔,在村边溜达溜达。正好路边有一泉水从地下汨汨涌出。关于这泉水的来由,村里老人流传着,从前,铁拐李去天台山与其他神仙聚会,路过苏家塘时,他的铁拐无意之中在这里戳了一个洞眼,即有泉水涌出,一年四季从未干过。此时苏生心想,眼睛如此难过,何不用泉眼的水洗一洗。说来也怪,苏生的眼睛洗后,变得明亮了,看东西清楚了,既不肿也不痛了。此事一下子就传开了,不少人也去一试,果真不假,眼睛洗后更为明亮。后来,村里人把泉眼做成一口长方形的井,在井边的岩石上刻了“醒目井”三个大字。

苏生夫妻结婚多年无子,但恩爱无比。苏生常用红车推着能识文断字爱妻唐氏去县城看戏。唐氏非常美貌,被浙江来定购陶瓷皿的曹老板看中。曹老板趁苏生不在之机,把唐氏掳走。苏生到处寻找未果,报告到官府,官府也没有办法。从那时开始,苏生再也不去县里看戏了,整天只用看书写戏解闷,打发时光。

▲串串红灯笼上,印着“耕读传家苏家塘”几个大字


唐氏在浙江思念丈夫,度日如年,打算轻生,后来发现自己怀上了苏生的骨肉,于是转念要把孩子生下来,找机会奉送给苏生。第三年,曹老板病亡。唐氏想带着孩子回苏家塘,但不知苏生是否已娶妻?是否愿意接纳自己回来?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翰墨塘边花影桓,戏台坪里断魂残;三春恶梦何时醒,一片冰心奉子还。”派下人把书信送到苏家,先行试探。碰巧苏生的舅舅过生日,苏生家中没人,下人就把书信交给了邻居,又从门缝里看到苏生院子里晒有幼儿的衣裳和尿片,以为苏生已娶妻,而且生有后代。唐氏得知,积忧成疾,不到半年就去世了。临终前把儿子托付给奶娘,并把儿子的身世告诉了奶娘,希望奶娘有朝一日把儿子送到苏家塘老家。好心的奶娘不久就把孩子抱送给了苏生。苏生一看很像唐氏,特别高兴,马上给两个同父异母的儿子起名:唐氏生的叫苏先苦;后妻生的叫苏先乐。

▲苏家塘小树林


先苦和先乐读书都非常用功,帮父亲下田干活还带着书包,到山上放牛时,坐在牛背上也要看书。两兄弟最喜欢去村边的树林中读书,吟诗作对。这片树林幽静、清新,村里人就送给它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读书林”。


▲苏家塘状元树


先苦和先乐读书成绩出类拔萃,先后考取了“本地状元”,先苦考取兴安县第一名,先乐考取广信府第一名。后人在村中栽了一棵香樟树,以纪念两兄弟为苏家争光,并取名“状元树”。

苏家塘沿袭祖辈的传统,凡是村里考取功名的人,都必须在苏家祠堂旁边一块空地上栽一棵银杏,用以鼓励后人。如今银杏茂盛成林,并刻石为证,命名为“公孙林”。

苏家塘人不但爱好读书,而且喜欢练功习武。尤其在冬季农闲时,他们聚集在一个大厅里,在武师的指导下精心操练。他们深知,练好武功,既可以健体,又可以防身,更能用来对付那些强横霸道的土匪及恶人。所以,少有人敢在这附近寻事生非,社会治安良好。久而久之,这个大厅就成了习武的专用场地,叫做“武功堂”。

▲这瞬间的光影,树影,人影,牛影,纯真且迷人,那一刻只觉时光很慢很慢。

▲影响和熏陶着苏姓后人


而见证苏姓文化发展,展示苏家塘农耕文化的祠堂,是这个村的灵魂。苏家塘祠堂是一栋修葺一新的宅子,门楣上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字,左右两边是一副“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堂”的对联。推开那扇门,被一块厚厚的嵌有福字的铜质屏风挡住视线。在踏入这间屋子的那一刻起,一种历史的久远气息跨越那时空,与现实交融,一种熟悉的记忆鲜活。犁耙、水车、锄头、簸箕、箬笠、蓑衣、箩筐、木桶等,靠在墙根,按照最初的样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们所呈现的古旧气息,是一种根植于我少时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在“为维持生计而躬耕陇亩”的农民的价值体系里,这些农具不可或缺。

屋子里供奉着迁居来此的苏氏先祖塑像和牌位,神龛香火,肃穆沉静。每当过年,苏姓族人皆要备三牲果品来此祭祖,那是相当隆重的场面,到了正月才又来这里把祭品撤掉。关于苏姓起源,此不赘述。因何称作苏家塘,顾名思义,因塘多,苏姓人多,遂得名。据说村里的苏姓先祖是顺治年间从福建那边迁过来的。他们的堂号有武功、扶风、蓝田等,苏家塘这个祠堂被称作“武功堂”。祠堂的23世起派行次宗谱图,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充分展示了苏姓的详细字辈情况。那张苏姓图腾图文简介,使得我对苏姓有了一种全新了解。

图腾


图腾为一象形苏字,图上为苏草符号;图下,左为吊于火上之鱼(鱼眼不闭,意在清醒);右为一株谷物。显示出神农氏半农半渔,苏氏先民以苏草醒人的意象。

右侧墙壁上罗列了历史上有名的苏氏先祖,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佩戴六国相印的纵横家苏秦,西汉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还有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父子等,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将一直影响和熏陶着苏姓后人。

来自网络资料整理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