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唐代帝王夏日游乐欢宴佳地:皇家园囿

2020-08-22 11:43:09旅游攻略
一、九成宫太宗朝,由隋文帝仁寿宫复建而成的九成宫是专供皇家夏日避暑游乐之所,魏征在《九成宫醛泉铭》中曰:"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圣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可见此地山美水美,夏季清凉。

历代帝王都会在京城周围设置若干以园林为主的离宫别苑供其进行各种游憩、起居活动,唐代也不例外。长安夏日,唐帝王会携后妃、王公贵戚等前往皇家专属领地游赏玩乐,因此留下了不少诗篇供我们品读。

一、九成宫

太宗朝,由隋文帝仁寿宫复建而成的九成宫是专供皇家夏日避暑游乐之所,魏征在《九成宫醛泉铭》中曰:

"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圣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可见此地山美水美,夏季清凉。永徽二年(651年),九成宫改名为万年宫,唐高宗率群臣临幸时,还作《幸万年宫诏》:

"仰高风於汾射,暂清暑於林泉。"

山清水流之地,茂林佳泉,清风自来。正如李商隐《九成宫》诗曰: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开元六年(公元 718 年)王维随岐王前往九成宫避暑,作诗云: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位于山腰的九成宫透着一股青翠之气,居住其中,云生雾绕直入窗内沾染衣物,卷帘对镜,窗外的瀑布山泉成了镜中之象。俯身览之,林下清泉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房屋隐藏在葱葱茏茏的树林间。此番景致,丝毫不见暑气蒸郁,独有清凉翠微之感,可见九成宫的确是避暑胜地,诗人尾联直言不必到天上寻找仙境,此处足矣。

二、翠微宫

翠微宫的修建也是为了夏日避暑之用,其原本是高祖武德时期的太和宫,后荒废多年,《唐会要》中记载

"至贞观二十一年四月九日。上不豫。公卿上言。请修废太和宫。厥地清凉。可以清暑。"

即专为年老体迈的唐太宗修葺翻新以纳凉。刘禹锡有诗云:

"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翠微寺有感》)

翠微宫自太宗驾崩后被改为寺院,刘禹锡游览时就怀念起太宗曾经游幸翠微宫避暑之事,昔日朱旗万乘,声势浩大,如今天子已逝,玉座蒙尘,不免感伤兴叹。

三、大明宫

大明宫是高宗朝后,唐历代皇帝临政宴游的主要场所,据《新唐书》载:

"大明宫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长千八百步,广千八十步,曰东内,本永安宫,贞观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宫。"

大明宫本是清暑之用,据高原之地,俯视四方,天清气爽,后经高宗扩建而规模宏大,宫内园林众多,绿荫繁花,雕栏曲槛,君臣经常同乐于此,登高饮酒,赋诗吟唱。唐玄宗就曾在五月五于大明宫的麟德殿大摆筵席与臣僚相庆端午节,并赋诗以纪之。

四、兴庆宫

长安兴庆宫内的"龙池",也是一处秀丽迷人的皇家园林。原本这片湖泊因位于隆庆坊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隆庆池",李隆基五兄弟曾在此修建五王府,是有名的王子聚居地。后其名改为"龙池",据《长安志》载:

"至神龙景龙中,弥亘数顷,澄澹皎洁,深至数丈,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本以坊名池,俗亦呼五王子池,置宫后谓之龙池。"

也就是"龙兴之地"的象征。此处水色天光,湖面摇曳着娇艳荷花,水边林木花卉,葱笼郁秀,湖畔沉香亭、花萼相辉楼等亭台楼阁,宏伟大气,相映成趣。《唐两京城坊考》就曾有此处"荷菱藻芡弥望,岸傍古垂杨甚多"的记载。

风景优美,植被丰富,正适宜悠游消暑。帝王喜好率百官在这里宴饮游玩,如景龙四年(公元 710 年)四月六日,唐中宗率众临幸隆庆池游览玩赏,有多人应制之作流传: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

沈佺期诗中有明显的颂圣色彩,但全诗描写的空阔大气,而又细腻入微,远看宫殿、山川、天地尽收水镜之中,实、虚难辨皆因水青碧,潭澄澈;近看萍绿槿红,一"已"一"初",颜色艳丽,正是初夏时节使然。虽首尾联恭维过甚,胜在意境优美。

苏颋之作《兴庆池侍宴应制》同样是首联言天子出行盛况:"降鹤池前回步辇,栖鸾树杪出行宫。"颔联描绘了兴庆池的山光水色:

"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

山青水绿,草木繁盛,景致宜人。后两联则夸赞国运兴隆,帝王恩泽:

"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

刘宪诗中有:

"缘堤夏筱萦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帐殿疑从画里出,楼船直在镜中移。"(《兴庆池侍宴应制》)

正是初夏时节,堤岸旁的细竹茁壮生长,水中荷花也才刚冒尖,帝王休息的帐幕宛若画中物,而那装饰华丽的游船更似游走在镜中,兴庆池水之清澈美丽可以想见。

那在这澄澈的池面上举行竞渡比赛又是何等画面呢?李适就描写了此次竞渡的盛况:

"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北涧摇光写溜回。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此地佳境,静山绿水,南山的倒影都隐在云层间于碧水中荡漾,紧接着开始的竞渡打破了这祥和,却将宴会的兴致推向了高潮,船只竞相飞驰争夺锦标,风景的美不胜收、划船者的意气风发与君臣的举杯同乐由远及近地相应和着,热闹非凡。徐彦伯更是将此情此景描绘的的声色俱全:

"夹道传呼翊翠虬,天回日转御芳洲。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彩旒。香溢金杯环广坐,声传妓舸匝中流。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竞渡比赛激烈而扣人心弦,整个兴庆池洋溢着热烈的氛围,翠虬青潭与红屿彩旒,人们聚坐畅饮,香气四溢,欢声笑语甚至在水中流的歌妓船上都能听到,何其欢乐啊。

这一系列作品有着明显初唐宫廷应制唱和诗的特征,讴歌太平盛世,讽咏著华文物。比如李适和徐彦伯都用到了"横汾"这一典故,该典取自汉武帝巡游时所作《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后世都以此称颂帝王或其作品。

李、徐二人正是借此典表达对中宗的称赞。李适还用了"宴镐"之典,此典出自《诗·小雅·鱼藻》: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郑玄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己。"

后世以此表天下太平君臣同乐。

诗人想要传达的歌颂盛世安康、君臣和谐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觥筹交错之际,还有苏瑰、韦元旦、张说等人侍宴作诗,皆为典型宫廷应制诗,此处不做赘述。

位于兴庆宫西南隅的花萼相辉楼,也是帝王游乐宴饮的重要场所。开元十八年四月十三日,唐玄宗于花萼楼设宴,作《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诗曰: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玄宗带领群臣在花萼楼下赏乐观舞,其时初夏,风光曼妙盛平日,再佐之筵席之上歌舞升平,盛宴欢庆,气氛融洽,一派祥和之气,正是盛唐气度的彰显。张说有应制:

"万心翘乐宴,三舍缓昌时。山接夏云险,台留春日迟。节移芳未歇,兴隔赏仍追。醉后传嘉惠,楼前舞圣慈。皇恩与时合,天意若人期。故发前旬雨,新垂湛露诗。"(《奉和圣制花萼楼下宴应制》)

夏日春光好,大家翘首以盼花萼楼欢宴来庆祝太平盛世,全诗高歌君主圣明慈祥,皇恩无疆,天庆人乐。王昌龄亦有《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歌功颂德,典型的盛唐应制诗,使我们可以通过诗歌还原皇家游园宴饮的盛景。

五、华清宫

此外,位于骊山之麓的华清宫也是皇家著名的度假胜地。严维的《忆长安·五月》云:

忆长安,五月时,君王避暑华池。

进膳甘瓜朱李,续命芳兰彩丝。

竞处高明台榭,槐阴柳色通逵。

严维为天宝时期人,此诗为回忆战乱前的五月长安,诗中的君王即唐玄宗,"避暑华池"也就是说玄宗曾于长安五月避暑于华清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的华清池是有名的皇家御用温泉所在地,唐玄宗在此兴建汤池,环山筑宫,修建了唐备负盛名的离宫——华清宫。

一般来说,唐玄宗幸华清池都在冬季或春初,旨在除寒祛风,但也并非没有在夏季前往的可能。《旧唐书》就有天宝八载玄宗"夏四月… …幸华清宫观风楼。"的记载。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中也云:"十四载六月一日,上幸华清宫,乃贵妃生日",可见,玄宗的确曾在夏日前往华清宫。

况且华清池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气候宜人,温度与湿度尚可,严维就说此处台榭高筑、槐柳葱翠、清爽明净,非常适合夏日避暑。再者《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古人以五月浴兰汤为祛邪。盛夏前往华清池沐浴更衣、除恶祛邪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