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湖北省博物馆里看正史:不姓曾、活得很精致的曾侯乙

2020-08-09 10:24:06旅游攻略
每次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会习惯性地先去当地的博物馆逛一逛,借此去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和风物,熟悉它的过去和现在。因为,博物馆是一处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曾国:考古发掘“挖出来的历史”提到湖北省博物馆,人们最先想到的,定是它的镇馆之宝:曾侯乙大编钟。

每次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会习惯性地先去当地的博物馆逛一逛,借此去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和风物,熟悉它的过去和现在。因为,博物馆是一处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曾国:考古发掘“挖出来的历史”

提到湖北省博物馆,人们最先想到的,定是它的镇馆之宝:曾侯乙大编钟。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无数的青铜文物让我们记忆深刻,叹为观止——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三星堆青铜树、莲鹤方壶、越王勾践剑、秦始皇陵铜车马、长信宫灯、马踏飞燕……不过,曾侯乙编钟这一件最为耀眼,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极具艺术价值。

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之前,我一直以为曾侯乙姓曾,观展过程中才知道,古代人的姓名居然如此的随意。曾侯乙,其实姓“姬”,没错,就是和周武王姬发一样的姬,姬姓,氏曾名乙。这位曾侯乙先生还真是和周国有些渊源,据一件钟的铭文说道,“曾侯乙曰:余稷之玄孙。”稷,为后稷,是周人的祖先。



历史上的“曾国”,位于现在湖北随枣一带,由于缺乏传世的历史文献记载,它被称为考古发掘“挖出来的历史”。曾国是西周早期被分封到南方的姬姓侯国。这个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的人,多亏了随葬的大量青铜器,让人知道了他的大约生卒年,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曾国也是历史上的随国,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曾侯乙墓的发现和挖掘,也是一波三折,还好盗墓者不够专精,盗洞挖到一版就戛然而止,这才让后人有机会看到这个瑰宝。盗墓笔记真的只是故事,要不湖北离着长沙老九门这么近,恐怕早就被挖空了。

曾侯乙编钟:编钟之王

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曾轰动一时。资料显示,它的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编钟在历史上最初只有3-5件,到周朝增到9至13件,战国时发展成61件。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

迄今为止,中国的考古发掘中共有40多套编钟出土,但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当属曾侯乙编钟,堪称“编钟之王”。

为了保护庞大而精美的曾侯乙编钟,1982年底,编钟复制研究组成功复制出了上层钮钟12件、中层甬钟14件、下层大甬钟两件,共28件,基本上做到外貌、声音与原件一致。1984年7月,全套编钟的复制工作全部完成。

到目前为止,曾侯乙编钟仅复制了5套,分别收藏于省博编钟演奏厅、台湾鸿禧美术馆、陕西黄帝陵和湖北随州博物馆。

曾侯乙:活得精致的一个男人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礼器、乐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000余件,仅青铜器就共计6239件,每样都精妙绝伦。

尤其是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它出自曾侯乙墓的西室陪葬棺。腹部两侧分别绘有撞钟与击鼓舞蹈图案,是反映中国古代乐舞艺术及绘画艺术的罕见的材料。



除了青铜器,金器、玉器也是很有特色。比如,漂亮的带钩,精巧的就像现在的无线蓝牙耳机,无限的潮。曾侯乙简直就是当时曾国最靓的仔。

如此浪漫的、懂得音律的曾侯乙,可惜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已经不流行人殉葬的时代,曾侯乙墓中竟然还出土了21名13到26岁的陪葬女子,据说是他生前喜欢的乐师。此外,还有一只狗棺,可能曾侯乙也是个喜欢撸狗的人。

古人的视死如生,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作者】韦宇教,行者,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媒体人,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独立摄影师,多个微信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搜狐自媒体,乐途超级灵感旅行家,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看点号、网易号等专栏作者,驴妈妈旅游达人。人生即遍路,心向远方,不问归程。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weiyujiao1985 微博:@韦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