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北较场:一道城墙的孤独丨成都

2020-07-28 12:36:15旅游攻略
许多人不知道,成都城中尚有一段宏大的“古城墙”。这段城墙在北较场西路,府河的南岸。乍看上去,它的确颇为壮观,二三百米长,几丈高。然而细看,这段城墙显得有些奇怪:它只是一堵高且长的围墙,而无城楼、城门、女墙、马道……北较场西路的一段“古城墙”。

许多人不知道,成都城中尚有一段宏大的“古城墙”。

这段城墙在北较场西路,府河的南岸。乍看上去,它的确颇为壮观,二三百米长,几丈高。然而细看,这段城墙显得有些奇怪:它只是一堵高且长的围墙,而无城楼、城门、女墙、马道……

北较场西路的一段“古城墙”。


作为古城,若无那么一两段城墙,或是高高的城门楼子,似乎有些说不过去。而显然,这段城墙是后来重建的——大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又的确是古老的,除了底部垫的三层红条石砖,这堵墙是拿过去的老城墙砖筑起的。在重建北较场的城墙时,相关部门还曾号召市民“捐砖”,混乱的年代中,不少人家曾顺走城墙砖回家自用。

因此,这段城墙的颜色略显怪异,黑、白、灰、青各掺了一些,分布也并不均匀。另外,因成都潮湿多雨的天气,城墙上生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苔,湿气还将大片大片的墙皮剥落下来,露出石灰的惨白色。那种通常在古城中由城墙发散的美感,在它的身上似乎也无法见证,它更像是一块巨大的马赛克砖墙。

这段城墙是用古城墙砖重建的,颜色略显怪异,黑、白、灰、青各掺了一些,分布也并不均匀。因成都潮湿多雨的


这段城墙的悲惨,不在于它本身的粗粝或是残缺,而是无人在意甚至愿意目睹它的境遇。行人来来往往,它只是一堵高且长的围墙,只是比其它墙再高一些长一些,街道是热闹的,唯独它是冷清的。这段城墙似乎与世人毫无联系,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正视它、抚摸它,或是听听它从前的故事。面对这尊庞然大物,人们不假思索地选择无视,谁又会为它发出一声叹息?

城墙背后的北较场,自然要为它的命运承担一些责任。从清代起,北较场始终是军事禁地,先是演武场,后来变为军校,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又成为成都军区的司令部驻地。于市民而言,北较场神秘又陌生,庄重且威严,这段高耸的危墙,自然成为它与世隔绝的象征与屏障,只能由人仰望。

北较场中有一座武担山,《华阳国志》中记载,古蜀王为纪念故去的王妃,派人到王妃的家乡武都担土,运回后在成都西北角聚土作冢,这座土丘因此得名“武担”。三国时候,刘备在武担山登基称帝,从此武担山被世人所熟知。千百年中,武担山一直是成都闻名遐迩的名胜,然而到了清代,武担山被划入北较场,遂成为城市中的禁地,在公众视野中几乎消失。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内迁成都,从钟山移到了武担山脚下,在山顶建了望塔。正是在武担山下,蒋介石度过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夜晚。时至今日,恐怕许多人早已不知成都还有这样一座山丘。

这段城墙似乎与世人毫无联系,面对这尊庞然大物,人们不假思索地选择无视。城墙背后的北较场神秘又陌生,庄重且威严,这段高耸的危墙,自然成为它与世隔绝的象征与屏障。

成都的城墙是早都消失了的。清代成都分为大城与满城,城市中央则是一座由明蜀王府改建的贡院,人们习惯称之为“皇城”,大城、满城、皇城三座城墙汇于成都一城。满城的城墙从清朝覆灭以后便开始陆续拆除,既为了打破满汉有别的旧规矩,也为了加强城市内部的沟通,仅仅过了二十年,这座城池便片瓦不存了。大城的城墙则在1924年开始被破坏,到新中国建立时,大半已尽成摇摇欲坠的土堆。市民为城墙的消失出了大力,无数古城砖被人们盗走,拿回家盖房、铺地,或是装饰他们的住宅。这让人想起雷峰塔倒塌的故事,巧合的是,雷峰塔倒塌的那年,正是1924年。1958年,成都决议拆除剩余不多的大城城墙,十年后,皇城亦被拆除以让出城市中心的风水宝地,万岁展览馆与伟人像取而代之。建国以前,成都的绝大部分城墙便已被拆毁,建国后对剩余城墙的拆除,一方面是为了城市发展,更多地则带有浓重的政治意味。

成都东门城楼,由传教士所拍摄,大约在1900年

今天,成都的城墙只残存了几段,早就不成气候。北较场重筑的这一段,虽然落寞,却已是最受瞩目的了,它高大的存在,更显出它的单薄与孤立。我不愿称这段城墙为“假城墙”,它并不是为了迎合如今的审美趣味、获取经济利益而重生的,重建它的人,或许当初有自己的苦心,否则大可不必费这样的力气。

黄昏日暮时,这道长长的围墙在地上投出一个短短的背影,在光与影的重重叠叠中,这座古城曾经的风华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