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神秘技艺?西藏那些你从未了解过的民族血液

2020-07-14 22:00:25旅游攻略
嗨!

嗨!好久不见,让大家久等了

今天来聊聊我们最近解锁的“新领地”

不久前,自然造物的脚步走进西藏拉萨

在西藏深度文化的协助下,探索民间艺术


蓝天白云、雪山寺庙或是圣洁净土、灵魂信仰

都是大多数人眼里关于西藏的标签

而这趟寻艺之旅让小编对这个历经十五个世纪风云变幻的西藏

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认知





「一条八廓街,半部拉萨史」


八廓街又称八角街,也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转经道,也是拉萨旧城区的中心,这里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街上有很多衣着藏袍,面带高原红,手持转经筒的信徒。听着信徒轻声念经,似乎能感受到他们对佛至高无上的信念。

而虔诚的朝圣者使得这片区域成为西藏的精神高地。




「神秘符号·藏毯」


藏毯是流淌在藏族人民血液里的艺术,伴随着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白天,他们在藏毯上接待客人、喝酥油茶、吃糌粑;夜晚,一张藏毯就是他们温暖的床。

织毯工艺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所有的创作灵感都在天空上,草原上,都在牛羊群里,牧民的心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由喀瓦坚团队提供

喀瓦坚地毯是一位已定居美国的藏人1986年在拉萨创立的,如今正在被一个热爱藏地的汉族年轻人王泽强所续写。

做为世界三大地毯之一的手工藏毯,取材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草原羊毛,柔软、厚实有弹性;加上全进口的天然染料,使其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厚;独特的穿杆结扣织法,保证了毯子的密实、厚重与耐用。



全手工制作令藏毯成为奢侈品,也让复兴之路变得有些坎坷漫长。

王员外说:“时尚会过去,但风格会永存!”

手工藏毯是有温度的,也是有灵性的。希望这门古老的藏地手工艺在藏毯使者们的努力下可以代代相传。通过与非凡的民族艺术相结合,让藏毯能成为世界了解西藏的一扇窗。





「金色谷地的灵魂艺术·唐卡」


“唐卡”一词源于藏语音译,可简单地理解为“卷轴画”,以天然矿物植物为原料,用毛笔绘制在平整光滑的画布上,并用彩缎装裱成卷轴。

其题材包罗万象,囊括宗教、传记、历史、风俗,也有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等等。

被人们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据当地的唐卡大师巴桑介绍,绘制唐卡并不是能让人随心所欲表达的艺术创作,每一幅唐卡的题材都需要遵循藏传佛学中的文化传统,其中的菩萨造型、所用的法器都不可随意更改,不允许画师个人任意发挥。

既要遵循传统,又要画出新意,这是对唐卡画师手艺最大的考验。

唐卡的用色十分讲究,总结起来就是贵!

主要采用金银、珊瑚、玛瑙、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和藏红花、蓝靛等植物为颜料,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

因此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也不褪色。



从绘画前的诵经祈愿,到画布的绷制打磨,颜料的研磨调色,都由唐卡画师亲自动手,整个绘制过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画师耐心和诚意的考验,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创作不如说是一种虔诚的修行。




「“尼木三绝”书写指尖上的故事」

尼木县是前藏和后藏的结合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殊菩萨化身吐蕃七贤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就诞生于此,发明了藏文字,于是有了藏香、藏纸、藏刻三绝。



“ 1.闻香识西藏之尼木千年藏香

在西藏,无论是寺院殿堂或者家庭佛堂,藏民从点燃一根藏香开始新的一天,藏香在藏族人的生活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尼木县是藏香的发源地,1300年前藏香诞生于此,当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藏香。



取柏树浸泡水磨之,研磨成泥为主料,再加入藏红花、当归、甘青青兰、康芭草等数十种草药制成特殊香泥,再经过挤压阴干等步骤形成尼木藏香。



除了用于佛教祭祀,藏香还可作为药物,安神益智、杀菌消毒。

千百年来,藏民们用一双厚实的双手和一颗虔诚的心守护着这一缕香气,伴随着烟香不断升腾,藏香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带向远方的天际。



“ 2.尼木雪拉村“最纯洁的纸”

取4500米海拔的狼毒草为原料,用石头敲打拨好皮的草成浆,再一张张灌制浆而不是抄纸。

狼毒草有毒因此该纸不怕被虫鼠咬坏,而且被采摘后要5-10年才能重新生长。

因此藏纸的产量非常低,主要用作档案和寺庙抄经。




“ 3.精细入微的雕刻工艺

尼木普松的雕刻在整个西藏都赫赫有名,是普松乡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向古老技艺。

雕刻技艺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由石刻演变而来,与内地的木刻在材质和技法稍有不同,这里有一半的家庭都是从事雕刻和经幡印制,拉萨地区80%的经幡印制来源于此。







「藏北高原的游牧民族」


在藏语当中,“当雄”就是“天选牧场”的意思,这里的环境绝美,有横跨全境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神湖纳木错还有一望无际的羌塘草原……




传统的黑帐篷点缀着藏北高原。

藏族是游牧民族,一顶一顶的黑帐篷就是他们的家。这种黑帐篷有点像蒙古包,是藏民们用牦牛的毛捻成线,再编织而成的。



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无论外面刮风下雨冰雹暴雪,帐篷里都温暖如春,牧民们吃、喝、住都在里面,用牛粪取暖,喝着酥油茶,这是千百年来最传统的藏式生活。

黑帐篷不仅仅是游牧民族的家更是他们灵魂的归宿。



而帐篷外的织女们可以说是藏北高原上另一道风景线了。

藏民们自古以来与牦牛绵羊为伴,逐水草而居,日常所需避雨避寒之物皆取材于牦牛或绵羊。现如今虽然生活方式改变了,但编织技艺一直伴随着她们。





西藏既在远方,也在心中。

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瑰宝,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西藏文化的迷人魅力。

这些来自高原的千古传承的手工制作技艺不仅仅附在精致的艺术品上,更渗透在西藏人们朝升西落的日子里,浓缩在衣食住行的点滴里。

这种无形的文化遗产才是了解西藏最本真的方式。

「END」

请认真生活,用心爱自己,致敬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 特别鸣谢

西藏深度文化团队全程参与付出与极净当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