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十一旅行第五站之辽上京博物馆 看契丹崛起与神秘消亡

2020-07-01 19:54:09旅游攻略
在旅途中探索,在旅行中学习,是我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因为简单、快乐,可以边玩边学。这些年看惯了南朝无边风月,最近又迷上了北国铁马金戈,耶律氏(辽)、完颜氏(金)、孛儿只斤氏(元),均在不同时期铸就过不同意义上的辉煌。

在旅途中探索,在旅行中学习,是我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因为简单、快乐,可以边玩边学。

这些年看惯了南朝无边风月,最近又迷上了北国铁马金戈,耶律氏(辽)、完颜氏(金)、孛儿只斤氏(元),均在不同时期铸就过不同意义上的辉煌。其中以契丹八部为根基,由耶律氏建立起的辽国,非但武力强大、疆域广阔,还挺神秘。

武力强大、疆域广阔,指的是辽国全盛时期控制了东临库页岛、西到西域葱岭(帕米尔高原),北至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南到大同、黄河入海口(今天津)一线,总面积约489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

辽全图

神秘则是指,曾经建立了强大帝国的契丹民族,最后却悄无声息的泯灭于历史长河中,有文字而没有传承,汉化了一百多年的王朝,留下的文献资料竟然屈指可数。这是为什么呢?既然想解开疑惑,那就带着疑惑去旅行,目标明确,印象自然深刻。

做为我的十一旅行第五站,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曾是辽国国都—上京(临潢府)所在地,现在不仅保留着两座辽代古城遗址,还有真寂寺辽代石窟、辽上京博物馆供游客参观。相信这些诉说着千年历史的文艺殿堂,会给我更多答案和启发。

辽上京博物馆位于巴林左旗城区边缘,紧邻上京古城遗址,是一座以契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藏馆,围绕着契丹王朝的起源、发展、消亡,详细讲述了一个草原帝国的兴衰始末。

辽上京博物馆

展厅

契丹起源与发展

与蒙古族一样,契丹也源自东胡鲜卑,由最初的青牛、白马两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迭喇部为首的八个部落,史称“契丹八部”。他们分散在西拉沐伦河与老哈河流域,过着游牧、渔猎的平静生活,直到唐朝末期。

由于唐末中原战乱,大量河北灾民涌入,在打破了契丹人平静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增加了人口、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突如其来的改变,让这个草原小部族实力迅速增加,并在征服了周边的奚人和蒙兀(蒙古部落)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契丹(后改为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巴林左旗)。

这一系列发展与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本是迭喇部首领,由于部落靠近中原,当灾民涌入时,会最先到达他的领地。他审时度势,下令收拢灾民,积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并任用汉人为官,终于奠定了将来争霸天下的基础,史称“辽太祖”。

做为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才智过人,对于历史典故也有着深刻理解。他认为隋唐以前,鲜卑人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是因为完全汉化,把自己变成了汉人,所以才丢了江山。

但是不学习汉人先进文化,又不能强盛国力,因此他在管理制度上做了变通,采用了两套管理体系: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主抓草原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汉人州县及税收。分别治理的好处在于,既让汉文化为我所用,又能保持草原民族的彪悍勇武。

不过,仅仅依靠制度还不够,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这一想法主要落实在两个方面:创新文字和传承旧俗。

文字

与同时期的西夏文字一样,契丹文字也是在汉字基础上创建,又有大字、小字之分,很是复杂。或许是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量,新创出的文字只供契丹人学习使用,严禁外传。

这就形成了一个契丹人用契丹文,汉人用汉文的双轨并行局面,但结果明显是汉字好用,所以到了辽后期,就算皇室贵族也未必能够熟练使用契丹文。

保守的思想、流传范围的局限、汉字的冲击,让契丹文字得不到发扬,最终泯灭于历史长河中,从创建到停用,仅仅200多年。

契丹文字货币

契丹文字碑刻

旧俗

在耶律阿保机看来,旧俗可以适当改进,但不能完全丢弃,否则无法体现与汉人的区别,更不利于他所认为的文化传承。而丧葬礼俗就属于一种既能传承文化,又可以适当改进,还不能完全丢弃的旧俗。

契丹丧葬礼俗非常特殊,与中原迥异,称为“二次葬”。简单来说:人死后不能入土,先在死者身上包裹树皮,然后用一张网将尸体捆扎结实;雕刻一张木质面具,固定在死者面部,这是为了不受鸟兽侵害;最后将包裹好的尸体放到树上,停放三年;三年之后再取下来焚烧,骨灰装入特制容器。

骨灰坛

不过到了耶律阿保机这个时代,这种葬礼大多用于平民,皇室贵族做了不少改进:面具材料选用黄金或者白银,捆扎尸体用的网,由金线或者银线制成,停灵时间变短了,最后的火葬也改成了土葬。

金质面具

银质面具

改革制度、创新文字、传承旧俗、谨慎汉化,耶律阿保机这位开国皇帝,在治国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但他奠定的基础再雄厚,契丹王朝也没有逃过命运轮回,这是因为他的后代出了一个不肖子孙。

辽国灭亡

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他早已忘了祖先开创基业的艰辛,喜好奢华、最爱打猎。

表面看来,似乎奢华与打猎未必会亡国,但这位天祚帝喜欢的奢华中,有样珍宝叫作“东珠”;打猎除了弓箭、快马,还得有个重要帮手,叫作“海东青”。

东珠是一种硕大圆润的天然珍珠,产量低、不易采集,非常珍贵。海东青是一种猛禽,飞的又高又快,还十分凶猛,训练好了既能传讯,又能辅助捕猎,但非常稀有,且极难捕捉。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欲,天祚帝便下令将东珠和海东青列为贡品。

偏巧这两样东西,都产自当时女真族领地,他们不敢得罪大辽,只能默默忍受着剥削和压榨,采东珠、捕海东青、进贡。但事情不算完,天祚帝派去收贡品的“银牌天使”才是激怒女真人的罪魁祸首。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天使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去了小部落,自然摆起了大国上邦的架子,不但好吃好喝、索取财物,还要女人陪宿。开始只是平民家的女儿,女真人敢怒不敢言,到后来要求贵族妻女也得陪宿时,女真人就再也坐不住了。

刻骨的仇恨,燃烧着整个女真部族,他们不想忍受屈辱和无休止的压榨,在首领完颜阿古打率领下,毅然举兵反辽。用了11年时间灭亡辽国,并俘虏了天祚帝,焚毁了大量契丹文献书籍。

神秘消失的契丹

契丹民族消失之所以让人感觉神秘,是因为他们特征明显:曾经建立起了强大国家,有自己的文字,积极学习汉礼汉制,治下有大量汉民,又长期与北宋保持联系,让中原人印象深刻。而特征明显、印象深刻的人文事物凭空消失了,自然会感觉神秘。

其实像契丹这样神秘消失的民族还有不少,比如鲜卑、柔然、突厥等等,只是与契丹相比,他们特征不够明显。

那契丹为什么会消失呢?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传承需要适宜环境。说白了就是:入乡随俗,到哪学哪,自己那一套总用不上,时间一长就忘了。

所以,当辽国灭亡,契丹分散到其他族群时,结果就已经注定。

上文连接:十一旅行第四站:雨雾弥漫中的赛罕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