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实在忍不了了……搞清楚昌平地名,真没有那么难!

2020-07-01 16:00:57旅游攻略
小圈,趁着天儿还不太冷,咱们一起去锥臼峪玩玩吧您说去哪儿?搞错啦!生活在昌平相信您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有可能是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把地名读错写错甚至把名字相近但距离遥远的地方混为了一谈所以今天咱就顺着这个小圈与朋友的对话展开聊聊昌平那些叫人“拿不准”的地名~读“碓”,才算“对”!

小圈,趁着天儿还不太冷,咱们一起去锥臼峪玩玩吧

您说去哪儿?搞错啦!

生活在昌平

相信您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有可能是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

把地名读错写错

甚至把名字相近但距离遥远的地方

混为了一谈

所以今天咱就顺着

这个小圈与朋友的对话展开

聊聊昌平那些

叫人“拿不准”的地名~

读“碓”,才算“对”!

碓臼峪自然风景区

是位于昌平最北端的郊游圣地

它的名字被读错是常有的事儿

因为这“碓”(duì)

属实不是个常见的字

那么,为什么碓臼峪

有着这样一个独特的名字呢?

原来啊,这“碓臼”就是

村里百姓舂米时用的工具

原先居住于北沟

后搬迁于此的王姓家族后人

为了纪念老祖宗传下来的石臼

(碓的部分已遗失无踪)

外加地处山谷

于是就把村名叫作了“碓臼峪”

摄影丨及时雨

此“蟒山”非彼“莽山”

这里不得不说

咱们汉字的博大精深

一字之别可相差万里

位于咱昌平十三陵镇的“蟒山”

因其山势起伏如大蟒

故而得名

而另一座

同音不同字的“莽山”

则远在湖南省郴州市

圈友们如果有机会远游至此

可以体验一下

与咱们蟒山不同的风光

“黑山寨”与“黑寨”

黑山寨”与“黑寨”

虽只有一字之差

在地理位置上

却分居昌平区的东北与西南

前者位于延寿镇

后者位于流村镇

而且在村庄命名上

两村的原因虽然不同

却也有着相似之处

黑山寨”因村址位于大黑山下

又是古代重要的边关寨口

固得名“黑山寨”

图片来源丨飞鹰摄影

而“黑寨”因为村域内有

明朝长城沿线的重要隘口

“黑浙涧口”

村民们为了防御野兽侵袭

环村用木栅栏围成寨墙

因为最终把村名定为“黑寨”

沿袭至今再未更改

图片来源丨飞鹰摄影

差点忘了说

和黑山寨不一样

黑寨的“黑”字发3声

读作hěi

听上去侉侉的感觉

海䴖落,三个字有两个会念“错”

位于北七家镇东的海䴖落村

村名中的“䴖”字读作jīng

是个挺不常用的字眼儿

据《辞海》解释

海䴖即为海东青,是雕的一种

善于捕捉水禽小兽

而海䴖落村名的由来

与这里曾经饲养、驯化海东青有关

海䴖落村周边多湖、沼、坑、塘

是驯养猎鸟的理想环境

村庄也因此得名

而至于海䴖落的读音

除了中间的“䴖”字外

当地人按照老话儿的习惯

也会把“落”字发音成lè

所以说要读准海䴖落的村名

可真是不容易咧!

既“香”又“响”都算对

位于崔村镇东的香堂村

于明代成村

香,乃祭祖拜佛的必备用品

堂,是烧香的场所

历史上,香堂村“东西南北都有庙”

寺庙众多引来

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拜佛

久而久之,香堂就成了村名

可为什么现在还有不少人

管“香(xiāng)堂”叫

“响(xiǎng)堂”呢?

这原因都是清代时

村名曾改称“响堂村”

虽然后来改回来了

可这叫法依然传承至今

“阿苏卫”还是“瓦速卫”?

位于小汤山镇西的阿苏卫村

初听此名

也可大致判断其并非汉人所起

事实正是如此——

阿苏卫村是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

阿速卫军的屯住处

这是其名称来由之一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说是村里住户多、瓦房多

原来还有个烧砖瓦的窑顶子

再加上有驻军营卫的关系

村子就叫成“瓦速卫”了

阿苏卫村村史馆 摄影丨轩辕伊子

总的来说

关于阿苏卫村的名字由来

传说故事也多了去了

真真假假也无需太过较真

保持着这份神秘感不也挺好~

独占一个词汇的“奤夿屯”

说起马池口镇的奤夿屯

想必圈友们也都不陌生了

与阿苏卫的情况类似

奤夿(hǎ bā ) 也是蒙古语的译音

原意是河边的意思

元朝在北京建都时

在此屯兵屯粮

后被人称为奤夿屯

元末明初时

山东人和山西人陆续迁入此地

于是形成村落绵延至今

松兰堡,本姓宋

位于沙河镇东北的松兰堡村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可当昌平人念的时候

却常常把其中两个音都念“走音”了

读作“sòng”(宋)兰“pǔ”(普)

不过这可不能算错

而是对传统的沿袭

最开始村名的成因是这样的

据《金史》记载

宋代天水郡王亲属葬于此地

“务”字则是源自宋代起

将税务机构统称为务

其所在的村庄也随之称作务

位于松兰堡的名校——北京昌平职业学校

所以,松兰堡在1930年之前

村名叫作“宋郎务”

再往前也曾被叫过

宋郎庄、宋郎埠、宋郎府等名

看来,松兰堡之前确实姓“宋”

“白府”不是“府”

位于马池口镇的白浮村

后面的“浮”字

常常被老昌平人念作第三声“fǔ”

听上去就是“白府”

白浮村之所以如此命名

据传是因为曾经村北

矗立着一座丈余高的汉白玉塔

因佛教中将佛塔唤作“浮屠”(亦作浮图)

因此村北这座塔即被称作“白浮图”

与之靠近的龙山脚下的泉水被称为“白浮泉”

靠近的村落也被称为“白浮”了

究竟是“狼”还是“郎”?

位于流村镇的狼儿峪村

因有穆桂英在此生养杨六郎的传说

最初得名“养儿峪”

但因辽兵追杀到此

却不见穆桂英母子踪影

气怒之下,想养和杨谐音

狼和“羊”又是死对头

于是把村头碑名“养”字去掉

改为了狼儿峪

摄影丨荷叶飘香

辽亡之后

当地人曾把“狼”字改成“郎”

又借了儿郎这层意思

也是个很巧妙的改法

不过现在您得注意

官方的写法又改回了“狼”

这狼儿峪村的名字可真是一波三折呢

摄影丨荷叶飘香

在此也打个广告

作为曾经昌宛县政府的所在地

狼儿峪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再加上自身优美的景色

非常值得前去感受喔

“亭台”“楼阁”均“自强”

马池口镇内还有一对

得名原因相似

名字结构相同的村庄

那就是“亭自庄”和“楼自庄”

顾名思义

亭自庄和楼自庄的得名

皆因原先村内曾建有

古亭和戏楼而来

所以两村原名也分别是

“亭子”和“楼子”

那么,为何后来要将村名中的

“子”改成同音的“自”呢?

来自亭自庄的公益组织在村内开展环境整治清洁健身器材活动

图片来源丨和谐马池口

20世纪60年代

因地处富水区,泉眼繁多

村子富裕

亭子庄村将换掉中间的“子”为“自”

寓意着“自给自足”

而楼自庄的改名原因

有一种说法就更为有趣了:

旧社会时百姓生活不太平

村子里连续出现逆事即是出了娄子

这“楼子”与“娄子”有关

就在1942年左右将村名改为了“楼自庄”

虽然原因各有不同

但这“亭台”“楼阁”两村还是殊途同归啦

“宏”道还是“横”道?

位于马池口镇

昌平火车站东侧800米处的宏道村

“宏”字的发音明明发音是hóng

可马池口人都把村名叫作叫héng(横)道

这是为什么呢?

位于宏道村内的休闲度假村

图片来源丨爱上昌平

原来,元代时所修的通惠河是南北走向

不同于一般由东向西的河流

因此建于其上的东西走向的桥梁

便被称为“横桥”

桥必连道,相邻的大道也随之被称为“横道”

这大概就是当地人唤村名为“横道”的原因了

位于宏道村内的休闲度假村

图片来源丨爱上昌平

那么,“横道”是怎么写成“宏道”的呢?

这要追溯到遥远的元朝时期

权臣铁木尔与王禅军交战于此

双方据桥而战,死伤士兵无数

以致将横桥染红

自此,“横桥”被改叫“红桥”

“横道村”也随之改叫为“红道村”了

但因“红道”含有血道之意

村内高人取其谐音

又将村名改为“宏道”

取康庄大道之意

这下寓意吉祥了

村名也一直被保留至今

“沟崖”,民国时期的发音

位于南口镇东南和十三陵镇西交界处的

沟崖自然风景区

是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

明清两代盛时曾有大小庙观72座

此处“沟中有崖、崖下有沟、

沟沟相通、崖崖相望”

因此又称“沟沟崖”

正因其如此著名

大家可要小心别念错它的名字

听听咱南口小伙伴怎么念

不是沟“yá”,而是沟“ái”喔

为何会有这么个怪趣的发音?

小圈推测这是

以前民国时的国语发音传承至今所致

不信您去听听周杰伦的《爱情悬崖》~

“鲁疃”还是“鲁坦”?咋顺口咋来

位于北七家镇东的鲁疃村

小圈最初是不会念的

实在要归咎于疃这个字太不常用啦

学习一下

疃读作tuǎn,有“村庄”之意

鲁疃明代时便已成村

当时是以鲁姓命名,称为“鲁团村”

清《康熙昌平州志》时

将村名改为了“鲁滩”

可再到《光绪昌平州志》时

又把名字定为了“鲁疃”

从团到滩再到疃,村名虽然改动不少

但始终没有脱离字母t开头发音的字

但是疃字又略显拗口

一来二去又被顺口叫成了“鲁tǎn”

这么多“怪怪”的昌平地名

您之前念错过哪几个呢?

小圈的盘点又漏掉了几个?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补充

长按下方二维码

安装“北京昌平”掌上服务APP

轻松畅享一站式本地服务

微信订阅号:bjcpquan

小圈圈微信号:CPQXQQ

小圈圈QQ号:3257200278

圈友QQ群:546130342

投稿邮箱:bjcpquan@qq.com

昌平圈广告投放热线:010-69711096

内容整理自五湖四海老师博客、《镇村探源》、《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昌平村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