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贵州威宁这15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2020-06-27 21:55:33旅游攻略
威宁具有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光能资源为贵州之冠。县城年平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2008年初被省气象学会命名为“阳光城”。

威宁具有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光能资源为贵州之冠。县城年平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2008年初被省气象学会命名为“阳光城”。2018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威宁自治县为“中国薯城”;2015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授予威宁自治县“中国黑颈鹤之乡”荣誉,这标志着“百鸟之都·阳光威宁”荣誉称号又新增一项。


下面带你走进威宁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你或许未曾与其谋面。

NO.1 草海

草海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草海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2万公顷,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草海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面面积达3000公顷。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区水质良好,水草茂密、鱼虾众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其中海菜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鱼类10余种,鸟类178种或亚种,其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并为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此外,区内还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和人类文化遗迹。 

游玩攻略

用时参考:2.5小时

景点:威宁共有两个码头可下到草海,一个是草海码头,因在城中,相对方便,也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码头。一个是江家湾码头,离县城稍远,但水质好。另外一个则是少数人知道的观鸟台,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候鸟。

NO.2 西凉山

位于草海西面,面积7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是双龙乡的一个管理区,由低往高分布着高坡、凉山、高山三个村,有6000多人(绝大部分是回民)在山上繁衍生息。而这片土地馈赠于山民们的,是经年的风沙,满目疮痍的山体和黄皮寡瘦的玉米、洋芋、荞麦和燕麦。

贵州威宁这15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NO.3 泰丰园

泰丰园是农业科技园,进门就可以看到南瓜、萝卜、土豆等造型。园内路两旁遍植绿植,园内,有个温室,可喝茶可参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现场版的无土栽培:塑料管中种出嫩绿的芝麻菜,很神奇。

  交通:3路泰丰园站

  门票:温室参观5元/人

  景点位置:贵州省毕节威宁县银龙村

NO.4 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贵州威宁锁黄仓湿地公园毗邻草海,位于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下游,相比草海的大气磅礴,锁黄仓湿地则显得娇小灵秀,俗称小草海。

  距县城6.5km,规划总面积244.67hm2,其四至界限为东部、南部、北部均以城市规划道路为界,西至龙家院子、撒麻地一带,湿地率31.3%。

  公园规划区域分布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65种,其中鱼类11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12种、鸟类13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有:黑颈鹤(Grusnigricollis),国家Ⅱ级保护的有:黑鸢(Milvusmigrans)、雀鹰(Accipiternisus)、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苍鹰(Accipitergentilis)、普通鵟(Buteobuteo)、游隼(Falcoperegr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灰鹤(Grusgrus)和短耳鸮(Asioflammeus)9种。

NO.5 云贵红军桥

云贵红军桥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贵州威宁这15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1936年3月中旬,贺龙、肖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回旋战中从彝良奎香进入威宁的云贵乡和羊街镇,在洛泽河两岸和辅处、兴隆厂等处住了下来。在这里,红军宣传革命真理,打富济贫,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当地群众为红军提供给养,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作向导,与红军依依惜别。

解放后,洛泽河两岸人民靠一铁索为桥以通来往,十分不便,年年均有失足溺水者。

1986年6月,中央电视-事部摄制组在编辑宫军的带领下深入威宁县云贵乡洛泽河两岸采访,并把所摄片子提供给威宁县有关领导,片子反映了当地老百姓迫切需要修桥的愿望。

为缅怀当地群众与红军的浓厚情谊,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发展地方经济、两岸两省交通部门商定共建“云贵红军桥”。

1989年11月,大桥建成,并立碑纪念,使当地老百姓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NO.6 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

在贵州省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那里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傩戏“撮泰吉”。

裸戛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是一个只有60余户缙族村寨,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当地人民主要以洋芋、荞麦、包谷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据当地老人回忆:“撮泰吉”已在板底乡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只有裸戛村还能演出,其它村寨都失传了。

  “撮泰吉”在彝语中的含义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撮泰吉”出场人物共六人,其中除山林老人惹戛阿布不戴面具外,其他五人均戴面具,他们是阿布摩、阿达姆、麻洪摩、嘿布和阿安。

贵州威宁这15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阿布摩意为老爷爷,相传已有1700岁,戴白须面具;阿达姆意为老奶奶,是阿布摩的妻子,1500岁,戴无须面具;麻洪摩意为苗族老人,1200岁,戴黑须面具;嘿布意为汉族老人,1000岁,戴兔唇面具;阿安意为小娃娃,是阿布摩与阿达姆的孩子,戴无须面具。

  “撮泰吉”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演出多在夜易进行,遇到天灾-或年成不好,则隔几年才举行一次。

全戏共分四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在正月十五举行。

一、祭祀。阿布摩带领阿达姆、麻洪摩、嘿布,拄着木棍从森林中艰难地走出。他们是用包头布把头缠成头锥形,全身空黑衣黑裤,用白布条将胸、背、腰、腿缠紧,以象征裸体;迈着罗圈腿踉跄行走,以表示远古人类还不能直立;一面冲击声带,发出猿猴般的叫声,来到旷地上,“撮泰”老人放下手中木棍,面对西方(传说彝族是从西方迁入威宁的),向天地、祖先和四方神灵祈祷。

二、耕作。是全戏的核心部分,主要反映彝族先民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前美段通过惹戛阿布与阿布摩的对话,叙述古时裸戛村连年灾荒,阿布摩等背着粮种,从沟凑发(在云南境内)动身,沿途经过很多地方,最后来到裸戛村地百姓开荒种地,以度灾年,接着,阿布摩等以舞蹈动作再彝族先民在农耕生产中买牛、犁地、耙土、撒灰、播种、收割、打场的劳动过程。劳动间歇,穿插着吸烟、0、喂奶等动作。后半段描写粮食喜获丰收,“撮泰”老人把大小仓库都装满了,惹戛阿布将酒洒在地上,向天地、神灵和粮食祈祷。

三、喜庆。舞狮人挥棍逗弄狮子,在场上翩翩起舞,祝贺粮食丰收。发地彝民介绍,这一部分内容原来没有,是近代才加入的。

四、扫寨。即扫火星,彝语叫“米夺秋”。正月十五演出接近尾声,惹戛阿布带领“撮泰”老人走村串寨,扫除灾难和瘟疫,祝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每到一家赌阿在火塘边念一段吉利的祝词,并向主人索要鸡蛋和麻,走时从草房四角扯一把草。然后来到寨边路口,把三个蛋埋入土中,并点燃茅草,将其余鸡蛋煮熟分食,口中叫道:“火星走了!火星走了!”隔一些日子,由“撮泰”老人取出埋下的蛋,视其好坏判断当年的收成和祸福。

“撮泰吉”面具用杜鹃、漆树等高山硬杂木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先用斧头将一尺左右长的圆木砍成毛胚,然后粗略地刻出五即成。面相不分男、女、老、少、惟以有须无须来区别性别和年龄。色彩单一,不用油彩精心描绘,只有墨汁或锅烟,演出前用石灰或粉笔在额上画出道道白线。其本风格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懑憨、稚拙、怪诞、夸张

关于“撮泰吉”产生的年代,因史料缺乏,现已难以稽考。从戏的内容分析,可能孕育于东汉时期,以后经过不断修改、补充,到清代中叶才基本定型。千百年来,“撮泰吉”默默无闻地在贵州西部的深山野林中自生自长,它很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保留了浓厚的原始艺术的本色。如此古老的戏剧在我国已经极其罕见,因此一经发掘出来,其巨在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每年都有大批国外学者前往考察和研究。

NO.7 彝族向天墓

彝族向天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彝族向天墓位于威宁县城东北20公里的盐仓镇,分布在大坟梁子、小坟梁子周围。另在二塘、龙场、中水、羊街、大街、城关等乡镇也有发现。

向天墓分两种类型:

I型:以毛石砌椭圆石墙,直径一般在10—20米,如墓依山而建,则依山一侧的石墙的顶部与墙外地表大体齐平,而另一侧石墙则高出地表2米左右,石墙内地表略高于墙外地表,中尖有一封土堆,直径3—4米间,高1米以内。

少数墓在圆墙一侧建有一段弧形石墙或半圆石墙,也有的墓葬不用石头而用泥土筑成椭圆形墙,这类墓葬规模较小,圆墙直径在10米左右,还有的墓葬周围砌石墙,中央用泥土填平,形成封土堆。

据当地老百姓说:这些墓葬是属于当时君王家的奴隶死后埋葬的,因此,这些坟和君王坟有很大的区别,其形状相似,但占地少、规模小。

II型:以盐仓大坟梁子的大坟和小坟梁子的小坟为主,两处山岗因有大坟和小坟而得名。

一九八五年被贵州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8 石缸洞

贵州威宁这15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石缸洞,又名乌江源,位于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距六盘水市钟山区小湾村的公路里程32公里。

石缸洞泉眼看上去斗碗大小,泉水周围形成的天然“石缸“也不过三、五平方米,但洞泉流经百余公里抵达六枝龙场时江面已有百米,水深处逾两米,流经1070公里抵重庆涪陵扑入长江怀抱时已江波浩淼。

贵州威宁这15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石缸洞后山是一匹长长的山梁,地名有“圆圆地”“龙山坡”等,山高处的海拔约为2000米,与石缸洞有500米落差。

传说龙山坡有九十九股泉水,是九十九条龙的化身,这印证了乌江源区暗河伏流之多。若翻山行20公里可抵达草海,海拔高于石缸洞。故有专家认为,石缸洞的水源自草海。

  石缸洞周围立四块碑,两块为重庆市的涪陵人所立。涪陵师专一群人背着帐蓬溯江千里来到这里,留下了“吸乌江之灵气报乌江之恩,保护乌江世代不忘”的碑铭。

另外两块碑一块是贵州“珠江贵州段暨乌江生态行新闻采访团“所立,还有一块是贵州环保部门所立的生态保护工程碑,都立在涪陵人的碑之后。

NO.9 百草坪天然草原

  百草坪天然草原地处贵州屋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盐仓、板底、炉山三个乡镇交界处,距毕节170公里,距县城30公里,有柏油路相通,涉及面积40万亩,核心面积12万亩,可利用面积10万亩,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400~2800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相对高差100-150米,坡度8—12度。

NO.10涌珠泉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口名为涌珠泉的古井。

古井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是重点保护文物。武警威宁县中队与古井相邻,多年来,该中队把保护古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古井,被驻地人民誉为“古井保护神。”

古井四周的栏板上,分别是“大舜耕田”、“千里走单骑”、“四厢待月”等画面逼真、形态生动、造型典雅的浮雕。

NO.11 龙凤山森林公园

龙凤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郊,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公园紧邻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城市生态绿地和水源涵养地;

公园气候温凉,森林秀美,山岭如垣,峰峦众多,天象多彩,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是县城和草海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NO.12 百年石门坎

石门坎,位于威宁县石门乡荣和村,距威宁县城142公里,距滇北重镇昭通60公里,是一处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遗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共生的一朵奇葩。葩。

石门坎并非省县级的行政单位,仅仅是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落,许多媒体和书刊却称其为“中国石门坎”,这本身就很令人费一番揣度。

推荐阅读:不仅有草海,威宁还有石门坎,贵州近百年来最有文化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区之一!

NO.13 马摆大山景区

一个集草坪、草坡、峡谷、海子等风光为一体的高山体闲度假旅游区,位于距草海40公里的麻乍乡境内,面积近30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2763米,是滇黔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其山体庞大,巍峨雄壮、气势恢宏,集中体现了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马摆大山的看点主要在于景观多样,山脚森林茂密、浓郁蓊郁,飞泉流瀑、灵动清丽,水味回甜。

沿溪流而上,无数株古木撑天挺立,枝干虬曲、容颜苍劲,一如沙漠深的胡杨,让人感悟到岁月沧桑和生命坚韧。

NO.14 中水遗址

中水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2006年5月9日,威宁“中水文化”正式成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中水遗址包括鸡公山文化、吴家大坪遗址、红营盘墓地、银子坛墓地和大河湾遗址等。

三千年前,这里是贵州最大的粮仓、是贵州绝无仅有的陶器生产地,是当前揭开夜郎神秘面纱的突破口之一。

中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贵州商周时期考古的空白。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考古学者们在中水发现了汉墓群、陶品、骨器、稻谷、大坑及被扭曲了的人的骨架等远古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于是,中水成了夜郎文化讨论的热点。


NO.15 灼甫草场

灼甫一个高山草原的名字,她象一个梦一样漂浮在威宁的高原上。

这是一个古老的高原,很多年很多年以前,游牧的彝民族东进,轻健的马蹄踏上这片高原之时,就种下了今日牧歌的梦。

古老的彝人称这片高原为“芦虹”,这时,牧歌已浸入了这片高原的苦涩和似雨似雾的凄迷,他们开始痴迷于有别于青海高原的另一种情致。

威宁人往往象炫耀一种深藏的美丽一样给你介绍灼甫,并把“新西兰专家”、“新西兰种羊”、“省农业厅建立的高山畜牧场“等一毓的字眼嵌进这个梦里。

这些个字眼并不亮丽,但你进入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见到一片又一片连天的玉米林、土豆苗和白花的苦荞、粉红花的甜荞时,你就能理解,这是高原人“牧歌”的最后一片美丽得令人掉泪的草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