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重游芦墟,时光荏苒,“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依旧

2020-06-07 15:13:33旅游攻略
四年对于一个大都市的发展而言,那是翻天覆地的,而四年后的芦墟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带着好奇再次走进芦墟古镇.....令人惊奇的是镇子里那条河的两边的高大的樟树还在,在河上遮天蔽日,把那条小河遮成了一条林荫的水道。芦墟古镇区至今仍较好地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

四年对于一个大都市的发展而言,那是翻天覆地的,而四年后的芦墟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带着好奇再次走进芦墟古镇.....



令人惊奇的是镇子里那条河的两边的高大的樟树还在,在河上遮天蔽日,把那条小河遮成了一条林荫的水道。


芦墟古镇区至今仍较好地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小镇临水而建,傍水而立,河道纵横,形成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明清时期的河道、石桥、民宅、遗迹散落其间,观音桥,原名泰生桥,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之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桥顶望柱上四头石狮惟妙惟肖。有着近300年历史的“观音桥”静静诉说着过往。



四年过去了,老街还是那条老街,桥还是那座桥!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一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

重游芦墟,时光荏苒,“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依旧



沿河的小街像是对时间关闭了门,举目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痕迹,理发店、小卖铺、糕团店,店招上都是时光磨过几十年的样子。



芦墟古镇虽不如周边的旅游古镇那么经典,但那原生态未商业化的味道还是值得品味。而老街上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古民居———跨街楼,尤为引人驻足。



重游芦墟,时光荏苒,“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依旧


这家“大塊頭”馄饨店,上过吴江电视台,在当地小有名气。四年前,我在这家馄饨店吃过一碗菜肉馄饨,印象最深刻,10只6元,味美又便宜。四年后,再次来到这里,要了一碗菜肉馄饨,味道还是那个味道,价格变成了10只10元。



这条廊街叫西栅,怀德堂就坐落在该廊街上。



重游芦墟,时光荏苒,“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依旧


怀德堂,已经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先门梁上雕有“八骏图”和《三国》、《岳传》等好多幅戏文故事图案,幅幅惟妙惟肖,形神有致。可惜两年前遭受火灾,百年老宅毁于一旦。



西栅街上有多幢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



西南街上的许氏跨街楼,这可算作是芦墟老街的标志性景点了,远远望去,全身涂抹了黑灰色,略显神秘。




跨街楼过道内,里面依然是菜市场,开设了几家鱼摊,路过都能闻到一股腥味。


重游芦墟,时光荏苒,“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依旧


许氏跨街楼的对面也有一幢跨街楼,看上去年代也久远了。

重游芦墟,时光荏苒,“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依旧



跨街拐角楼



清洁工人摇着船,在河中打捞飘落在河面上的树叶。


刚从湖上捕捞归来的最新鲜的野生鱼。在古镇芦墟的观音桥边,当地人告诉我,老两口天天来这里卖渔。正在慢慢消失的船上渔市,在我们的生活里渐行渐远......



众多宅院年久失修、摇揺欲坠、满目苍夷,但依然遮掩不住她曾经雕樑画栋的豪华和气派。



老年人悠闲地下着棋



铁门锈迹斑斑,10年前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红标语还鲜艳地留在大门上方。



登云桥,重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桥面石上刻着“八宝纹”图案,颇具特色。



城隍庙,落成于道光二年(1822),1937年日军入侵时烧毁城隍庙和切问书院仅存庙西的戏楼。修缮后的城隍庙。



石阶板桥,可惜桥面已经换成了水泥板了。




东南街上的沈氏跨街楼,里面的杂货铺依然开着。


这种建筑的楼下类似于现在的室内商业街,一侧紧挨河道,另一侧是店面,中间是街道,店面和街道的顶上是住家楼。从前都能连成一片,下雨天在街上行走是不用撑伞、不用穿雨鞋的,最适合江南的多雨气候。



跨街楼也叫骑楼,它是芦墟的一个特色。跨街楼,顾名思义就是跨越街道的楼房。也就是说,楼下是街道,楼上是住宅。楼下人通过,晒不到阳光,淋不到雨,而楼上人照样生活,视若平常。


芦墟印象:芦墟这颗散落在江南、被时间老人蒙上尘埃的明珠,与世无争地和当地百姓平静而又和谐地相处着。目前古镇游客稀少,尚未列为旅游景点,原生态较浓,商业味道少,确实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