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古丝路之谜:中亚至伊朗高原为什么冒险走荒漠却不走里海南岸绿洲

2020-05-31 14:54:27旅游攻略
古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也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古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也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通行东西方世界。

古丝绸之路示意图:从中亚撒马尔罕到西亚巴格达走了木鹿-马什哈德-德黑兰一线(可放大)

在古丝绸之路全长6440公里的路途中,会经过沙漠戈壁,也会经过绿洲平原;会翻越茫茫雪山,也会跨越湍急河流。通常都会趋利避害寻找距离最近、安全性最好的路径走完旅程,但有一段让人深感意外,那就是中亚河中地区通往伊朗高原一段,离开河中地区的绿洲,在布哈拉西南渡过阿姆河后,历经卡拉库姆沙漠的考验,进入沙漠腹地的马雷绿洲和捷詹绿洲获得补给后,古丝绸之路没有继续沿着伊朗高原的科佩特山脉北麓绿洲,西行至里海南部沿岸的湿润山地平原,而是转而向南,走气候条件严酷的荒漠,再进入伊朗高原边界的加恩山脉山口,进入马什哈德。

伊朗高原及周边地形示意图

相比较这条“荒漠线”,沿科佩特山脉北麓向西进入里海之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麓,进而在如今伊朗拉什特沿河谷再进入伊朗高原北部,或者北上至亚美尼亚山地,再进入小亚细亚,这条“绿洲线”的气候条件似乎更宜人,也完全避开了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呼罗栅地区干旱南行的严酷环境。由于厄尔布尔士山脉走向几乎与里海轮廓平行,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控制,盛行西风经过里海后,增温增湿,受山脉的阻挡而抬升,形成地形雨,年雨量甚至达1000毫米以上,森林广布,可以说整个伊朗高原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了。

厄尔布尔士山脉最高峰-达马万德山,高约5610米。是伊朗最高峰,也是亚洲最高的火山

要弄清楚这个“不寻常”的丝路走向,就不得不先弄清楚古丝绸之路的存在意义。首先古丝绸之路的作用,不仅在于连接东西方、欧亚大陆的两端,也是为了能把途径中途的一个个文明点串联起来。再者丝路的首要功能在于经济效益,而后才是文化交流;每一个文明聚集点就相当于一处商机。

伊朗首都德黑兰,处于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南侧,属背风坡

所以古丝绸之路在伊朗高原一带的走向,大致有三条。最北边的一条,是先沿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脉北麓进入里海南岸,然后在阿莫勒翻越厄尔布尔士山脉,经由德黑兰向西进入伊朗西北部和两河流域;第二条则是沿着捷詹河溯游而上到达伊朗马什哈德,沿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横穿整个帕提亚国后,在德黑兰接上北线;最后一条则是由伊朗高原东部向南,走到卢克荒漠南端(巴姆城),然后向西直接进入“波斯”板块。

古丝绸之路主线图及中亚与西亚的地缘结构图

当然这三条路线,中线无疑最为重要,途径了伊朗高原上政权的核心部分。不过很多时候,对于从中亚草原南下的游牧民族来说,这只是一个顺序问题。游牧民族其实并不会如我们今天这样,去研究战略方向。他们只是关注哪一区域更为富庶,或者更容易征服罢了。如果由河中地区一直向南的话。游牧侵略势力所能选择的,并不仅仅是向西渗透伊朗高原的帕提亚板块;或者向东,经由蓝氏城征服整个吐火罗盆地;亦能够由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的接合部插入,继续南下进入阿富汗的锡斯坦盆地,或向西进入波斯板块,或向东进入富裕的印度河流域。

里海沿岸灯光图:德黑兰和马什哈德夜晚灯光面积较大

其实中线之所以更重要,还跟丝路的逆向选择有关,也就是从西亚经过伊朗高原进入中亚,就距离上而言,无疑经马什哈德的中线可以获得更多选择。而最先选择从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部插入的并非来自北方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而是从地中海而来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的军队从两河流域入手,先攻取了波斯帝国的核心区,然后折返伊朗高原西北部占领“米底王国”板块,后来再向东征服帕提亚(即安息)板块,最后在征服整个伊朗核心区之后,再到达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部的捷詹河中游流域。此时的马其顿方阵要面对的下一步选择,要么先沿着兴都库什山脉北麓东进搞定吐火罗盆地,要么北上通过捷詹绿洲、马雷绿洲进入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河中地区。但不管是先向东还是先向北攻击,中亚农业区都会是马其顿人的下一步选择。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及东征路线图:在攻占帕提亚明显转向南下兴都库什山脉南麓的德兰吉亚那(可放大)

但实际上,亚历山大的最终选择却是还是先征服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地区。当然这个选择并不是亚历山大主动的选择,他不过是紧追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脚步,一路追杀。当时的波斯帝国不仅丧失在西亚的新月沃地行省,而且还丢失了在伊朗高原上的三大地缘板块,其复兴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兴都库什山脉南北的“殖民地”。而对于一个农业属性明显的帝国来说,波斯人对兴都库什山脉南北的征服重心,无外乎是沿山麓低地分布的河谷平原。换句话说,当亚历山大带着他的马其顿军队跟着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围着兴都库什山脉转一圈,并占领了绿洲之后,也相当于基本完成了对波斯帝国东方领土的接收工作。至于这个攻击路线是应该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就不那么重要了。

蜿蜒在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公路:只要地缘价值够大,再难也会开辟一条通道

所以中亚至伊朗高原这一段的丝绸之路,具体是沿着北线走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麓,还是沿着中线走捷詹河逆流而上经马什哈德,亦或是沿着南线走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结合部南下,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来往东西方的商旅、使节、学者或者军队通过上述路径达到了最终目的。何况这三条线路之间肯定也存在着某些互联互通,只是就地缘结构的角度而言,只要连接的地缘板块价值足够重要,自然会有与之相通的道路被开拓出来。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