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一代名医吴鞠通,“问心堂”问心无愧,淮安河下古镇的故事

2020-05-30 08:54:24旅游攻略
接着分享我的江苏淮安行。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源于被中秋晚会会场的璀璨壮丽所震撼。​淮安,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还是久负盛名的运河之都、名人辈出的文脉之地、闻名遐迩的美食之乡。从哈尔滨出发,几十个小时后就到了淮安河下古镇的牌坊处,如今的交通太发达了。

接着分享我的江苏淮安行。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源于被中秋晚会会场的璀璨壮丽所震撼。

​淮安,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家乡,还是久负盛名的运河之都、名人辈出的文脉之地、闻名遐迩的美食之乡。从哈尔滨出发,几十个小时后就到了淮安河下古镇的牌坊处,如今的交通太发达了。

​住在古镇南门旁的客栈,得以更多地亲近这座古镇。河下古镇,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历史上曾诞生了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的美誉。

​在古街的中段,吴鞠通中医馆作为中医博物馆免费开放参观。中国古代名医、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诞生在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的一个书香门第,所著《温病条辨》与张仲景的《伤寒论》被称为中医史上的两大支柱。

​古镇上的老街有些狭窄,走进医馆却别有洞天。医馆占地面积足有3390平方米,分南北两路轴线组成一个古朴浑厚、疏朗淡泊的淮上园林。中医馆通过对中医资料文物展示、名老中医坐堂问诊、中医保健茶艺、太极拳剑表演等营造“养眼、养心、养性、养生”的浓郁中医文化氛围。

​医馆庭院的中心位置是问心堂,这里是医馆的主堂。吴鞠通一生以济世救人为己任,他认为无论做人行医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问心无愧,所以他一生无论所住何处,都将主堂屋命名为“问心堂”。

​吴鞠通,名瑭,淮安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于道光一十六年(1836年)。

​吴鞠通出生于淮安市一个穷书生家庭。父吴守让,字逊夫,乾隆辛巳(1761年)秀才。吴鞠通一生悬壶,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

​清乾隆23年(1758年)6月,吴瑭字配珩,又字鞠通,出生于淮安河下古镇一个书香闺第。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希望日后在科举中有成就。乾隆41年,吴鞠通父亲因病去世。吴鞠通认为如遇良医父病不会致死,痛恨自己不懂医术,若知医,其父病必愈,于是决定放弃科举之路,刻苦钻研医学。

​吴鞠通苦读各类医学典籍,五年以后医术大有长进,但尚未正式行医。他按中医理论用不同的方法辨证施治,治好了自己女儿让许多医生束手无策的病症。乾隆48年(1783年),他受聘到北京《四库全书》馆工作,负责检校医书,得以研读许多医学珍籍宝典,医学理论水平突飞猛进。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春夏间,北京突发瘟疫,因当时医生不识病因仍用传统治疗属温热病的时疫,致死者无其数。深刻关注民生疾苦的吴鞠通痛心疾首,决定悬壶济世,在京城淮安会馆内应老乡之请治疗救活一垂死病人,继而又先后救活数十名危重病人,一时震动京师。

​为系统总结温病治疗方法,在潜心研究前辈医家理论及验方的基础上,吴鞠通将自己研究心得和临床实践总结编撰成专著《温病条辨》公诸于世。从1798年开始撰稿,经反复修改,至1813 年定稿付梓。《温病条辨》是一部集大成的温病学专著,成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吴鞠通虽旅居京城,但时刻怀念故土,每隔数年总要回淮省亲。72岁那年回乡扫墓,途中至板闸林家水烟摊前歇脚,见一病危的老妇人,其子在旁哀苦,问之,方知已治于多家医生皆告不治。他仔细检查后诊断为燥热伤津,正苦于身边无药救治,忽见不远处运河堤旁长着一簇簇地黄,大喜,让其速刨斤把鲜生地绞汁灌母,竟覆杯而愈。

​吴鞠通不但有深厚的辨证论治功底,更有对药性的准确把握。他因时因地因病因人,加减化裁吉方,创制了许多全新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清宣制剂,至今仍是治疗新感温热病的常用药。安宫牛黃丸、霹雳散等用于急救或慢性病的丸散膏丹也极具灵验,为实证疗效,他甚至不顾风险初试于己身。

​历代皆有一些庸医伪医充斥世间,不知祸害多少病人。吴鞠通感叹“坐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为指导医生正确行医治病,改变医界朽风恶习,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又完成一部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诊治疾病实用价值的中医名著《医医病书》。他40多年的临诊医案在他去世后也被医学界整理成《吴鞠通医案》出版发行。

​清道光16年(1836年)2 月,吴鞠通病逝于北京,葬于北京大兴县柿子坡。淮安医家奉《温病条辨》为经典,为便于学习将其编成《温病赋》、《温病条辨方歌》、《温病条辨汤头歌括》等传诵,当地医学得到空前的发展,造就了大批著名医生和医学世家,形成了以吴鞠通为宗师山阳医学流派。

​走过不少古镇,淮安河下古镇是较为特殊的一个,这里可被称为原生态古镇,不大的小镇里,明清建筑的老街上随处可见居民的原生态生活场景,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和谐,像极了梦中的外婆家。

待续,我在淮安河下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