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中东三城行记——迪拜、塞拉莱、开罗

2020-05-26 16:43:25旅游攻略
作者:遗失的寰宇金秋十月,有幸重访中东,走访了阿联酋、阿曼和埃及三国。这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它们有着迥异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也代表着中东阿拉伯国家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模式。行程紧凑,每个国家仅有2至3天的时间驻足,来不及细细品味。

作者:遗失的寰宇

金秋十月,有幸重访中东,走访了阿联酋、阿曼和埃及三国。这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它们有着迥异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也代表着中东阿拉伯国家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模式。行程紧凑,每个国家仅有2至3天的时间驻足,来不及细细品味。

阿联酋迪拜

九月底的迪拜仍然像一个大火炉,热情地迎接每一个到访的游客。走出迪拜机场的一刹那,热气伴随着湿气扑面而来,像极了酷暑的上海。在机场海关,同行的小伙伴们见到身着黑白袍的阿联酋工作人员,不免有些小激动,不过这可能是大家在未来几天唯一能够见到如此扎堆的本地人的时刻了。

行驶在迪拜大街上,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了。迪拜素有“建筑博物馆”之称,造型各异、设计大胆的摩天大楼在这片沙漠之地上耸然屹立,颇有视觉冲击感,让人美不胜收。迪拜的大街也显得干净整洁,特别如JLT、JBR、Downtown等中高档社区,环境优美、道路宽阔、高楼林立、设施便利,看上去都是不错的居住、生活场所。

夜晚的迪拜是最美的,洗去了白天的喧闹和尘嚣,大楼夜景灯与车水马龙映衬下的迪拜中心显得楚楚动人。由于夜间气温较为舒适,这边的夜生活要比国内持续得更晚一些。迪拜茂金碧辉煌,音乐喷泉和哈利法塔交相辉映,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迪拜生活是便利的,各类中餐、日料、欧洲菜,应有尽有。各色人种在这里擦肩而过,比邻而居,似乎也没有任何突兀。但便利的另一面,则是高企的物价。到访迪拜的几餐,人均下来差不多和国内一线城市持平,如果算上汇率,则几乎是一线城市的近两倍。而房租更是高到令人咋舌,如果想在上文提到的中高档小区居住,那一年10万迪拉姆(近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小套间可以说是基本款了。相比而言,迪拜的房价还是比较温和的,就我们在迪拜茂中见到的一个新盘广告,大概也就是一线城市郊区的水平。这几年间,迪拜的房价出现了较大的缩水,甚至在未来几年都难掩下行趋势。这背后,主要是房地产供过于求以及阿联酋经济的下行压力,炒房客和本地人购置房产的意愿下降。

在医疗领域,迪拜也是出了名的高昂。医疗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需要长期的教育和资源投入,在这方面迪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止一位国人向我们介绍,迪拜医疗费用高昂、周期长且疗效差,除非是急病,一般国人都会选择回国就医。当然,也有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国人向我们称赞迪拜医疗服务的周到,医疗费用支出的压力也大大缓解,不过似乎他的病也没有得到根治。

总体而言,迪拜仍是阿拉伯地区较为适合外国人居住生活的地区,开放、年轻、便利,各族群混居、伊斯兰色彩也并不浓厚。但要在这里生活也并不容易,因为它的缺点也非常鲜明;炎热气候、沙尘雾霾、物价高企、文化差异、医疗公交等配套仍不完善….想要融入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似乎并不容易。

阿曼塞拉莱

阿曼,无论是在地区还是国际层面,都不是一个特别令人瞩目的存在。无论是经济规模、人均收入,还是外交政策、国际影响力,阿曼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等生,低调到让人很容易遗忘它的存在。但从另一方面看,正是它的低调和温和,让阿曼在海湾地区国家中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独立性,民风淳朴、友好,环境祥和、安全,让人感觉身心的放松与宁静。

与前一次造访首都马斯喀特不同,此次我们一行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塞拉莱。塞拉莱之所以闻名海内外,在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由于北部山脉的阻挡,雨季的水汽集聚于此,使这里气候温和湿润、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俨然是东南亚海岛的景象。这里曾长期是阿曼的首都及苏丹行宫,如今则是阿曼第二大城市,每年雨季(7到9月)吸引约60万游客从中东及世界各地来到这里避暑。

塞拉莱的气温常年稳定在25-30摄氏度,与首站迪拜相比简直是天堂般的存在。这里盛产椰子和香蕉,随处可见茂密的椰子林和香蕉树,以及路边的水果摊,让人有置身海南岛的错觉。除此之外,阿曼特产乳香、没药在这里也能买到,品质很高。

由于是旅游景区,这里的沙滩相比阿曼北部沙滩而言(如Qurm Beach),受到了更加精心地维护,再加上椰子树和细沙的加持,让人心旷神怡。海边常有各类海洋生物的造访,仅仅十来分钟我们就偶遇了寄居蟹、海星、水母等,让我们这群虽在海边生活但许久未亲近大海的国人分外兴奋。

塞拉莱是有野心的,与阿曼整体依赖石油、矿产开放不同,这里想要打造出一个不同的经济增长点。每年雨季蓬勃的旅游业,设施完备、新颖的塞拉莱机场,面向印度洋、地处欧亚东西航向绝佳位置的塞拉莱港,以及依托塞拉莱港兴建的塞拉莱开发区,都在向世界宣告塞拉莱的道路。

不过尽管如此,作为旅游地区和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南部边陲,这里的问题也不少。内部交通不便,如果没有汽车的话几乎寸步难行,特别是景点间的距离较远;人烟稀少,缺乏生机与活力;配套设施单一,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本土工业企业较少,集中于几家大厂,较为依赖转口贸易。总的来说,这里更像是中东的“世外桃源”,作为每年的度假地可以,可作为长期生活居住的城市恐怕需要耐得住寂寞,其作为全国第二大城市的规模恐怕也是差强人意。

埃及开罗

埃及有句谚语云“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会再回去的。”暌违三年,在不同的时节又回到开罗,心情自是五味杂陈。

喜的是,与上一次五月之行相比,开罗此时的天气显得尤为舒适,与塞拉莱大致相仿。开罗的道路似乎变得更平整和通畅了,与过去满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公路相比,此行见到了更多新修的公路。埃及国际博物馆旧馆也开始了翻修工程,部分展品已经转移至新馆,等待2020年的盛大开放。届时,埃及这座文明古国数千年历史的文物将不必蜷缩在旧馆局促的空间中。

忧的是,埃及似乎仍未从过去的泥淖中挣脱出来,仍是满目疮痍。老城区中破旧的房屋仍未封顶,没有窗户便用油布遮挡风沙;城区环境仍然脏乱差,飞窜的行人、满地的垃圾和颠簸的道路使我们的路途异常艰辛,汽车底盘几次剐蹭高低不平的路面,让我们心疼不已;景区游客数量锐减,以前需要排队的地方如今即到即走;坑蒙拐骗仍然略见不鲜,金字塔景区骆驼团队、小商品团队的骗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时隔8年,示威游行仍在进行,9月下旬包括开罗在内的多个城市爆发了反政府抗议示威,要求卷入贪污丑闻的现任总统塞西下台。网络通信受到了明显的限制,我们的出行也变得小心谨慎起来。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尽管如此,我还是热爱这片土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开罗始终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这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浸润着西方、法老、阿拉伯和本土文化的多重影响,自成一体。从尼罗河畔古旧建筑群中,从开罗街头老爷爷精致的装扮中,从街头巷尾传唱和播放的经典歌曲及电影中,总能让人感受到往日的繁荣与自豪。这是埃及的文化基因,是埃及的历史传承,未来假以时日一定也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