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城乡一体,方能振兴乡村

2019-08-21 13:21:02旅游攻略
作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大规模的城市化使得城市居民、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发生变化。

作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吴必虎

大规模的城市化使得城市居民、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发生变化。因此,在城市化与后城市化的角力背景之下,只有将城乡一体化共同考虑进去,乡村振兴才具有现实意义

城乡一体,方能振兴乡村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人口进入了“双向”流动的时代,一部分人想要城市化,另外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了“后城市化”。一方面,仍有一大批人进城,吸引大量人口移出乡村,乡村居民被吸裹进入现代化大潮,大量乡村逐渐衰落;另一方面,城市人口不断在逃离城市、重返乡村,想在乡村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在强势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开发区遍布全国,大量农地被占用,然而工业化获得的社会增长动力在下降,而被征用了土地的乡村,牺牲是巨大的。

工业化完成以后,整个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潮流、不可逆转。在现代化社会,城市与乡村居民确实存在人口、土地多种交换的需要,然而乡村—城市社会双向交换通道上的制度障碍还未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针对新的人口结构来调整土地资源配置,而不是一刀切地执行过去的一些政策和法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理论上、制度上进行重新调整,再谈乡村振兴才是有价值的。

城乡一体,方能振兴乡村

目前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中国人口将基本稳定在14.5亿人左右,届时会产生的现象是,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中大量人口的聚集,会令其他的城市“失血”,乡村亦是。所以,在认清城乡人口交换大趋势后,才能更有效地思考乡村到底应如何发展的问题。

首要问题是土地。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及稀缺性决定了其利用应该是最大效率化。一方面,政府应减少干预乡村规划,让农民自主发展,让农民跟市民共同协商。另一方面,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土地的使用权、租赁权时效太短,导致无法激励相关主体进行财富积累。有关部门可按照当下发展诉求,合理制定土地使用权限,提高土地价值。土地必须发挥土地本身的功能,就是资源配置,让它发挥最大效率,而不是放在地方停滞。

从产业层面来讲,到底农村的土地能不能走非农化道路?我国应探索出一套农村土地制度,让农村土地的规划权、使用权、发展权回到农民手中。农民一旦有了土地支配权、土地金融权就具备了投资能力,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城乡一体,方能振兴乡村

从社会层面来讲,一方面,让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市民中有一大部分来自农村,让这部分新市民找到幸福感,就是让其市民化。另一方面,保留乡村和城镇的独立性。农民进城以后可以把房子留给城里人,让一部分资本通过这种形式进入农村。这里汇聚的不仅是金融资本,同时还有社会资本。这个时候,乡村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走过这条道路,有了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以及乡村—城市社会双向交换,一批新乡绅进入了乡村,资本流向了农村,新乡村和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因此逐渐形成。

从生活方式角度讲,通过让农村土地进入市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乡绅进入农村社会,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即所谓的后乡土生活方式。这种后乡土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城乡关系,是市民到乡村过周末生活、假日生活,同时,乡村依旧生产粮食,有优秀的设计支撑,营造出乡村田园度假的生活方式,让乡村真正成为一个有情怀的、能承载乡愁的地方。新的乡村生活、新的乡村时尚,后乡土生活如何实现共享经济……这些都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形成新的社交场域。

总体来讲,把城市和乡村放到一块来讨论,乡村振兴才是正确的方向,同时要努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制度,要让农村土地可流通化,只有这样,城市和乡村才能达到真正的互动,城乡趋于一致的高质量现代生活方式方能真正地实现乡村振兴。(吴必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