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木垒有一条神秘的霍加墓沟

2020-05-22 08:12:19旅游攻略
深山沟里的霍加墓霍加墓沟地貌  木垒县博斯塘乡有一条名叫霍加墓沟的神秘山沟,它在博斯塘乡政府东南18公里处,距县城60多公里。此沟遍布黑色岩石,石壁上块块岩石呈阶梯状,或者如有规律的衣服皱褶。沟中有常年不息的泉水流淌,可谓水草丰茂,是一个理想的放牧草场。

深山沟里的霍加墓

霍加墓沟地貌

  木垒县博斯塘乡有一条名叫霍加墓沟的神秘山沟,它在博斯塘乡政府东南18公里处,距县城60多公里。此沟遍布黑色岩石,石壁上块块岩石呈阶梯状,或者如有规律的衣服皱褶。沟中有常年不息的泉水流淌,可谓水草丰茂,是一个理想的放牧草场。因为沟内有两座霍加墓,因此人们将这条沟称之为霍加墓沟。霍加是阿拉伯语,又译为和卓,意思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可见这两座墓规格之高。

霍加墓沟的羊圈

  在一个5月的下旬,我们去探访霍加墓。顺着霍加墓沟向西南方向深入,一道石壁挡住了去路。踩在石壁下的草滩上,就像踩在松软的海绵上,低头一看全是羊粪,我用木棍掏了十几厘米深,也没有挖到底,抬头看不远处有几座用黑石头围成的羊圈,由此联想到脚下的羊粪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积累才这么深厚。

艾贤木汗霍加墓

  西北的山坡比较陡峭,但因为岩石呈阶梯状依次向上,攀登起来并不困难。当向着这面山坡攀登大约三分之二的距离时,就看见一座呈东西走向、屋顶如穹庐的拱拜(坟墓)。这就是艾贤木汗霍加墓。艾贤木汗霍加墓分前后两室,前室为过厅或朝拜处,后室放置着一具木棺。墓周围挂满了朝拜者奉献的各色绸布。

  顺着山坡继续攀登几十米,就基本上到了平缓的坡顶,这里海拔约2400米。这里又有一座拱拜,这座拱拜是木石结构,同样呈东西走向,有前后两室,后室存放着一青砖棺。这座墓周围也挂满了各色绸布。

帖木尔汗霍加墓

  由于缺乏文字史料记载,不知这两座墓建于何时。据说这两座墓当初是砖木结构,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改为纯木质结构。1984年,当地教民自发翻修这两座墓,一座成为木石结构,一座成为砖混结构。

  霍加墓于1998年被昌吉州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垒、奇台、巴里坤、青河、富蕴、阿勒泰、鄯善、吐鲁番等地伊斯兰教信徒每年都有人来此朝拜,多的时候一次可达上千人。朝拜者认为,来此朝拜就能够代替到麦加朝觐,完成功修。清中叶,有回族人在此盖有守墓的房子,以后,又有维吾尔人在此修建了守墓房。据了解,那家维吾尔人三代在次义务守墓,如今已是第四代,政府为了鼓励这家维吾尔人的义举,现在每月给他补助生活补贴。

  由于缺乏文字材料记载,有关霍加墓的事迹只是一些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贴木儿汗和妹妹艾贤木汗两位圣人在带领教民们东迁途中,遇到一大群魔鬼。魔鬼欲全部消灭贴木儿汗和他的教民。贴木儿汗和教民逃到了现在博斯坦以东的圣水泉处。为保护教民们的生命安全,贴木儿汗决定由他和妹妹艾贤木汗向东南方向跑,吸引魔鬼们追赶,让教民们悄悄向西下山躲藏,伺机逃生。教民们听命西逃,果然保住了生命。贴木儿汗同妹妹艾贤木汗共骑着一峰骆驼跑到山顶处,魔鬼仍然紧追不舍。这时,山顶突然裂开了两道石缝。贴木儿汗立即从骆驼上跳下来,躲在最上面的石缝中,艾贤木汗则藏在下面的石缝内。魔鬼没有找见兄妹俩只好离去。贴木儿汗兄妹在石缝中归了真。后来,教民们为纪念舍已为人的贴木儿汗兄妹,就在他们归真的地方分别建起了两座霍加墓。

  这些神话传说透露出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木垒县政协的一个干部说,这个传说可能反映了伊斯兰教当初在此传播时,与其它宗教之间的冲突,或者反映了内部教派之间的尖锐矛盾,传说中的魔鬼可能就是指异教徒,或者对立的教派。

  木垒县文物局的徐延珍说,前几年从贴木儿汗霍加墓中发现了6块铭文方砖,全部是古阿拉伯语,不知道其含义,已经让自治区有关专家翻译。这或许可以揭开霍加墓之谜。

  “深山画廊”

  木垒县博斯塘的霍加墓沟有着数不清的岩画,这为霍加墓沟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一次,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北海观看了霍加墓沟的岩画后,感慨地说:博斯塘牧场纵横几十公里之内的天山中,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从山麓到山顶都是岩画,不下几万幅。这不仅在国内各省是罕见的,在世界各国也是少见的。

  今年夏初的一个下午,我们有幸到霍加墓沟观看岩画。在霍加墓沟西侧的一个山坡,当我们攀登到海拔2000米处时,一道黑色石壁挡住了去路,此处距山顶已经不远。石壁上一幅幅岩画映入我们的眼帘,只见石壁上有奔跑的麋鹿、北山羊、盘羊、狼等,还有骑在飞奔马上张弓的猎人以及马前追赶猎物的狗。岩画线条简洁,形象生动,反映了原始人的狩猎生活,也表现了原始人朴素的愿望。

  当地牧民早就发现了岩画,1990年,苏北海教授来到霍加墓沟,对沟内岩画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后来他写了一本《新疆岩画》的专著,其中本书中用很大篇幅对博斯塘岩画进行了介绍。

  据木垒县文物局的徐延珍介绍,在霍加墓沟另外苏一个石壁上有一幅珍贵的岩画,一个女性坐着还比站着的男人高,反映了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场景。岩画中一个戴着尖帽的女人盘腿端坐,女人臀部肥大,双腿修长,两手叉腰,穿着格子纹饰的衣服,既有女性的神采,又表现得十分威严。女性图前,一个男人正牵着引着两个骑马人前来朝拜,男人右手高举一件物品向端坐的女人示意。

  苏北海教授对这幅女性图撰文分析说:从这幅岩画可以看到远古时候的男人对女人十分崇敬,不管多少人前来,她都昂然而坐,决不起来迎接。显然只有母系氏族社会,女权高于一切的时候才能如此。远古艺术家所以把女人刻画得如此威严而高大,正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内妇女操纵一切权势的反映。因此这幅岩画中的妇女显然是凿刻的一个母系氏族的酋长。

  博斯塘岩画非常珍贵,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岩画处在深山中,人们伸手可及,许多人在不同时期的岩画上涂抹,许多原始的岩画被胡乱涂鸦覆盖,面目全非,让人心痛。

  神奇的圣水泉

  木垒县博斯塘乡霍加墓沟有一眼神奇的泉水,这就是圣水泉。圣水泉在距霍加墓沟沟底近20米高的山腰处,是附近唯一的水泉。泉水是陡峭石壁中一个仅有指头宽的石缝中流出来的。

  圣水泉有“四奇”。一奇:当地人说不管天旱或多雨季节,泉水的流量始终不变化,长年流淌不息;二奇:当地人说,圣水泉的泉水清澈甘甜,不管你肠胃健康与否,喝了以后从无不适的感觉,更不会引起腹疼或腹泻,据当地居民和部分来此饮过泉水的游客讲,圣水泉的泉水还具有治疗眼疾、高血压、关节炎及不育症等特殊功效;三奇:冬天滴水成冰时,泉眼处的水不结冰;四奇:在泉眼西侧几十米长的石板上,能清晰地看到大人、小孩脚印以及骆驼、马的蹄印,这给圣水泉更增添了神秘的气息。

  木垒县的人讲,他们将圣水泉的水拿到自治区有关单位化验,发现圣水泉泉水除清洁卫生无丝毫污染外,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是罕见的上佳天然矿泉水。至于能治疗多种疾病的说法,专家们仍在研究中。正因为圣水泉的神奇,凡来霍加墓的游人和朝圣者,都要痛饮泉水,或者带回去与亲友共享。

  我们来到圣水泉时正是黄昏,在落日的余晖中,一群群羊儿、一峰峰白眉驼在圣水泉附近的草滩上悠闲吃草。有了圣水泉,霍加墓沟就有了生气。

圣水泉前石板路上的足印。

(作者:新疆资深媒体人 李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