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汝州访古 汝州市新晋“国宝”侯湾泰山庙

2020-05-21 16:06:21旅游攻略
汝州访古 汝州市新晋“国宝”侯湾泰山庙许宗合、刘孟博、张怀义/文王学宾/摄影 侯湾泰山庙又称“东岳庙”、“东岳行宫”、“泰山行宫”等,位于汝州市区东三十里许,焦村镇侯湾村魏河之畔,青龙岗之上。
汝州访古 汝州市新晋“国宝”侯湾泰山庙

许宗合、刘孟博、张怀义/文

王学宾/摄影

侯湾泰山庙又称“东岳庙”、“东岳行宫”、“泰山行宫”等,位于汝州市区东三十里许,焦村镇侯湾村魏河之畔,青龙岗之上。青龙岗自安沟来龙,止于庙前魏河,形如巨龙汲水,而泰山庙正巧选址在龙首之上,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可谓“一奇”。因此清人称此地,“左壑而右澜涧,层围拱绕,一方清淑之气咸聚于是,且南拱汝水之浩瀚,西接风穴之秀丽,诚圣地也”。

侯湾泰山庙历史悠久,其创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庙中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宋庆历五年(1045年)秘书省校书郎孔旼所撰的《泰山行宫记》一文提到,“其栋梁之兴,历五代衰季之俗”,以此看来,侯湾泰山庙或创建于唐代中后期。翻阅历史资料可知,最早的泰山庙为始建于汉的泰山岱庙,被尊为泰山信仰的祖庭,随着泰山崇拜的不断扩大,各地信众开始效仿帝王“行在”制度,为泰山神建立行宫或行祠,虽有方志称其地泰山庙建于汉、于三国、于两晋……,但均无确凿史据。有史可信者,多建与隋唐时期,尤其是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之后,因此结合《泰山行宫记》,称侯湾泰山庙肇建与唐中后期,应有较高的可信度。

侯湾泰山庙自唐代始建以来,历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朝代,距今已逾一千多年,为河南地区创建较早的泰山庙之一。泰山庙现有三进院落,房屋六十多间,仅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就占了大半,因此在2012年9月13日被平顶山市政府列为“平顶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列为“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泰山庙旧时辟有四门,分别为五凤楼、东西便门和后车门,东西便门为骑墙门,面宽一间,分布于五凤楼东西两侧。因五凤楼及东西便门雄踞高台,进庙需拾阶而上,故庙后另有车门一处,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以供车辆进出。

五凤楼为泰山庙之正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典型的山门戏楼,上层演出,下层供人们通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此楼设有外廊,内塑门神两尊,以祈守护庙宇。五凤楼始创自何时不得而知,仅知康熙十七年,里民王者盛曾捐资建造,此后乾隆十二年,王者盛孙王猷年重修,道光十年,王者盛元孙王家安再次对五凤楼进行重修。

拜殿即俗说的“卷棚”,明代亦称“露亭”,位于正殿之前,为泰山庙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拜殿的创建,主要为了方便信众在殿内摆设祭品祀神,因此拜殿内有明代嘉靖四年的石制供案一张,殿外的月台上,另有焚帛炉一座。此拜殿建于明代嘉靖后期,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四梁八柱,卷棚顶式。值得称道的是,拜殿的八根立柱均为石质,下垫覆莲柱础,其中后檐最东边的一根立柱,有题记一处,记载这根石柱为明隆庆元年丁继宗率三子捐赠。而前檐正中的两根立柱雕刻精美,所饰升龙,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云朵等,堪称明雕佳品。

泰山庙大殿,为泰山庙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梁十六柱,悬山顶结构。泰山庙大殿初建于泰山庙创建之时,此后修葺不断,北宋庆历五年孔旼《泰山行宫记》一文,为泰山庙大殿最早的修缮记录。“有惠民里农许允恭者,谋于乡,率己之力,因其旧而新之。于是,门阙、轩牖、堂陛、庙庑之数,举增其度。凝旒、负扆、銮车、两卫之仪,率亦如礼。”元代至治二年陈霄撰写的《东岳行宫碑》,记载的则是泰山庙大殿的又一次大修,“碑述修庙之事,云始构之由,漫不可考,独有庆历五祀,孔旼所作重修碑刻在焉。”

进入明代后,泰山庙大殿的维护修缮更加频繁,通过庙中现存的重修碑记,可知古人对斯殿之重视。汝州解放后,宗教活动逐渐停止,在庙内设立泰山庙合作社。1957年春,大殿内塑像遭到破坏,塑像腹内装藏经书被王楼人□某拿去,木制骨架,则被运到李楼村烧掉。此后大殿一直被合作社及学校使用,直到恢复宗教政策后,才重塑神像供人瞻拜,期间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古建筑专家杨焕成曾到泰山庙考察,并在其发表的《试论河南明清建筑斗拱的地方特征》一文中,对泰山庙大殿的斗拱进行仔细研究。

古朴厚重的泰山庙大殿,现今被专家学者所珍视的,除了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外,首推分布于殿内东、西两壁的《东岳大帝启跸回銮图》。《东岳大帝启跸回銮图》由《启跸图》和《回銮图》两部分组成,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泰山主神,东岳大帝的出宫巡游情景。这堂珍贵的古代壁画,虽饱经岁月的洗礼残破不全,但是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景,充分展现了泰山神的威严之姿,在汝州市乃至与整个河南省都是鲜见之物,称其为汝州之重宝,毫不为过。

寝殿即“后楼”,位于大殿之后的二进院,按照“前朝后寝”古制,正殿中奉祀东岳大帝及两班神仪,此为前朝,而正殿后的寝殿,则并祀东岳大帝与淑明皇后,此为寝宫。寝殿为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五脊顶,殿前有这宽阔的月台,需拾阶而上。寝殿的外墙为青砖结构,内墙为土坯所砌,墙体厚度约一米左右,在扒墙石的作用下,坚固稳定。

寝殿自肇建以来,一直作为东岳大帝及淑明皇后的居所进行布局,著名的“睡爷坐奶”即在此殿。1957年春,殿内塑像遭到人为破坏,此后在庙内设立合作社,寝殿则长期作为纸坊公社的盐库使用。1972年,庙内改设中学,寝殿为学生宿舍,二楼的满堂清代壁画即毁坏于此时,现今除位置较高的《高士云游图》、《踏雪寻梅图》完好无损外,其余壁画均遭到剥落和涂鸦难以辨识。

寝殿为泰山庙内及周边的最高建筑,因此为了防范雷电的损坏,在建造之初工匠们就对屋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首先正脊两侧的吞脊兽,背部设有铁制拒鹊子,其次脊刹宝瓶中装有一根金属棒,瓶口垂下的四条铁丝,固定在房顶的四个方向,不但加强了脊刹的稳固性,同时与拒鹊子一起,有这避雷的实际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