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旅游网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乐平里拜谒屈原

2020-05-18 17:12:19旅游攻略
其实我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是老乡,我出生在归州,更是在屈原庙村,可说来惭愧,直到现在还不曾拜访过他的故乡。我不知道屈原出生地乐平里是什么模样?今年我参加了一个读书约评社群,一日,又读到了屈原的文章,于是多年前拜谒屈原故里的愿望更是强烈了,秋九月,和朋友相约一道去乐平里。

其实我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是老乡,我出生在归州,更是在屈原庙村,可说来惭愧,直到现在还不曾拜访过他的故乡。我不知道屈原出生地乐平里是什么模样?

今年我参加了一个读书约评社群,一日,又读到了屈原的文章,于是多年前拜谒屈原故里的愿望更是强烈了,秋九月,和朋友相约一道去乐平里。

从木鱼出发,沿香溪河顺流而下,经昭君村,过兴山峡口镇大桥右转即是当地人所说的小峡,名七里峡。小溪悠悠,穿峡而进,过回龙隧道。不一会,豁然开朗,颇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之感,一小桥头房屋墙面,赫然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乐平里,儿时梦中的屈原故里凸现在眼前。

乐平里是古名,现在属秭归县屈原镇,村名叫屈原村。乐平里群山环抱,形成一山中盆地。坡上坎下绿色全被柑橘树包围,白墙黑瓦的民居掩映在柑橘林中,颇具古风。在小桥头迎面碰上一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向他打听屈原庙、读书洞、照面井等位置,他热情地给我们指路,并把屈原庙看庙人老徐的电话给了我,说“你们问哈他,看他在哪儿,免得你们跑冤枉路,”我们大是感动。

跟老徐联系,说明来意,老徐很是热情,告诉我们顺小桥头左边沿溪流而进,他就在碑廊那里,果然,前行数百步,上数十台阶,崇拜屈原的名人雅士自发捐建的一道碑廊出现,大理石碑有百块之多,镌刻自汉至今历代名人雅士歌颂凭吊屈原的诗词数百首,是屈原故里的又一圣景。

乐平里拜谒屈原

老徐正在指挥一工人运送石碑,准备将碑廊扩建,老徐名徐贪德,六十左右了,他的父亲徐正端从1984年起就义务看护屈原庙,曾是骚坛诗社社长。退休前,是中学老师,退休后,他全部身心都用在发掘保护和弘扬屈原文化的事业上。对屈原故里的保护、建设,屈原文化传承与发扬,付出了大心血。

徐贪德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屈原故里在建国初期1953年被毁损、1984年秭归政府开始重建以及现状、屈原的传说、骚坛诗社发展及募捐修建屈原庙和乐平里牌坊的相关情况。

遗憾的是,今年2月,他90岁高龄的父亲徐正端老先生因病去世了,父亲去世后,老徐接过了看庙人的担子。

在碑廊建设工地上有一年轻姑娘扛着摄影机正在拍摄,不时与老徐轻声交谈,刚开始我以为老徐家亲戚,后得知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家是宜昌的,要毕业了,想着自己的家乡有着屈原这文坛巨擘,离家又方便,正好完成毕业的作品,故天天跟着老徐,老徐到哪儿就跟到哪儿,拍着一个看庙人的日常点点滴滴,拍着一个看庙人对屈原文化、精神的传承、保护与弘扬。看着那姑娘,我在想,也许多年以后,还有更多的姑娘、小伙,到这里来寻访屈原的足迹和文化精神。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屈原的影子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乐平里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及传说,其中以读书洞、照面井、擂鼓台、香炉坪、帘滴珍珠、伏虎降钟、响鼓岩、回龙锁水最为有名。进入乐平里的那个隧道就叫回龙隧道。

乐平里拜谒屈原

溪边泉水自高处而下,瀑流飞湍,水石相击,声若响鼓,左转弯过去原来此处正是响鼓岩。旁边帘滴珍珠,再进,顺台阶蜿蜒而上有读书洞、照面井等遗迹。

老徐给我们介绍了乐平里的一些习俗:乐平里“八怪”:

端午处处挂香艾,牛不用绳听人摆

丧葬均用红棺材,古井当作梳妆台

石洞书声千古在,男女老少赶诗赛

乐平里拜谒屈原

屈原当作神仙拜,无鼓鼓声响天外

还有屈原的传说,我觉的有三个,特别神奇:

一是乐平里的牛。这里的牛耕地不用鼻绳。外地的牛来乐平里,三天后也不要鼻绳了,当地的牛一旦走出乐平里,三天后就比须用鼻绳。传说屈原出山时,捆书简的绳子断了,他向正在犁田的农夫借用牛绳,农夫不肯。屈原对牛耳语一番,然后对农夫说,你的牛可以不用鼻绳了。农夫抛开鼻绳,牛果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实乃灵牛,听说曾有专家专程来屈原故里考察缘由,最后无功而返。

二是照面井,能辩奸邪。相传也与屈原有关。如果是良善之人,看向井口,容貌清晰,笑意盎然;如果是邪恶之人,去井口照面的话,出现的就是一幅青面獠牙,状若鬼怪的面容!

三是红漆棺材。红色是喜庆之色,秭归的棺材却全漆成红色。

一说当年神鱼将屈原尸体驮回故乡,乡亲们敬重他,给他以极尊贵的礼遇,红色乃五种正色之首,故用红漆楠木棺材厚葬。

二说在峡江一带,有两户人家出殡,碰于一道而互不相让,官司打到归州府大老爷那里,府台老爷问明情况得知其中一户是屈原后人,在屈乡,屈原是最应该尊重的存在,判决另一户给屈原后人让路,为彰显屈原对楚国的贡献,并特许屈原后裔以后用红漆棺材,以示尊荣,此后秭归老人都沾屈原的光,用红漆棺材下葬。

在村委会旁边的小餐馆午餐后,我们去瞻仰屈原庙。原来的屈原庙已经毁损,1984年新修的屈原庙坐落在村中一个叫降钟山的山包上,是乐平里最好的风水宝地。庙前广场右边植有一棵古树,左边一尊青铜塑像凝视远方。塑像是他佩长剑、戴高冠迎风而行的不屈英姿。屈原的塑像非常独特,即便没有署名,不管在哪里,戴高冠、佩长剑、身如枯槁、低头行吟的形象我们就知道这是三闾大夫---屈原。

走进山门,拜谒屈原。屈原庙是一个小院,进门一过道,左边骚坛诗社场地,右边是展厅,正堂供奉着屈原神像。史记第八十四卷《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记载: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乐平里拜谒屈原

这座屈原神像眉宇紧锁,低头行吟,忧国忧民的神态正是当年行吟汨罗江边的情状与心境。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流放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他用理想、流放、生命写就的千古诗篇,其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和为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忠义之气,日在人心,历千万年而不泯”!

我们向屈原神像上香跪拜。

纪念屈原的骚坛诗社已绵延数百年,自明清诞生。诗社成员以前都是屈原村的农民,现在人员已扩展到外县、外省;内容主要是凭吊、纪念屈原,如今诗词已有数千首。每年端午赛诗会,是秭归文坛的盛事,也是骚坛诗社最风光的时刻,诗社成员争相登台献诗,表达内心深处对屈原的怀念。

在乐平里,我深切感受到屈原精神的久远魅力及深远影响。细看碑廊,从古至今,都有一群对屈原尊崇的传人,用他们各自的理解和行动,表达对屈原的深深敬重,诠释弘扬着屈原文化的深刻内涵。屈原辞赋,中华的文化基因永远传承,就是文化自信。屈原精神,光争日月,是我们民族求索创新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屈原的遭遇是令人悲愤的,但“屈原精神”是伟大的。

屈原,永远都在!